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昔日百亿私募深陷滑铁卢,上海保银管理规模腰斩近半

2025-02-10 18:13:53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上海保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保银”)管理规模已跌至50亿至100亿元区间。这一数字与其巅峰期形成鲜明对比——早在2017年第四季度,该公司便跻身百亿私募阵营,并持续维持这一体量至2024年1月。如今,其规模大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上海保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保银”)管理规模已跌至50亿至100亿元区间。这一数字与其巅峰期形成鲜明对比——早在2017年第四季度,该公司便跻身百亿私募阵营,并持续维持这一体量至2024年1月。如今,其规模大幅缩水,引发市场关注。

上海保银母公司保银投资的历史可追溯至1999年,创始人王强作为中国第一代基金经理,曾任职于中国航天信托投资、国泰君安等机构。2001年,保银投资启动海外业务,先后在香港、新加坡、印度等地设立分支机构,主打美元产品。

2014年,上海保银作为内地市场运营主体成立,次年完成私募基金备案,正式进军人民币私募业务。

与其他老牌私募不同,上海保银采取投研一体化与平台化运作模式,弱化对单一基金经理的依赖。其平台型产品由超过20位不同策略和地区的基金经理共同管理,持仓分散至数百只标的,并依据业绩动态调整资金分配。这一模式叠加国际化经验,推动其规模快速扩张——成立仅三年便突破百亿大关,参保人数从2016年的16人增至2020年的45人。

业绩滑坡始于2021年。资料显示,近期有业绩更新的15只产品中,14只近三年收益率为负,2021年8月后成立的7只产品中有6只自成立以来从未盈利。截至2024年第三、四季度,仍在运作的88只产品中,21只存续规模不足1000万元,另有9只产品提前清算,1只延期清算。

上海保银在2022年年度报告中坦言,2021年是“2008年后经历考验最大的自然年度”。公司曾公开指出,伴随经济增速下移与资本市场规范化,传统依赖市场低效性的策略(如打新、美元高息债投资)面临失效。这种宏观判断与业绩滑坡形成呼应。

管理层动荡进一步加剧困境。天眼查显示,2021年10月,李墨接替吴招娣成为上海保银第一大股东(持股84.1%),并担任法定代表人及经理。此后三年间,公司董事备案每年变动,至2024年3月,李墨成为唯一董事。公开资料显示,李墨自2011年加入保银体系,历任分析师、投研董事,最终执掌核心权力。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