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数据显示,中国香水市场近年来以年均15%的复合增长率高速扩张,但这一赛道至今尚未诞生一家本土上市公司。近日,手握爱马仕(Hermès)、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等60余个国际品牌授权的颖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颖通”)更新招股书,再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试图摘得“中国香水第一股”的称号。然而,这家成立近40年的老牌代理商,在亮眼业绩背后暗藏隐忧:逾六成外部品牌授权协议将在未来3年内到期,而自有品牌收入占比不足1%,其商业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颖通的历史可追溯至1987年,创始人刘钜荣从国泰航空跨界创业,通过引入国际香水品牌填补中国市场空白。凭借早期代理爱马仕香水(2005年起)及与InterParfums(依特香水)等巨头的长期合作,颖通逐步构建起覆盖香水、彩妆、护肤品等多品类的品牌矩阵。按2023年零售额计算,颖通在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综合市场的香水品牌管理领域排名第三,市占率8.1%。
财务数据方面,2022至2024财年(截至每年3月31日),颖通营收分别为16.75亿元、16.99亿元、18.64亿元,净利润从1.71亿元增至2.06亿元,毛利率稳定在50%左右,净利率提升至11%。其中,香水业务贡献超80%收入,2024财年销售额达15.24亿元,但平均售价仅216元/50毫升,远低于其定位的“高端香水”区间(600-1200元/50毫升)。
尽管代理业务为颖通带来稳定现金流,但其商业模式的核心风险在于过度依赖外部品牌授权。截至2024年9月30日,颖通管理的62个外部品牌中,55个(88.7%)的授权协议将在未来5年内到期,其中38个(61.3%)将在3年内到期。更严峻的是,品牌商近年来加速推进“提直降代”战略,收回代理权以提升直营比例。
典型案例:2022年,颖通因某奢侈品牌终止合作损失年收入4.25亿元(占总收入的25.5%),该品牌随后转为自营。类似风险可能进一步扩大——历峰集团(梵克雅宝母公司)和开云集团(古驰母公司)均已成立自有美妆部门,计划收回香水业务授权。
此外,颖通对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依赖度高达81.6%-85.1%,最大供应商(爱马仕香水生产商InterParfums)占比一度达39.5%。若供应链波动,其业务稳定性将遭受冲击。
为应对授权风险,颖通很早就开始布局尝试转型,推出自有品牌Santa Monica,涵盖眼镜及香水品类。然而,2024财年该品牌收入仅1700万元,占总营收的0.9%,市场反响平淡。消费者调研显示,Santa Monica香水因缺乏品牌溢价和差异化定位,在高端市场难以与外资抗衡,在低端市场又面临本土新锐品牌(如观夏、闻献)的激烈竞争。
渠道方面,颖通虽布局线上线下双线,但线上收入占比从2022财年的47.5%下滑至2024财年的36%,与行业趋势背道而驰。同期,中国香水线上市场规模以25%的增速扩张,2023年达63亿元,抖音等新兴平台成为增长主力,而颖通在此类渠道的布局明显滞后。线下渠道同样承压,其自营门店数量从2021年的102家缩减至2023年的87家,闭店率近20%。
颖通此次IPO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发展自有品牌、拓展渠道及数字化转型。但市场对其“上市前突击分红”的行为存在争议:2022至2024财年,刘钜荣夫妇累计分红6.31亿元,超过同期净利润总和(5.5亿元)。
行业分析师指出,颖通的挑战不仅在于品牌授权的不确定性,更在于其能否在渠道变革和本土品牌崛起的双重压力下,找到可持续增长路径。若转型失败,其“躺赚”时代或将终结。
颖通的IPO之路,折射出中国香水代理行业的集体焦虑。在品牌商直营化、渠道线上化、竞争白热化的趋势下,单纯依赖“中间商赚差价”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战略,将是颖通登陆资本市场后必须回答的关键命题。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