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报道,中国政府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大幅下降99%,外企撤离趋势明显。
![](https://static.fx168api.com/img/user/7709248e610ae0f5041fd0439a2e29c6/1739635232.933796dominic-kurniawan-suryaputra-t8slhfmu2SI-unsplash.jpg)
周五发布的国际收支数据显示,2024年新投资仅略高于撤资额,净流入45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约90%,降至33年来的最低水平。
去年第四季度,外国直接投资(FDI)净流入回升至175亿美元,此前在4月至9月间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净流出。
2021年,全年FDI曾达到峰值3440亿美元,但自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急剧下降。当时,中国政府的“清零”政策导致上海封锁,扰乱了经济运行。
过去,在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人才和技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然而,疫情期间的不确定性让外资企业望而却步,使这一增长模式面临转折点。
与此同时,政府对国家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强,包括加大反间谍力度,这进一步加剧了外资的不安。而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的长期经济放缓,也使投资者对增长前景持谨慎态度。
去年,多家跨国公司缩减了在中国的业务。IBM、微软和思科因中国加强对数据出境的管控、收紧互联网监管,而缩小或迁移在华研发中心。
一家美国企业的代表表示,无法共享数据使得与美国研发中心的合作变得更加困难。此外,中国企业也越来越多地放弃美国科技巨头的服务,转向本土竞争对手。
产能过剩的材料相关行业,外资撤离趋势更加明显。日本制铁(Nippon Steel)在与宝武钢铁集团旗下的宝山钢铁合作50年后,终止了合资企业。
韩国媒体报道称,浦项控股(POSCO Holdings)正在考虑出售位于江苏的一家不锈钢工厂。
普利司通(Bridgestone)去年宣布,将停止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卡车及公交车轮胎;住友化学(Sumitomo Chemical)也退出了大尺寸LCD面板偏光膜的生产。
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反应迟缓的外国汽车制造商也在缩减业务。
去年,通用汽车因重组与上汽集团(SAIC Motor)的合资企业而计提了40亿美元的相关费用。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商,如日产(N和本田被迫削减员工和产能。
根据日本驻华商工会周三发布的调查报告,仅16%的受访企业计划在2025年增加对华投资,而21%的企业计划缩减投资,另有20%的企业表示今年不会在中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