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平安证券深陷监管“漩涡”,一系列违规行为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证券之星注意到,1月24日,广东证监局发布的监管措施公告显示,平安证券在昆腾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腾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项目中存在违规行为,最终导致昆腾微上市申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
基于此,平安证券被出具警示函,涉及项目组的相关负责人也被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这一事件并非孤例,平安证券近些年在经纪业务、债券承销等领域也频出问题,多次收到监管罚单,其背后折射出的合规管理漏洞、业务风险把控缺失等问题。
IPO项目涉“虚假记载”
证券之星注意到,1月24日,广东证监局发布了三份监管措施公告,涉及平安证券及两名相关责任人在旗下IPO项目中的违规行为。
公告显示,经查,平安证券是昆腾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腾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保荐机构。
为避免昆腾微第一大股东向管理层及员工低价转让股份事项构成股份支付,平安证券项目组为昆腾微设计解决方案并推动实施,以掩盖真实交易。上述事项导致昆腾微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存在虚假记载。
平安证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70号)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70号)第六十五条的规定,证监局决定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而由于该项目组实际团队负责人彭朝晖、签字保荐代表人李广辉,均参与沟通设计了上述解决方案,最终两人均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证券之星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在企业上市进程中,股份支付的规范处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投资者的利益。券商公司作为保荐机构,本应秉持专业、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行业准则对IPO企业股份交易进行审查和规范。而为了所谓的“帮助”企业顺利上市,项目组却选择了设计掩盖方案,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保荐机构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违规问题频出
除了IPO项目违规,平安证券在经纪业务方面同样问题频出。
证券之星注意到,1月10日,深圳证监局披露了一则《关于对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的公告。
公告显示,平安证券在从事证券经纪业务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个别分支机构合规人员配备不到位;二是对营销宣传推介材料审核把关不严;三是未及时发现并处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异常情形;四是相关业务协议保存不完整,对于投资者信息核对不充分。
深圳证监局表示,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以及《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决定对平安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到一年前,也就是2024年2月,证监会也曾对平安证券出具警示函。
经查,平安证券存在以下违规行为:一是债券发行定价过程中,存在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个别项目债券发行利率与承销费用挂钩;二是个别债券项目尽调不完整,关键要素获取不充分。证监会决定对平安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同样是2024年,平安证券另有一桩投行业务问题暴露。在百花医药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中,2024年2月4日公司实控人变更,2月22日平安证券获知此事,却直到3月6日才上报变更事项,未及时报告并申请中止发行注册程序,最终上交所对其及保荐代表人采取监管警示措施 。
平安证券频繁出现违规行为,背后反映出其内部管理体系的漏洞。在投行业务中,项目组为了追求项目成功而忽视合规要求,这可能与公司内部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关。如果公司过于注重项目的完成数量和进度,而对合规审查的重视不足,就容易导致员工为了业绩而冒险违规。
此外,行业竞争压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一些券商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如平安证券在债券承销业务中的违规行为,可能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业务机会而突破了合规底线。但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声誉,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环境。(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