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再次成为焦点。这位以理性著称的投资人,在谈及火热的具身智能时,毫不留情地泼了盆冷水。他透露,自己所在的天使基金在过去几年投资了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但最近几个月都在考虑退出。他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些项目的商业化前景模糊,CEO们口中的潜在客户更像是幻想中的存在。“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那些活?”他的质疑,直指具身智能领域的商业化痛点。
朱啸虎的投资理念一直强调聚焦在能够看到清晰商业化可能性的赛道上。他认为,看上去很炫的东西,如果不能让客户愿意为之付费,那么其商业价值就值得怀疑。他以宇树科技为例,虽然认为宇树有可能在科创板表现出色,但自己还是更喜欢投资基本面稳健的项目。这种不被市场热点所左右的极度理性,让朱啸虎在投资界独树一帜。
在分享中,朱啸虎回顾了中国互联网与创投过去20年的发展历史,总结出了互联网风口与泡沫的规律。他提到,过去20年里,互联网行业涌现出了诸多风口,如门户网站、长视频、打车、外卖等。这些风口在诞生初期都经历过泡沫期,遭受过外界的质疑与嘲笑,但最终都成功崛起,催生了成功的商业模式。朱啸虎认为,进入科技时代,类似的发展轨迹仍在延续,但投资者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每一个风口。
谈到AI领域,朱啸虎指出,大模型去年是最典型的“共识极度集中,商业化又不清晰”的案例。他坦言,自己从未在这样的案例上赚过钱,真正赚钱的都是那些没有市场共识,但商业化又很清晰的项目。他认为,AI应用的竞争壁垒大多在AI技术之外,创业者需要更懂商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朱啸虎还分享了DeepSeek开源模型对大模型AI生态的重大影响。他认为,开源模型的发展将加速AI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形成类似iOS和安卓的两种生态。而DeepSeek的开源,更是让腾讯等科技公司能够迅速拥抱新技术,推动AI应用的快速发展。
在谈到创业公司的投资策略时,朱啸虎建议创业公司不要在底层模型训练上投入过多资金,而是应该全力拥抱开源模型和API。他认为,技术路线并非关键,商业场景和产品才是核心。创业者需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开发出能让客户试用即付费的产品。他还提到,中美两国都涌现出了不少在AI应用领域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创业公司,这些公司的收入增长速度令人振奋。
朱啸虎强调,中国的AI应用创业者需要清醒认识到,不要过分强调技术壁垒,而是要在非AI领域建立竞争优势。他以Lib Lib、Abbridge、Cloud等公司为例,阐述了如何在细分场景做到极致,通过整合工作流、编辑能力、专有硬件、人工交付等“脏活累活”来建立市场壁垒。
最后,朱啸虎总结道,这一轮AI发展,中国在应用端拥有巨大机会。但企业要注重商业化落地,全力拓展海外市场。他认为,AI应用的竞争壁垒大多在AI技术之外,创业者需要更懂商业,才能抓住这一轮AI发展的机遇。朱啸虎的分享,无疑给正在AI领域摸索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