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换轮胎或报税吗?在美国,“成人”课程可以帮到你。经济学人的文章介绍了美国现在流行的成人课程。

老师从最基础的开始:教学生如何穿针引线。接下来的30分钟里,她展示了几种不同的针法,还教大家如何缝补破损的衬衫、修饰磨损的下摆。
这不是一所古板的女子学校的课程。缝纫课是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社区学院(Austin Community College,ACC)开设的免费一天课程“成人基础101”中的一部分。
学生的年龄从十几岁到四十多岁不等。
ACC已经开展这类课程六年。讲座旨在帮助人们“顺利应对成年生活”,即便有些人早已在法律和实践层面上步入成年。课程内容从基础的“如何穿着得体地参加面试”到进阶的“如何报税”不等。考虑到美国报税截止日是4月15日,这门课可能会引起很大关注。
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各类机构在帮助成人们成长。在全美范围内,社区学院、公共图书馆和市政中心都在开设成人课程;那些想在家中私下学习如何管理家庭事务的人,也可以通过YouTube观看课程。
虽然成人课程尚未成为大学的常规课程,但或许未来会成为标配。早期金融知识课程曾被认为太基础,尤其在精英高校中不被重视,但如今已逐渐普及。
成人课程并非美国独有,在英国,这类课程被称为“生活技能”课程。但美国人在三个方面确实尤为欠缺:家庭事务、人际关系和金钱管理。
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成年人在做家务(如拖地和熨衣服)方面投入的时间更少,离婚率也高于英国、加拿大或德国。而且不到一半的美国人不了解基础的金融知识。
这些课程通常由那些对“成年初期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感到震惊的人发起。正如特蕾西·贝肯哈斯特所说,她创办了“成人大学”,教授青少年如何撰写简历、管理时间等内容。
作者拉菲·格林伯格曾在波士顿学院开设并教授了两年“成人基础101”课程。灵感来自他大学毕业后进入贝恩公司这家管理咨询公司工作的第一天。
他和同期新员工要决定选择哪种健康保险计划,工资中要留多少用于退休储蓄,以及其他各种金融决策。
他承认:“我们所有人都走到走廊上给父母打电话。我们是名校毕业生,但仍然不知所措。”
他将这门14周的课程浓缩成了一本新书《如何成为成年人:14项你刚刚才意识到的必要技能》。书中既有实用的知识(如预算管理),也有哲学层面的建议(如如何看待被拒绝)。
格林伯格的写作风格积极、技术理性,读起来很像商学院的语气,但这本书信息量很大。金融小白可以掌握投资基础,而“自以为是的人”则会意识到倾听的价值。
心理治疗师雷切尔·温斯坦曾在缅因州开办成人学校数年。她发现,自己二十多岁的患者经常看着别人Instagram上的生活,觉得“别人都活得有条不紊,只有自己落后了”。
她于是开设了非正式课程,在下班后的欢乐时光里,大家一边喝啤酒一边决定想学什么。可能上一节课讲理财,下一节课就是如何磨刀。
为什么这些书和课程会出现?
对许多人来说,这些技能听起来像是基本常识。然而,正如那句老话说的,“常识并不常见”。
对成人课程日益增长的需求,反映出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变化:如今的成长过程更加数字化,实体生活体验则变少了。美国青少年每天在屏幕前的时间长达九小时。TikTok和YouTube确实提供各种家务教学视频,但大多数年轻人对跳舞更感兴趣,而不是洗碗机。
哥本哈根大学的基思·海沃德在《幼态化:我们的文化如何扼杀成年》一书中指出,年轻人比过去同龄人更不成熟。他们回避婚姻、购房和养育孩子等责任,因为“成年生活很难”,正如他的学生所说。
海沃德写道,西方文化纵容了幼稚幻想。
他还指出,如今的年轻人对长辈也不太感兴趣:“父母和祖父母被看作连Wi-Fi都不会用的傻瓜。”
如果父母无法传授生活中的必要技能,“就只能靠这些课程来弥补了。”
这些观点可能确实成立。但如今的年轻人接受教育的时间更长,这也意味着财务独立、成家立业和养育孩子都被推迟。而父母本来也不可能样样精通。
有些人擅长投资理财,却不懂汽车机械;另一些则刚好相反。
而成年生活确实是艰难的。世界已经比几代人前更复杂。以金融决策为例,开设第一个银行账户时,人们要在附近的传统银行网点和各种线上银行之间做出选择,这些机构提供不同的收益率和收费结构。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在金融环境本就动荡不安的当下,靠试错来学习,风险太高。
恋爱关系也变得更复杂。不到15年前,美国情侣通常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如今多数是在交友软件上相遇。年长的单身者可能无从下手,年轻人则可能对从线上对话转为现实交流感到不安。
一旦出现尴尬,还可能被发到社交媒体上,这令人紧张。
许多人将成人课程视为年轻人发育迟缓的表现。但被溺爱的孩子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知识的缺口,也不会主动去补足。
只有真正的成年人,才会在宝贵的空闲时间里,愿意去学一些像缝补衬衫这样枯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