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确定性加剧,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持续升温。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黄金价格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1月31日,伦敦现货金市场迎来了一波猛烈的上涨,金价大涨0.66%,报2813.21美元/盎司,首次突破2800美元/盎司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同日,COMEX黄金也不甘示弱,涨幅达0.51%,报2864.2美元/盎司,续创历史新高。
国内黄金市场同样受到了国际金价上涨的影响,零售端品牌足金饰品的价格水涨船高。2月2日,国内多家黄金珠宝品牌的足金首饰价格已经突破了846元/克的大关,其中周生生更是达到了847元/克的高位。周大福、老庙黄金、六福珠宝、老凤祥、潮宏基、谢瑞麟等知名黄金珠宝品牌公布的境内足金首饰价格也均维持在846元/克的高位。
金饰价格突破846元/克,消费者热情不减
尽管金价高企,但春节期间,金铺的人气依旧不减。在安徽某城市的商场里,位于一楼的多家黄金饰品柜台前人头攒动,许多消费者都在选购金饰。老凤祥的一位员工表示,从春节前半个月起,前来选购金饰的顾客就明显增多,尤其是含有生肖蛇的吊坠、串珠,以及寓意吉祥的如意、葫芦等款式销量最好。由于金价处于高位,克重较轻的产品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克重较大的手镯、项链则是“试的人多,买的少”。
为了吸引消费者,多家黄金饰品品牌都推出了不同程度的春节优惠活动。周大福推出20克以上足金首饰优惠40元/克,20克以下优惠25元/克;周生生足金首饰优惠40元/克;老凤祥足金首饰优惠100元/克,以旧换新0工费;潮宏基足金首饰优惠128元/克;老庙黄金古法金优惠108元/克;宝庆银楼足金首饰优惠128元/克,以旧换新0工费。
一位带着小孩来挑选金饰的女士表示:“最近黄金贵得很,但小孩子本命年,肯定还是要买点金子带一下。正好过年有活动,赶紧过来看看。”
2024年金价上涨抑制消费,但金条销量大幅上升
回顾2024年,伦敦现货黄金年内上涨25.83%,数十次创历史新高。金价的持续上涨确实对黄金首饰的消费需求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黄金消费总量为985.31吨,同比下降9.58%。其中,黄金首饰消费量为532.02吨,同比下降24.69%;金条及金币消费量为373.13吨,同比增长24.54%;工业及其他用金量为80.16吨,同比下降4.12%。
中国黄金协会表示,2024年在整体黄金珠宝消费疲软、库存周转率下降的背景下,黄金珠宝企业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推动产品创新,古法、国潮等概念金饰兴起。同时,由于国际局势动荡、冲突加剧,黄金的避险保值属性凸显,金条销量出现大幅上升。
中信期货研究所宏观组资深研究员朱善颖指出,过往经验来看,金价急涨会对消费形成短期抑制,但缓慢上行的趋势会引发消费者的“保值”购金需求。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2024年三、四季度黄金饰品消费同比下降,这与2024年上半年金价快速拉涨后,高价对首饰需求的抑制有关。
“但金价经历了2024年四季度的盘整后,消费者对价格有一定消化,部分黄金珠宝商对市场的预期出现回暖。春节前后为传统的金饰消费旺季,金价震荡走强的背景下,保值需求预计对金饰消费形成正面驱动。我们认为黄金价格长期将维持中枢上移趋势,相较于2024年的急涨,价格的温和上行对金饰的消费利好将更加明显。”朱善颖说。
国际金价有望冲上3000美元大关
展望后市,业内普遍认为金价仍有上涨空间。高盛分析师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美国政策不确定性上升,进一步凸显了大宗商品在投资组合中的分散化作用。我们继续看好黄金多头,认为其仍是对冲多重尾部风险的最佳选择。”
高盛认为,贸易关税升级和美国债务问题是推动金价走高的主要风险因素。“我们重申,黄金仍是我们在大宗商品市场中最具信心的交易推荐,主要受到结构性(央行购金)和周期性(ETF买盘)因素的驱动。”高盛分析师强调,“我们预计,到2026年第二季度,金价将达到3000美元/盎司。”
中金公司也表示,展望2025年,金价或仍处牛市通道,2025年或有望突破3000美元/盎司,人民币金价或将较之美元金价实现更大涨幅。
朱善颖分析称,看好今年上半年金价,基于美国可能进入类滞胀或再通胀的逻辑环境,原因主要来自三点:一是特朗普政策组合具备通胀属性;二是经济与通胀再权衡,美联储仍处于降息周期;三是2024年11月以来的“特朗普交易”定价远端增长,进而带来美元信用的修复预期,给黄金带来趋势性压力。但特朗普就任后,美元和美债收益率呈现触顶回落迹象,伴随着降息预期回升可能进一步下行,黄金趋势性压力缓解。
世界黄金协会在最新发布的报告《2025年黄金展望》中称,2025年金价有望创下近10年来的最佳年度表现。经历近年来的强劲上涨后,2025年黄金市场的增长或将放缓,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上行空间。黄金潜在的上行空间或来自可能的央行需求强于预期,或源于金融环境变化而导致避险资金流入。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将更加凸显,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于黄金的热情也将持续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