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智能汽车在快速渗透汽车消费的同时,也发生了某车企纯电动轿车安徽高速事故等事件,引发了对智能汽车的一场全民安全拷问。在这场针对智能汽车的信任危机中,行业进入了对智驾安全、责任边界的深思。
昨日(4月16日),工信部发布了一条标题为《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的公告,旨在直面当前行业存在的问题。
整体看来,本次监管旨在干预当下逐渐“浮躁”的智驾环境,从宣传术语、功能使用到技术验证全链条加强监管。尽管部分观点认为监管可能抑制创新,但从行业长期发展视角看,这一政策恰恰是为智能驾驶并推动智能汽车进入更加可控的发展轨道。
规范行业宣传和技术验证,构建消费者信任基础
过去几年,由于智能汽车行业进入“营销内卷”,各家宣传口径不统一,“L2.999”、“准L3”等表述让消费者模糊了L2和L3的差异,面对“LCC/LKA/NOA”等术语更是一头雾水。而如今统一术语后,产品功能边界一目了然,消费者可以更清晰识别技术等级,降低因误解引发的安全隐患。例如,某车企宣称的“自动泊车”必须明确标注为“L2级辅助泊车”,避免误导用户过度依赖。
技术方面,监管加强了对L2级功能要求,要企业通过避碰测试并提交完整报告,强制要求车辆在开启L2功能时监测驾驶员是否脱手等。这透露出目前监管希望夯实L2安全底座,为L3级发展做好铺垫。针对软件在线升级(OTA)也提出严格备案要求,过去车企通过频繁OTA“边卖边改”的模式将受限,倒逼产品上市前完成充分验证。
通过对宣传和技术验证的管理,在短期看来是对智能汽车行业的降温,但长期来看,将推动行业进入更良性的发展轨道。
终极目标:要更好地发展智能汽车
针对智能汽车的监管,将迫使依赖概念炒作、技术积累薄弱的企业退出低水平竞争,头部厂商则凭借数据积累和测试能力进一步巩固优势,并将行业推向“安全即竞争力”的良性循环。在此背景之下,消费者对智驾的接受度有望提升,带动渗透率持续增长。
因此,监管并非阻止和限制智能汽车行业发展,智驾的监管本质上是一场“先立后破”的行业升级,正如新能源汽车早年经历补贴退坡后迎来爆发,此次政策规范将迫使行业告别“虚火”,让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和企业浮出水面。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恰恰是布局未来行业龙头的黄金窗口期。
随着政策框架完善与技术迭代共振,智能驾驶有望复刻新能源车的渗透曲线,成为下一轮汽车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智驾规范化加速,AI商业化赋能,2025智能汽车拐点将至!智能汽车ETF基金(159795)紧密跟踪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一键布局智能汽车终端感知、平台应用。管理费率低至0.15%/年,同类费率更低!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以上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客户-产品风险等级匹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所涉相关研究报告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咨询,或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承诺,阅读者应自行审慎阅读或参考相关观点意见。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