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泉果基金调研中复神鹰

2025-04-16 14:16:51
有连云
有连云
关注
0
0
获赞
粉丝
喜欢 0 0收藏举报
— 分享 —

根据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2025年4月11日,泉果基金对上市公司中复神鹰进行了调研。

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泉果基金成立于2022年2月8日。截至目前,其管理资产规模为160.40亿元,管理基金数6个,旗下基金经理共5位。旗下最近一年表现最佳的基金产品为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018329),近一年收益录得11.19%。

截至2025年4月14日,泉果基金近1年回报前6非货币基金业绩表现如下所示:

基金代码 基金简称 近一年收益 成立时间 基金经理
018329 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 11.19 2023年6月2日 刚登峰 
018330 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 10.74 2023年6月2日 刚登峰 
016709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 8.61 2022年10月18日 赵诣 
016710 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 8.17 2022年10月18日 赵诣 
019624 泉果嘉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 7.63 2023年12月5日 钱思佳 
019625 泉果嘉源三年持有期混合C 7.20 2023年12月5日 钱思佳 

附调研内容:  中复神鹰董事长张健,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金亮,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王暖,神鹰上海总经理陶晔共同出席本次会议,并围绕公司经营、发展规划、业务布局等问题与投资者展开深入交流。  1、公司航空领域进展情况?  神鹰上海2022年启动碳纤维应用研发与制造项目,并通过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树脂研究平台、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评价检测平台以及干纤维等中间材开发和应用研究平台,持续围绕航空预浸料工艺技术提升等开展研究,积极配合商飞进行大飞机项目应用研究,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T800级航空预浸料已成功通过商飞PCD预批准。同时,公司与商飞开展合作,提供手铺、铺丝、铺带预浸料等产品,推进材料预鉴定及部分应用验证工作,整体进展顺利。未来,神鹰上海将始终坚守大飞机主业,聚焦外延战略拓展,通过深化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加速国家航空材料应用窗口打开。  2、2025年下游各应用领域需求情况如何?  当前碳纤维行业状态并没有实质性扭转,产能和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供需错配。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以及成本逐步降低,碳纤维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从领域来看,碳纤维的应用主要有三个重要方向:一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二是应用于工业品,例如风电、光伏以及气瓶等领域;三是应用于体育、汽车、电子3C及其他消费品领域等用量最大的方向。在这些细分领域中,碳纤维的应用增长态势显著。  从航空航天领域来看,国内碳纤维使用量占比不高,但一季度以来随着部分型号陆续定型,T1000级、T1100级、M系列等产品都有明显增量,2025年专用领域需求预计增长超50%。  从风电叶片领域来看,随着海风政策的推进以及大容量风电装机对碳纤维材料模量的要求,碳纤维成为风电的必要选择。根据《2024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4年国内风电市场总需求约2.2万吨,预计2025年国内风电市场碳纤维需求将达到4万吨。前几年,基于产能不足且风电应用对成本要求比较苛刻的情况下,公司对风电领域供应相对较少,但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在风电领域进行了非常清晰的布局,相信随着神鹰西宁工程技术降本和技术提升,公司风电领域碳纤维销量将持续增长。  2024年,光伏行业的内卷与亏损,促使碳纤维用量出现断崖式下降,但随着一年的库存消耗以及“5.31”政策(《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节点临近,光伏行业有望迎来阶段性抢装。结合公司自身销售情况来看,2025年一季度光伏增量明显,预计2025年公司光伏领域市占率将稳步提升。  压力容器领域方面,2024年氢气瓶行业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升级的驱动下,新增产能显著扩张。目前终端主机厂和气瓶厂都在朝着“十四五”目标去努力,相信2025年压力容器需求将持续释放。  从重点传统领域体育休闲来看,中国是全球体育器材最重要的生产基地。根据《2024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24年体育休闲领域全球需求2.85万吨,其中国内总需求2.55万吨。随着冰雪经济发展和碳板鞋等新兴需求出现,该领域需求将持续增长。公司在该领域已做到各级别碳纤维产品全覆盖,包括T400级、T700级、T800级、T1000级、M系列等,未来公司继续推进该领域应用渗透。  新兴应用领域机会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如无人机、电子3c、汽车轨交等市场。  在汽车领域中,碳纤维作为优秀的增强材料和力学强度材料,若成本降低、工艺成熟,就安全性而言,在汽车底盘、结构件等部位的应用将成为必然选择。现阶段在汽车上碳纤维主要还是作为覆盖件使用,如引擎盖、内饰件等,但基于碳纤维可实现汽车减重,进而使燃油消耗降低,许多汽车厂商都在研究碳纤维在汽车上的应用,虽然市面上发售车型使用碳纤维的情况较少,但对于在汽车上应用碳纤维的探索从未停止。  从行业发展态势来看,去年堪称低空经济领域的“元年”,其发展呈现出两个方向,一部分原本从事汽车行业的企业向上拓展进入低空领域,另一部分原本专注航空领域的企业则向下延伸。针对不同的情况,公司的不同型号产品也在进行具体的适配和应用。从应用层面来看,在中大型无人机以及eVTOL上,基于严格的轻量化需求,其机体90%的结构材料都必须采用碳纤维,特别是在电动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当下,EVTOL对减重的需求更为迫切。  3、公司今年降本目标如何?有哪些举措?  碳纤维成本受生产规模、市场价格、耗量、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并且成本的下降与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紧密联动、相互促进的。公司始终把成本管理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24年推出专项成本节约计划,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提升、组织精简和精细化管控等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单位生产成本同比降低5%以上,西宁基地成本从投产到现在累计下降35%以上。  2025年,公司计划通过生产线改造提升纺丝速度,持续增加产能;充分发挥万吨产能规模优势,降低单位固定成本;梳理市场需求,固化生产结构,减少过度定制化导致频繁开停车的成本浪费;加强成本精细化管控,开展“4个1”专项行动,持续对标历史最优、行业最优,2025年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4、公司产品在行业中与国外相比的供给优势?  近年来,国内碳纤维企业长期钻研技术升级,加速国产化替代,虽然仍有部分海外进口,但国内终端客户在供应链选择上更倾向于可靠稳定的供应商。欧洲一些碳纤维生产企业原来对中国也有出口,但根据《2024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碳纤维自给率超过80%,只有20%为进口,且其中还包含一些来料加工。随着国内碳纤维企业成熟度不断提高,交付能力和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很多客户都在选择国产材料。  公司发展至今已实现聚丙烯腈碳纤维可商品化产品的全覆盖,主要产品型号包括SYT45、SYT49S、SYT55S、SYT65、SYT70、SYM35X、SYM40J、SYM40X、SYM46J、SYM50J级,2024年成功开发了SYM46X、SYM50X、SYM55J、SYM60J级产品,产品规格覆盖1-48K的大小丝束,形成了高强标模型、高强中模型、高强高模型全系列的碳纤维品种。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下游各应用领域,极大满足了国内各碳纤维应用领域的使用需求,未来将进一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纤维的工艺稳定性、与国际一流企业对标应用的服务能力等工作,持续放大自身竞争优势。  5、公司3万吨项目进展如何?  公司在建的连云港基地,产能规划为3.1万吨,项目首次采用国内领先的第四代碳纤维产业化技术,是在西宁万吨级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基础上碳纤维技术的全面升级和再一次迭代。同时,该项目将采用核能蒸汽、光伏发电,实现碳纤维生产的绿色化、低碳化、数智化,致力于打造技术引领、绿色低碳、数字品控、低能耗制造的世界一流高性能碳纤维园区。  该基地生产线可柔性生产T700级、T800级、T1000级、T1100级、高性能48K大丝束等各类型碳纤维,重点满足以风、光、氢为主的新能源领域及海外市场需求,同时我们也会聚焦国防科工与深海深空深地、聚焦新能源、聚焦航空航天、聚焦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聚焦电子消费和体育用品,围绕“五大聚焦”强化科技研发,在材料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按照项目进度计划,预计2025年底开始陆续释放产能,公司也会时刻关注市场供需变化,科学合理地规划投产计划,做到产能升级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  6、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如何看待自身在碳纤维领域承担的责任?  作为一家在碳纤维领域专注发展的上市公司,虽然面临着行业周期波动以及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但中复神鹰始终肩负着三个重要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并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筑牢公司抗风险能力基石。  在生产建设方面,早期公司在科研创新和万吨级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已持续投入了15至20年的时间,对于现代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公司有着详尽的规划以及现代化的手段和管理方式,完全可以实现精益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积极主动与下游各应用领域协同开拓,深入与终端客户共同推进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持续孕育优质碳纤维应用新希望。  同时,公司不断加大市场营销投入,以期实现公司与下游终端市场一对一的匹配使用服务,这是公司作为高性能材料供应商应尽的责任。  在绿色化方面,公司重点聚焦绿色发展、低碳转型、降本增效以及物料能源管理,并致力于成为绿色环保、环境友好型的企业。在这方面,公司投入了大量科研力量,从原料配方制备到原丝生产再到回收利用,而这些投入无论是从中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对企业成本控制都是有益的。  最后,从长远发展来看,虽然公司部分合作项目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且产能释放的周期较长,但公司相信,通过合理引入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以及产业基金等方式,公司将与社会各界实现利益共享共担。同时,中国建材集团计划建立相关产业集群,这对于复合材料和新材料领域来说,其成长是稳健的,市场潜力巨大,公司会秉持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精神,全力以赴,将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有机统一起来,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7、关税对碳纤维行业的影响?  从公司角度来看,因暂无出口美国的业务,也无原材料和设备等从美国进口,所以本次美国关税调整对公司产品出口等整体海外业务布局无直接影响。  从国内碳纤维行业看,根据2024年最新的碳纤维行业报告显示,中国碳纤维市场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80%,对于进口产品的依存度逐年降低,尤其进口美国碳纤维的占比仅为3%,因此美国加征关税对于市场影响有限。  尽管美国加征关税的举措给中国碳纤维出口带来了挑战,但中国碳纤维产业的整体发展态势依旧积极向好。近年来,国内碳纤维产业在技术突破和产能提升方面成果显著,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产量也大幅增长。随着航空航天领域的持续创新以及风电市场的逐步复苏,国内对于碳纤维的需求不断攀升,这为国内碳纤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即便短期内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国内市场也有足够的潜力消化原本计划出口美国的产能,推动产业继续稳健前行。  接待过程中,公司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沟通,并严格按照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规定,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没有出现未公开重大信息披露等情况。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敬告读者:本文为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FX168财经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细微删改。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