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戏剧性分化。一边是美股芯片股遭遇“黑色风暴”,费城半导体指数单月暴跌超22%,英伟达、AMD等巨头市值蒸发数百亿美元;另一边,A股市场掀起史上罕见的“回购护盘潮”,超百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回购预案,合计金额突破400亿元,以真金白银传递信心。这场横跨太平洋的资本博弈,折射出全球产业链重构与贸易博弈的深层暗流。
当地时间4月16日,美股三大股指全线重挫,道指跌1.73%,纳指暴跌3.07%,而费城半导体指数更以4.1%的跌幅领跌全场。这场血洗的导火索,正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特朗普贸易政策的严厉警告。其公开表示,关税政策“极有可能”引发通胀飙升,并可能长期压制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中国半导体出口的管制持续升级,成为压垮芯片股的最后一根稻草。
英伟达首当其冲。4月9日,美国政府要求其向中国出口H20芯片需无限期申请许可证,直接导致公司预估2026财年第一季度将产生55亿美元额外支出。AMD亦未能幸免,其MI308产品因出口管制面临8亿美元库存损失。万联证券分析指出,美国此举不仅将重创英伟达在中国20%的市场份额,更可能推动华为昇腾、寒武纪等国产AI芯片加速替代。费城半导体指数年内累计跌幅已扩大至22.55%,远超标普500的同期表现。
与美股的腥风血雨形成强烈反差,A股市场正上演一场规模空前的“回购保卫战”。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4月以来共有11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或追加回购金额,数量超过2-3月总和。若以公告回购金额上限计算,总规模高达406.98亿元,相当于一家中型上市公司的总市值。
宁德时代领衔“百亿级回购。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宣布斥资40亿-80亿元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公司表示,此举旨在“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增强投资者信心”。值得注意的是,紫金矿业仅用3个交易日便完成近10亿元回购,回购均价15.55元/股,而最新股价已较回购均价上涨14.08%,彰显回购对市场情绪的提振作用。
行业分布凸显结构性护盘特征。从行业看,电子行业成为回购主力军,26家公司密集行动,其中消费电子领域尤为突出。工业富联、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等10家龙头纷纷抛出回购计划,以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冲击。领益智造在调研中强调,其主要产品不直接出口美国,具备供应链韧性;龙旗科技则透露,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不足5%,关税影响可控。
在回购大军中,业绩预增股成为绝对主力。数据显示,15家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中,12家一季度净利润预增或扭亏,报喜比例达八成。其中,新和成以107%-118%的净利增幅领跑,公司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8亿-19亿元,并同步推出3亿-6亿元回购计划。公司表示,营养品板块销售数量与价格双升,推动业绩爆发式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本轮回购潮的爆发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其一,政策窗口期效应。新“国九条”强调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回购作为市值管理重要工具,成为监管鼓励方向;其二,估值修复需求。经历年初调整后,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回购成本相对较低;其三,产业自信体现。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密集回购,传递出中国制造业对突破技术封锁、拓展内需市场的坚定信心。
万联证券进一步指出,美股芯片股的暴跌与A股回购潮形成鲜明对比,本质是中美产业博弈的镜像映射。美国通过出口管制遏制中国半导体发展,而中国则通过资本市场工具稳定产业链,培育本土替代力量。这种“政策对抗-市场反制”的博弈模式,或将成为未来全球产业竞争的新常态。
尽管短期市场波动难消,但超百家公司的集体行动已释放积极信号。历史数据显示,大规模回购往往对应市场底部区域。2018年A股回购潮后,市场随即迎来一轮估值修复行情。当前,随着宁德时代、美的集团等权重股加入回购阵营,叠加新和成等绩优股的业绩支撑,A股市场的“政策底”与“市场底”共振效应或逐步显现。
不过,投资者仍需警惕外部风险。若美国进一步升级半导体出口管制,或引发全球科技股新一轮震荡。在此背景下,A股回购潮能否真正筑起信心防线,不仅考验上市公司的资金实力,更取决于中国产业链自主可控的突破速度。这场跨越资本市场的信心保卫战,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