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正海生物2024年报:业绩“双降”寒冬下,新产品能否成破局“利刃”?

2025-04-16 08:06:04
金融界
金融界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摘要:近日,正海生物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这份报告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公司在过去一年经营中的得与失,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广泛关注。从数据来看,正海生物2024年的业绩表现着实不容乐观。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同比下降12.19%;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

近日,正海生物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这份报告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公司在过去一年经营中的得与失,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广泛关注。

从数据来看,正海生物2024年的业绩表现着实不容乐观。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3亿元,同比下降12.19%;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滑29.49%;扣非净利润1.13亿元,降幅达32.59%,这一降幅更是近五年来之最。分季度审视,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7.83%,二季度降幅收窄至6.1%,尽管下半年情况有所改善,但终究未能扭转全年下滑的颓势。

在收入与利润双双下滑的背后,集采政策无疑是关键因素。正海生物的核心收入来源——口腔修复膜和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分别占营收的48.3%和35.2%。自2023年以来,集采政策如同一股寒流,对这两大产品造成了巨大冲击。硬脑膜补片因六省联盟集采价格降幅高达83.46%,收入规模直接受到重创;口腔修复膜则受种植牙集采传导影响,毛利率下滑2.73个百分点,成为净利润下滑的最大拖累。

集采政策不仅压缩了产品价格空间,还深刻改变了市场结构。以口腔修复膜为例,公立医院与民营机构的价差缩小,公司不得不重新调整渠道策略。尽管在已集采的24个省份中选,但“以价换量”的效果尚未充分显现,这无疑让公司的经营雪上加霜。

不过,正海生物也并非毫无亮点。尽管收入端承压,公司全年毛利率仍保持在86%以上(中报数据为86.72%),同比仅小幅下降3.96个百分点。净利率为43.45%,虽同比下降11.2%,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成本端的严格管控。例如,硬脑膜补片通过供应链优化,成功抵消了集采降价的部分影响,展现出公司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此外,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7.77%,但全年仍保持正向流入,这为公司分红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5.36亿元,分红融资比达2.29,这一数据充分显示出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

集采政策对于正海生物而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压缩了产品价格空间,改变了市场结构,给公司传统产品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公司重新审视市场策略,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长期以来,正海生物过度依赖口腔修复膜和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这两大传统产品。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未显著提升,尽管在研项目如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乳房补片等持续推进,但短期内难以贡献收入,导致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传统产品市场受到冲击,公司整体业绩就会受到明显影响。

然而,集采政策也倒逼公司加快创新步伐,推动新产品布局。公司需要加速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渗透,以降低对传统产品的依赖,提高抗风险能力。

在业绩承压的困境中,正海生物的新产品布局成为了破局的关键希望。2024年初上市的“海昱”活性生物骨,无疑是公司的一大亮点。该产品是国内首个含rhBMP - 2(具有胶原特异结合能力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填充材料,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了局部高浓度活性因子的精准释放,临床效果显著。

目前,“海昱”活性生物骨已完成全国大部分省份挂网,并进入部分医院销售体系。这一产品的成功上市,标志着公司向骨科领域拓展迈出关键一步。若该产品能在2025年实现规模化销售,有望带动公司营收结构优化,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极。

此外,钙硅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预计于2025年提交注册,乳房补片等管线产品也备受市场关注。这些新产品的推进,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面对集采压力,正海生物积极采取战略调整措施。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压缩销售费用(占营收比32.21%)等方式维持盈利水平。例如,硬脑膜补片毛利率仅下降0.53个百分点,这充分展现了公司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

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2025年,口腔修复膜和硬脑膜补片的集采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价格压力将持续存在。正海生物需加速新产品市场渗透,以弥补传统业务缺口。

尽管股价自2023年以来跌幅超50%,正海生物仍推出2500万元至5000万元回购计划,用于股权激励。虽然回购规模较小,但结合较高比例分红政策,释放了管理层对长期价值的信心。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来看,集采带来的业绩阵痛难以避免。正海生物需要继续承受传统产品收入下滑的压力,同时加快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进程。但从长期视角来看,活性生物骨等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或将重塑正海生物的成长逻辑。能否在再生医学领域实现“第二曲线”突破,将是决定其未来估值的关键。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