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J·戴维斯是彭博社专栏作家,负责撰写银行和金融方面的评论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如果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局势不迅速改变,这场资本主义的浩劫将从各个方向冲击金融行业。
特朗普发起的疯狂贸易战主要针对商品,但金融服务业也在遭受打击。周四,银行类股票跌幅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而周五继续下跌。原因是,如果局势不迅速改变,金融行业即将面临多方夹击。

对于银行业务、信用卡贷款、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来说,特朗普试图向全世界施压、强迫无论是盟友还是敌人都改变商品贸易逆差的做法,将带来极其恶劣的后果。在美国国内,这引发了滞涨的阴影——这是银行最不利的经济环境,因为通货膨胀和低增长(甚至是衰退)会导致贷款损失上升。
无论美联储采取什么措施,对放贷机构来说都将是痛苦的。维持高利率以应对关税带来的通胀,会随着失业上升而快速推高坏账;而为了应对更严重的经济放缓而加快降息——正是市场当前的预期——利息收入将迅速受到压缩,同时贷款损失可能依然会上升。
低收入工人和家庭无疑是最先也是最严重的受害者,因此消费金融公司股价成为跌幅最大的类别之一。Synchrony Financial本周下跌超过15%,American Express和Capital One Financial股价也大幅下跌。
全国范围内,无论是大型还是小型的商业借款人都将面临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和销售放缓的多重压力。这将再次带来问题贷款。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的股价均下跌了超过11%。花旗集团的处境看起来更糟,因为全球贸易融资是其主要业务之一——公司贷款账本中近一半是面向国际企业的贷款。
在美国以外,专注贸易的大型银行股也表现不佳。深耕亚洲市场的汇丰控股和渣打银行在特朗普与中国的对抗之间被夹在中间,股价受到重创。自周三以来,汇丰下跌了15%,渣打下跌了20%。
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公司同样没有喘息机会。
今年的交易和资本市场业务本就已令人失望,而银行从业者近几周开始意识到特朗普制造的现实。他那种“震慑打击式”的全面关税行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悲观情绪。更多的股市下跌会迫使一些已进入后期阶段的IPO计划被中止。
原计划本月在美国上市的欧洲“先买后付”贷款公司Klarna集团,如今也因美元贬值和金融科技公司估值下跌,已暂停上市计划。
对于美国的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来说,眼下面临双重压力。
一方面,市场下跌导致基金规模缩水,管理费随之下降,这很直接。另一方面,特朗普决心扭转的贸易逆差,其实也不可避免地影响资本流入。
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公司和个人会获得美元收入,而这些美元最终会投资到美国的金融资产中。如果美国减少从海外购买商品,外国人也将减少对美国债券、股票和私募基金的投资。
从摩根士丹利到KKR等公司,都因为这种影响前景受挫,股价也加入下跌行列。
此外,如果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目前来看极有可能——反制措施也可能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
特朗普认为世界一直通过商品贸易逆差在“抢劫”美国,去年这个逆差大约为1.2万亿美元。按这个逻辑,美国那些口才出众的银行家、律师和房地产经纪人,其实也一直在从世界其他地方“抢钱”,去年美国服务贸易顺差约为3000亿美元。
如果全球各地的公司出于政策原因或爱国情绪开始避开美国服务,这对美国银行业也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美国的金融公司并非孤例。
全球银行股普遍大跌,特别是那些在工业贸易中高度依赖出口的欧洲国家银行,例如德国的德意志银行和意大利的裕信银行;还有那些专注于国际资本流动的银行,比如英国的巴克莱银行和法国的法国巴黎银行。
欧洲银行股的一个“幸运之处”是此前已经大幅上涨,尤其是去年11月特朗普赢得大选后涨势加速。尽管德意志银行过去两天下跌了15%,但自11月4日以来仍上涨超过20%。
也许市场的反应会促使特朗普反思他向全球经济投掷“集束炸弹”是否明智。周四资本市场哀鸿遍野时,特朗普发帖称:“我认为一切进展顺利——市场将要爆发了……”
对于美国及全球的金融行业从业者来说,毫无疑问,他们会想,如果这叫进展顺利,那要是进展不顺利,又该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