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医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医控股”)于2024年12月31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试图通过IPO为公司注入新的资金活力。作为中国领先的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微医控股在AI医疗服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其财务状况和业务模式仍面临诸多挑战。
微医控股的前身挂号网成立于2010年,最初专注于为医院提供就医流程优化服务。2015年,挂号网转型为微医,并创建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开启了在线诊疗、处方流转和医保在线支付等新业态。此后,微医控股逐步探索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并于2024年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切入AI赛道。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微医控股在2023年已成为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最大提供商,市场份额达到10.6%。截至2024年,公司已连接约1.15万家医疗机构和31.8万名医生,业务涵盖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两大板块。
尽管微医控股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微医控股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18.63亿元和18.18亿元,其中AI医疗服务的收入占比逐年增加,2024年上半年已接近八成。然而,公司同期亏损分别为22.69亿元、37.82亿元、14.01亿元和4.3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约78.82亿元。
微医控股的营收增长主要依赖于其在天津地区的“数字健共体”业务。通过与当地公共医疗保险基金合作,公司采用按人头付费的模式,为健康管理会员提供服务。然而,这种模式的成功复制到其他地区并非易事。公司坦言,其在天津的业务模式扩展到其他地区需要更多努力和时间,且可能面临精算结果、竞争格局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
尽管微医控股将自身定位为AI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但其研发投入却逐年下降。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1亿元、2.13亿元、1.22亿元和0.41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从32.22%降至2.26%。与此同时,公司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却远高于研发投入,2024年上半年达到1.1亿元,占营收的6.05%。
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引发了市场对其技术实力的质疑。在当前AI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微医控股的核心竞争力可能并不如其宣称的那样突出。此外,AI医疗服务赛道竞争激烈,众多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医疗企业纷纷布局,微医控股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微医控股的业绩改善部分得益于公允价值变动及股份支付金额的下降。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4658万元、-26.13亿元、-7.33亿元和-1.4亿元。此外,公司还曾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别派发20亿元和9.24亿元的高额股息,尽管公司现金流紧张,截至2024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2.47亿元。
高额派息和持续亏损使得微医控股的资金链面临较大压力。公司急需通过IPO筹集资金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如果IPO失败,公司可能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
微医控股作为中国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其业务模式和市场地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然而,公司目前仍面临营收体量较小、亏损持续、研发投入不足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多重挑战。尽管AI技术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微医控股需要在技术创新、业务拓展和财务健康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投资者而言,微医控股的故事虽然充满吸引力,但其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