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港股餐饮股普遍震荡走低,九毛九跌超7%,呷哺呷哺跌超4.4%,唐宫中国、小菜园、海底捞、海伦司、今米房等均跌超2%。
其中,海底捞这家市场知名度极高的火锅品牌,在二级市场上还是遭遇了滑铁卢。2018年9月,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2021年2月其曾达到84港元/股的历史高价,如今海底捞的股价仅在15港元左右,已经被“膝盖斩”,市值更是蒸发3800亿港元。
与海底捞相关的另外几家上市公司表现也并不好。2022年底,海底捞将海外业务子公司特海国际分拆上市。上市首日,特海国际股价开盘即暴涨,盘中一度涨幅达100%,但当前的股价也已经较历史高价缩水超二成。
消息面上,花旗在研报中将海底捞2024年整体营收预测下调7%,以反映下半年餐桌翻台率按年轻微下降。该行认为,尽管营收预期可能下降,但其预测2024年整体毛利率将按年轻微上升,因为原材料成本有利因素。因此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海底捞2024年中报显示。去年上半年,该公司95%的收入来自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为204.14亿元,平均翻台率为4.2次/天,不过,该公司顾客人均消费从2023年上半年的102.9元减少至2024年同期的97.4元。海底捞称,主要由于菜品消费结构变化即优惠增加。
去年上半年,海底捞关停了一些经营表现不达预期、增长潜力不足的餐厅,共43家。截至2024年6月末,海底捞的门店数量为1343家。
头部餐饮企业“跨界”、推出子品牌和副牌十分普遍。海底捞在2024年半年报中宣布了“红石榴计划”,即多品牌战略,称海底捞进行组织创新,由新任首席执行官苟轶群领导创新创业委员会,在集团层面整合资源,领导和推动新品牌及新业务的孵化与发展。
孵化新品牌能成为海底捞第二条增长曲线吗?
资料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底捞的在营创业项目就有5个,包括焰请烤肉铺子、小嗨火锅等,类型包括烤肉、火锅、中式快餐等。据不完全统计,海底捞曾在2019年至2021年间,推出过新秦派面馆、佰麸私房面、十八汆、捞派有面儿、大牟田等10余个子品牌,不过如今看来,成功的少之又少,多数都草草收场。
日前,海底捞又被报出可能开拓麻辣烫相关业务。据报道,海底捞旗下品牌“嗨妮牛肉麻辣烫”在杭州开出首店,并计划在2025年开出25家门店。
天眼查APP显示,嗨妮是杭州有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该公司由四川嗨系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嗨系餐饮)100%控股,嗨系餐饮则是海底捞成员。另有报道称,今年一月,海底捞旗下砂锅品牌“从前印象”在重庆开业,主打砂锅形式的川湘家常菜,人均价格5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