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多次刷新历史高位,2月11日亚洲交易时段一度触及每盎司2942.7美元,距离3000美元大关仅一步之遥。伴随金价持续攀升,黄金积存金业务成为投资者“攒金”的重要渠道,但多家银行近期密集调整利率与起购门槛,释放市场风险预警信号。
利率降幅达58基点 银行“降温”积存金
黄金积存金业务因其灵活的交易特性吸引大量资金涌入。然而,面对金价高位波动,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机构率先下调黄金账户利率,释放审慎信号。中信银行公告显示,自2月15日起,个人积存金活期年化利率由0.35%降至0.15%,各期限定期利率降幅最高达58个基点,其中6个月期产品利率从1.18%腰斩至0.6%。
招商银行紧随其后,自2月12日起将黄金账户活期利率由0.10%调至0.01%,1年期产品利率从0.6%降至0.3%。其调整逻辑与金价上涨抑制消费需求、库存压力攀升直接相关。银行客服解释称,利率下调既是应对市场供需失衡的必要举措,亦与人民币资金利率下行趋势保持一致。
除利率调整外,中国银行将积存金起购门槛从650元提升至700元,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亦将最低金额调整至650-700元区间。这一变动意味着,投资者需投入更多本金才能参与积存金定投,显著抬高了小额资金的入场成本。
三因素驱动金价飙升 机构分歧加剧
本轮金价狂飙背后,多重因素形成合力。国盛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12月底至2025年2月初,国际金价涨幅超10%,主要推力包括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地缘风险加剧及现货流动性收紧。伦敦市场黄金回流美国导致供应紧张,进一步放大了价格波动。
中信证券强调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影响,认为其反复无常的贸易策略加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推动避险资金涌入黄金。与此同时,华泰证券宏观首席经济学家易峘指出,美国财政赤字扩大与美元信用担忧长期支撑金价,即便短期面临震荡,结构性牛市基础依然稳固。
然而,市场对后市走向分歧明显。国盛证券认为2025年黄金难以复制2024年的单边上涨,更可能呈现“进二退一”的震荡格局;中金公司则预测金价年内有望突破3000美元,人民币计价黄金涨幅或更显著。这种分歧导致投资者策略分化,既有持仓百万的短线交易者获利了结,也有长期投资者选择逢低加仓。
波动率攀升 银行警示“非稳赚”风险
黄金积存金并非无风险资产。建设银行2月12日发布公告,直言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提示投资者需关注持仓保证金变化,避免盲目追高。招商银行亦在调整利率的同时,明确将根据市场动态扩大买卖点差,变相增加交易成本。
从历史数据看,积存金收益包含价差与利息两部分,但利率下调大幅削弱了固定收益空间。以招商银行为例,1年期产品利率从0.6%降至0.3%,收益缩水50%。此外,实物黄金兑换需承担加工费,而赎回差价普遍在2%-3%,若金价短期回调,投资者可能面临亏损。
机构建议,当前高位环境下需注重仓位控制。中国银河证券杨超表示,投资者应避免一次性重仓,可采取定投策略平滑成本;国泰君安则提示关注美国非农数据等宏观指标,警惕流动性收紧引发的技术性回调。对于普通投资者,多元化配置与严格止损仍是应对剧烈波动的核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