2月5日,上交所公告称,因澎立生物医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澎立生物”)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沪深两市已有27家企业IPO折戟,其中包含了捍宇医疗、爱科百发、欣捷高新等医疗相关行业企业。
澎立生物此次IPO折戟距离其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不足一年,在撤单前该公司还曾经历过一轮问询,彼时监管部门在审核问询函中要求该公司就核心技术、实验动物、资金流水、经营资质等17方面问题进行说明。
虽均为CRO企业,但澎立生物与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睿智医药等综合服务类企业不同,该公司只专注于临床前药效学领域,而这也导致其与药明康德等公司相比,在客户积累、团队规模等方面不具有优势。
不过,澎立生物凭借其在细分领域中的技术专业性、服务灵活性等优势,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根据Frost&Sullivan研究,2022年澎立生物占据国内临床前药效学市场份额约2.4%。
据澎立生物此前披露的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前9月,该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68亿元、1.11亿元、1.93亿元和1.8亿元;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6.14万元、1452.82万元、3740.31万元和3953.3万元。
营收增长的同时,澎立生物的成本也在上升。作为CRO服务企业,该公司重要成本之一即是原材料,而原材料又主要包括实验动物、实验试剂及耗材。2022年1-9月,该公司原材料支出为5782.38万元,这其中实验动物支出占比超七成。
据澎立生物招股书,其使用的实验动物主要为实验用猴、鼠、犬、猪等。据了解,实验猴、鼠价格近年来均有所上升。
实验猴方面,受需求增长、进口受阻等影响,澎立生物实验猴的采购单价由2019年的1.55万元/股涨到2022年1-9月的13.78 万元/只。对此,澎立生物称,其采取了灵活的备货策略,在合理区间内对实验用猴进行备货。
实验鼠方面,澎立生物在2021年9月通过收购上海吉辉减少了实验用鼠对外采购量,鼠价的变化对澎立生物的影响整体下降。截至2022年9月末,该公司因收购上海吉辉商誉账面价值为4239.3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期间居家办公、运输受阻等外部原因影响,2022年上海吉辉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资料显示,2022年1-9月上海吉辉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与2021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32.25%、77.22%、72.98%。
此外,受限于上海吉辉目前的产品品系等因素,上海吉辉无法满足澎立生物实验用鼠的全部需求。2021年1-9月和 2022年1-9月,澎立生物向上海吉辉采购小鼠金额为59.61万元和120.44万元。
澎立生物曾表示,随着上海吉辉可提供的实验动物品系持续拓展、经营规模持续扩张,其对公司实验动物的供应规模和保障作用将逐步提高,公司向其采购的金额将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