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莱文是一名专注于美国市场和经济的彭博专栏作家。此前,他曾在美国、巴西和墨西哥担任彭博社记者。他在文章中写道,美元确实弱化了,但却是以特朗普的顾问们不希望的方式。

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并未按计划推进。如果股市的剧烈波动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就看看美元的贬值。
这一切并非出乎意料,但却发生在最糟糕的时机。尽管特朗普阵营中有人曾幻想通过削弱美元来刺激国内产业,但绝不是以这种方式发生。
如今,“弱美元的特朗普主义”或许经常与史蒂芬·米兰联系在一起,他是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上周在哈德逊研究所的一场演讲中,米兰表示,美元在全球金融中的特殊地位“造成了持续的货币扭曲,并与其他国家设置的不公平贸易壁垒一道,导致了难以持续的贸易赤字”。(他的判断并非完全错误,尽管我认为他低估了美元作为储备货币所带来的巨大好处,这一点我稍后会再谈。)
特朗普本人在美元问题上的立场摇摆不定。他在任期内曾抱怨中国和欧洲的货币贬值,并表示美国也应采取类似策略。但相反,他最近又威胁要惩罚那些放弃美元贸易结算的国家。
但现在发生的情况,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米兰当然也不例外:一次突如其来的美元贬值,令市场参与者恐慌,并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和财政赤字。
我们确实已身处其境。美元指数在上周五暴跌0.8%,自特朗普就任以来,累计贬值约8.5%。这一走势出现在特朗普政府公布一个世纪以来最高进口关税之后,引发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剧烈(但也算是可以预见的)抛售。
让许多投资者感到意外的是,传统上的“避险”资产,如美国国债和美元也出现下跌,暗示投资者对美国治理的整体信心正在流失,不仅是对关税战略目标的质疑,更对其业余的执行方式感到担忧。
特朗普政府似乎是在不靠谱数据基础上设计的这一政策,而后仅在受到马斯克和基金经理比尔·阿克曼的压力下,才开始调整。上周五晚间,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发布更新称,特朗普团队似乎进一步收回了原先的“对等关税”政策,对智能手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豁免关税。
但在周日的ABC节目中,商务部长拉特尼克又似乎推翻了这个“让步”,称这些被豁免的商品实际上将被征收一项针对特定产品类别的单独新税。
更具荒诞意味的是,特朗普本人在周日晚些时候在Truth Social上发文称,“周五根本没有宣布所谓的‘关税豁免’”。
这让人一头雾水。总之,目前的不确定性和反复摇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重。特朗普阵营中主张“弱美元”的人,如今终于得到了他们想要的贬值,但却和他们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来看这个极为不合时宜的时机。
在2024年11月发表的论文《重塑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中,米兰列出了几种他认为可以重新构建国际贸易秩序的方式,这些方式被他认为给美国带来了不公平的负担。
他考虑的选项中,关税是一种,货币贬值是另一种。他曾假设,进口关税可能会让美元走强。但他也指出,有意推动美元贬值的风险更大,特朗普政府不应轻易尝试。
他写道:“政府很可能要等到对通胀和赤字的下降有更大信心后,才会在美元政策上采取行动,以避免长期利率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
鉴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他还曾表示,预期政策将是“先支持美元,再转向削弱美元”。
我们都看到了,结果并非如此。
过去几周的美元暴跌,正发生在通胀仍处于高位、财政赤字依旧巨大的背景下。而国会中的共和党人可能通过新一轮减税措施加剧这种局面,包括试图延长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中的到期条款。
上周四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3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8%。而关税上调很可能会在2025年让这个数字进一步上升,如今再加上货币贬值,将对进口价格造成更多压力。
更令人担忧的是,来自密歇根大学的消费者调查数据暗示,美国家庭正在对通胀缓解过程失去信心,通胀预期已处于数十年来的高位。
经济学家认为通胀具有自我实现的特性,消费者的心理或许正是理解人们极力想避免的持续性通胀的关键。
财政背景同样不适合美元贬值。
一般而言,如果大幅贬值持续发生,会对持有美国债券的外国投资者产生实质性负面影响。目前财政赤字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这一水平仅在重大危机时期才会出现。激增的净利息支出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表示,他和总统将优先考虑压低1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这是包括企业债和住房按揭在内的借贷成本的重要基准。
但近期的市场动荡已经打乱了这盘想像中的大棋。
就像米兰在他那篇论文中提到的一个类似例子,从外国投资者的角度看,美元约8.5%的贬值,已经几乎抹去了10年期美债4.46%收益率下近两年的利息收入。难怪这种走势会演变成市场恐慌。
幸运的是,美国财政部在常规新债发行中依然获得了不错的需求,但如果美元被认为是“高风险货币”,最终投资者可能会要求美国政府支付更高的利率。
“小心你所渴望的东西”这句话,对特朗普政府还是适用的。
毫无疑问,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体系核心的地位,会有诸多挑战。在正常时期,美元和美债因为被视为安全稳定,通常被高估;但这也意味着更低的借款成本,更便宜的进口商品,以及在战争或疫情爆发时能轻松借到大笔资金——恰是最需要资金的时刻。
正如所有事情一样,处于这一地位有取有舍,我个人认为,利大于弊。
当然,也有人不同意,认为强势美元是美国制造业的沉重负担。即便他们的判断是对的,也不得不承认,现在这个时机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