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印度央行又出手了!每年约1000万场婚礼 印度婚庆业成价值1300亿美元的“经济金矿”
go
lg
...
礼的花费约为120万卢比,超过了印度的
人均
GDP
和家庭平均收入。” 他说:“现在的家庭通常选择豪华和奢侈,包括豪华的场地、设计师的服装、精心的装饰、电影摄影和摄像、精致的妆容和精美的餐饮。”“尽管收入水平各不相同,但婚礼支出仍然相对较高。随着印度家庭收入的持续增长,婚礼支出预计会增加,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不成比例。” 行业和社会观察人士表示,家庭对婚礼的密切参与是推动婚礼成本上升的一个关键因素。 “所有的家庭成员和亲戚都聚在一起参加婚礼,”班加罗尔社会与经济变革研究所的助理教授Chanamma Kambara说。“从寻找新郎或新娘到婚礼招待会,家庭都积极参与。” Kambara说,家庭成员认为婚礼成功的部分原因是他们收到了礼物。 “在婚礼上,他们必须受到善待,并得到足够好的礼物,这样他们就不会说主人的坏话。很多时候,他们会对整个事件进行评判,而新娘或新郎的父母则希望避免这种情况。”
lg
...
财经风云
1评论
2024-07-07
重磅QDII补给!沙特ETF(520830)火线成立
go
lg
...
济多元化转型的道路。2022年来,沙特
人均
GDP
已连续两年突破3万美元,2023年更是刷新历史新高,达3.3万美元,不仅远超世界平均水平1.3万美元,在中东一众国家中同样位列第一梯队。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沙特的产业结构也更为均衡,2023年沙特非石油经济活动GDP占比首次突破50%。工业、采矿、可再生能源、数字经济、旅游等领域逐渐成为沙特经济新的增长点,也释放出更多投资机遇。(数据来源:沙特阿拉伯经济与计划部、沙特阿拉伯统计局(GASTAT)、IMF) 沙特ETF(520830)的基金经理李沐阳表示:“随着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境内投资者对于中东市场的关注也愈加深入,沙特市场已成为一片不容忽视的投资蓝海。但由于沙特资本市场准入相对受限、直接投资沙特股市相对困难,不妨考虑借道沙特ETF(520830)分享沙特经济潜力。”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可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还将面临汇率风险、境外证券市场风险等特殊投资风险。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沙特阿拉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QDII)(本基金)全权由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发。本基金与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公司及其旗下企业(统称"LSE Group")之间没有联系,也并非接受其保证、背书、出售或推广,FTSE Russell是LSE Group公司之商号。基金投资需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
lg
...
金融界
2024-07-06
经济学人:2024 年全球最富有的国家
go
lg
...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结果更加触目惊心:按
人均
GDP
排名,中国跌至第69位;按当地价格计算,中国跌至第75位;按工作时间计算,中国跌至第97位。 新加坡和文莱在各项指标上的差距最大,而中国澳门的
人均
GDP
与去年相比增幅最大。 布隆迪的
人均
GDP
仅为每年200美元,是排名中最低的国家。即使考虑到该国物价低廉、工时低于平均水平(近一半人口年龄在14岁以下),仍排在最后一位。塞拉利昂或中非共和国紧随其后,具体排名取决于所采用的衡量标准。 然而,较贫穷的国家往往拥有庞大的非正规经济,这使得总体产出和工时更难衡量。 我们的排名不包括一些海外小领地,例如百慕大。排名也不包括爱尔兰,因为其GDP计算方式有些奇怪。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我们的排名:例如,我们只提供
人均
GDP
平均值,但最高收入者和最低收入者之间的差异可能很大。 在某些国家,官方数据可能会产生误导。此外,我们的数据中缺少储蓄率、海外收入和个人资产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个人收入结果(点击此处阅读完整方法论)。除了这些注意事项,这个指数旨在对世界最富裕国家进行更全面的评估,而不是只关注单一指标。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2024-07-06
困在“劳动供养率”里的年轻人
go
lg
...
况,我们养育一个孩子成人的成本,相当于
人均
GDP
的6.98倍——任何年轻人在这个数字面前决定生孩子,都确定需要足够的勇气。 那么,只凭年轻人自己拼搏和努力,能解决上面所说的困境吗? 很难。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劳动供养率这个指标,实际是大学生就业率、年轻人失业率、房价收入比、劳动抚养比(也就是全社会养一个老人,需要几个劳动力)等诸多指标的综合体现,涉及到了房价、工作、教育成本、老人社保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年轻人拼搏和努力,一定会有用,但大概率是无法凭一己之力来改变这么多指标体系的,他们稚嫩的肩膀,扛不起这么大的重量。 一定需要我们这些大人去一起扛。 尽管很多年轻人现在都已在各个领域肩负重担,但,他们始终还是孩子。孩子是无辜的。大人不是。孩子辈的风雨,90%可以归咎到上一代,乃至更上一代人。孩子辈如果生活艰辛,那是上一代人耻辱——大人没有在他们自己生命时间段内尽全力去让生活变得更好,而是把问题遗留、甚至制造给了下一代。 究竟如何解决这个供养率问题呢? 也不复杂,两个动作:多给年轻人口袋里塞钱,同时从他们肩头卸担子就好了。在塞钱上,我们需要调整财富分配机制,财富分配大比例向居民倾斜,尤其向年轻人倾斜。这意味着需要对居民部门,尤其对年轻人实行差别税率,并大幅度减税——这种减税,哪怕当下会对捉襟见肘的财政收入构成压力,但利在千秋。因为年轻人代表着我们这个族群的未来。其次就是通过稳房价、征收遗产税、推动法治、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实现平等动作,为年轻人卸担子,让年轻人都拥有奋斗的勇气,和实现梦想的机会,让年轻人越努力越幸运。 我们现在无论财富分配,还是福利体系,其实都是更倾向于年龄更大的大人、老人。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每个月稳稳当当拿着8、9千块钱的退休金,而且这个退休金还动不动上涨,无忧无虑,四处遛鸟旅游跳广场舞的老人,以及每天朝九晚五,每个月拿着4、5千块钱,工作朝不保夕,经常担心失业、战战兢兢、心力憔悴的年轻人。这极不正常,必须改变。 少年强,则中国强。帮助年轻人,就是帮助我们自己,帮助我们整个族群——在当下,我们无论给予他们多少呵护,都不过分。 我是格隆,关注我,做一个清醒的人。虽然有时太清醒了,也会伴随很多苦恼,但,我向你保证,稀里糊涂、随波逐流的代价一定会更大。
lg
...
格隆汇
2024-07-05
为什么是伊朗?
go
lg
...
亿的大国,占全球GDP总量的1.1%。
人均
GDP
2325美元,属于彼时的绝对高收入国家,比世界平均收入高出三分之一,比葡萄牙、台湾和韩国这些经济体还高,是当时中国的12倍还多。 亚洲高收入国家中,多数是阿联酋、文莱、卡塔尔、新加坡这种袖珍小国,在人口超过1000万人口的国家中,只有伊朗和日本,
人均
GDP
超越了2000美元。 那个时候的伊朗处在巴列维王朝时期,基本导向,是逐步摆脱宗教束缚,向世俗化靠拢,和世界接轨。民众开放包容,女士穿着也很开放,到处一片盛世繁华。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伊朗国力甚至有机会赶超英国、法国,沙特这种,只配做它的小弟。 直到后来某个时点,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一切嘎然而止。这个时点是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伊朗人推翻和驱逐了世俗的巴列维王朝,从海外接回了宗教领袖霍梅尼,开启了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从此,伊朗极度回收,和世界分道扬镳,甚至隔绝。 短短40年后,也就是2020年,伊朗GDP总量仅为2034亿美元,仅占全球GDP总量0.24%,还不如1977年全球占比的五分之一。
人均
GDP2422
美元,和1977年基本持平。也就是说,伊斯兰革命后的40多年,伊朗的
人均
GDP
没有进步,如果考虑到这40多年的通通货膨胀,那100%是倒退的。最新数据,伊朗60%以上的人口处于联合国定义的穷困和赤贫状态,尤其是广大农村和城市贫民,其中大部分就是年轻人,伊朗已经成为全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 但2020年同期,沙特GDP总量7001亿美元,
人均
GDP
美元2.01万美元;连以色列这个弹丸小国,GDP总量都有4071亿美元,
人均
GDP4.41
万美元。 很明显,伊朗已经严重落后当年的中东小弟,更不要说亚洲区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大国。 为什么明明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最后沦落到这等地步? 这得说说当年被吹嘘上天的伊斯兰革命。伊朗人以为这样做,就可以实现更多的平等自由,国家能进步,百姓能富足。 但很遗憾,这些目的,一个都没有实现,既没有平等自由,也没有国家繁荣,更没有百姓富足。 革命恢复了伊斯兰化治理,实行一夫多妻制度,妇女被禁锢在家里,成为男性的生育工具,加上鼓励生育,伊朗人口随后迎来爆炸式增长,10年时间从2000万猛增是8000万。同时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产业萎缩,加上遭受西方制裁,伊朗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失业情况十分严重,失业率常年保持在30%以上,有的年份甚至超过50%。 这直接导致了2009年以及2017年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参与的人基本都是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 更作死的是,从1980年到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两国军费开支与经济损失接近一万亿美元。 你可能会问,国家都搞成这样了,为什么还不改弦更张? 因为,有另外一群人,过得很滋润,他们被统称为教士集团。 在伊斯兰革命后,教士集团不仅没收了国王的一切财产,还将绝大部分的企业据为己有。 至今,教士集团组建了高达120多个基金会,全面控制了伊朗的石油、建筑、航空、金融、汽车、食品、电子等等所有赚钱行业。就连开心果这种简单的行业,他们都没有放过。 2012年,当时的伊朗总统内贾德说过这么一句话:“伊朗300位教士基本上掌控了国家60%的财富。” 但伊朗的总人口是8000万。 300人的荣华富贵,8000万人的举步维艰。 这就是伊朗的现状。 用一句名言总结:屠龙者终成恶龙。 伊朗,用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苦。 用一句时髦的网络用语,那就是:现在你流的泪,都是当年你脑子进的水。 我是格隆,关注我,我们一起提高认知,不做韭菜,不被收割。
lg
...
格隆汇
2024-06-29
一个普通人,究竟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
go
lg
...
于个人,或许就是一辈子。” 二战后亚洲
人均
GDP
最高的国家是缅甸,但经过军政府70年的治理,这个国家已沦为亚洲最穷的国家之一,你生命的70年如果恰好与这个阶段重合,你用尽全力,也大概率过不好这一生。类似例子还包括拥有3000亿桶石油储量,却只不到三千万人、曾经拉美最富有的委内瑞拉,拥有1560亿桶石油储量、上世纪70年代亚太最富有的伊朗,但如果你是生活在1979年之后的伊朗,或者是1999年之后的委内瑞拉,哪怕你拥有爱因斯坦的天分和米开朗基罗的才华,你也大概率一被子籍籍无名,战战兢兢,苟且一生。 我们自己两千年历史的干戈征伐也说明这一点。秦汉交接短短十年,在籍人口从约3000万一口气跌落到约1600万,近一半人口死于战火。从184年黄巾起义到280年晋灭吴,这一百年大致算三国时期,在籍人口从约5600万减少到约1600万,70%的人口没了,这就是曹操诗中描绘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哪怕是最强大的唐王朝,安史之乱8年时间,在籍人口从约6800万跌落到约1700万,8成的人口消失了。最后一个王朝满清,13年太平天国的结果是,“江南十室九空”。 你看小说、电视剧里描绘这种时代金戈铁马,波澜壮阔,英雄辈出,但,前提是,你不是被张献忠的军队丢进磨盘磨碎充作军粮的那一个,也不是“江南十室九空”里的那个九空。 秦汉以来两千年历史,因战乱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超过了6亿。复旦大学做过一个课题,课题里的结论是:满清一朝276年,留下了后代的人,只占总人口的约13%。其他人,都在各种战乱、饥荒、疫病中消逝无踪。 让你穿越回任何这某一时间段,不要说过好这一生了,你但凡有活下去的勇气,我都服你。 再举一个离我们很近的例子。上世纪,数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如果你也出生在那个年代,你唯一的机会在于决不放弃,田间地头始终坚持学习,这样在1977年高考时,幸运地成为77级中的一员——所有知青中1%的幸运儿。 更直接的例子是离我们最近的经济走势。我经常对商学院那些企业家学员说的一句话是:你们一定要认清楚,过去这些年你赚的钱,究竟有多少是因为你自身的聪慧与勤勉,有多少只是因为时代大环境大洪流的慷慨赐予? 巴菲特曾说过,我能在投资上取得这些成绩,只是因为我在美国——很多人以为他是谦逊。其实不是。你去看看他解释为什么卖出台积电的逻辑,就能知道他说上面的话,是发自肺腑的。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在大环境面前,绝大多数人除了接受与顺从,并无太多选择。 所以,你在哪里,非常重要。 有的人,经过千辛万苦的跋涉才抵达罗马。但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你一辈子努力奋斗达到的最高点,或只是别人的起点。 作为一介凡民,你可能无法左右大环境,但,感谢上苍,你至少可以选择。 游牧民族、动物都会逐水草而居,这是天性,也是大智慧。所以我会非常佩服那些历尽千辛万苦,忍辱负重,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四线城市到二线、一线艰辛打拼的人。不要沉迷和相信农村振兴这种宣传。人类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史都表明了一个共同的规律:社会的资源,都会越来越向核心城市集中。农村资源只会因为虹吸效应而变得越来越稀缺。你在城里的打拼也许也很卷很累,但请你务必相信,你在农村这样一个资源稀缺的环境里打拼,只会更卷,更累。 我也会祝福那些飘洋过海、异国他乡努力打拼的人。他们其实是在为自己、为自己的孩子,做人生的一级资产配置——这种配置,需要大视野,大格局,以及足够的勇气和执行力。 这个世界上有45个国家,
人均
GDP
在2万美金以上,有33个国家
人均
GDP
在3万美金以上。
人均
GDP
意味着什么,我在我其他视频种做过解读,大家去参考。 说完了大环境,我们接着展开普通人过好这一生的第二核心要素:认知。 网上有一句描述人的认知差异之大的金句: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落在傻缺头上,就是一盘大棋。 关于认知,在投资圈,我们都耳熟能详另一句话: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之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到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社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和财富相匹配为止。 投资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我去年出版过一本书,《通往自由之路》。在这本书里,我写了这么一段话: “认知于人生究竟有多重要?平民子弟,真正明白社会真相,普遍已经40岁左右了,已经进不了圈子,挤不上桌子了。富贵子弟,最多25岁上下就已洞若观火,杀伐果断。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是因为他们更早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更早学会了察言观色,更早学会了见风使舵,更早学会了趋炎附势,更早学会了巧言令色,更早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此而已。而以上这些,与其说是优点,毋宁说是饮鸩止渴的毒药,因为本质上都是欺骗,在一个契约规则成熟的社会,根本就不可能帮助他长期走高走远。 原生家庭,或是普通人翻身最大的阻力。很可惜,多数人明白这一点时,都已经太晚。而有些人,则终其一生都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底层的父母,自己都没活明白,他们自己的很多选择都是错的,更罔谈为子女指点迷津。 人生最大的浪费,不是金钱,而是奋斗了半生,发现自己拼命趟的路错了,方向偏了,再回头,为时已晚。普通人常走弯路,还是因为他的认知有局限性,尤其身边能影响和帮助他的人认知,存在巨大的局限。” 更难堪的事实是,为数不少的人,不但谈不上认知,而是蠢而不自知。 我们这个社会有太多的人,考上大学就是他人生的顶点。他所有的学识与认知,以及人生观、世界观,都来自上大学前或大学时课堂上听过的课、读过的教科书。相当多的人,从大学毕业始,就再也不会读一本书。这导致绝大多数普通人的人生,其实都是由一堆似是而非、错误乃至荒谬的认知组成的,而他整个人生的路径与轨迹,就是在这些千疮百孔、支离破碎的认知指导下完成的。 事实上,只要没有后天的进一步持续系统学习,多数人头脑里冒出的几乎任何一个词,就都已经拥有了它确定的、不可更改的气味。在听闻这些词后,普通人的行为反应不再是思考,而是本能的条件反射。比如多数人听到旧社会,就一定想到“万恶”,一提到农民起义,就一定是“可歌可泣”,一看到富人,头脑马上蹦出的大概率是钱来路不正、奸诈狡猾、冷血、纸醉金迷、家庭内部尔虞我诈、生活不幸福之类,反倒是看到“穷人”这样的字眼,我们会不自觉,甚至一厢情愿地往“淳朴、善良、虽然清贫但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等方向联想。 这类认知,如果不影响你的日常行为的理性,倒也无伤大雅。但很遗憾,恰恰是这类条件反射的认知,支配着绝大多数普通人从晚饭用哪个企业生产的菜油、儿子结婚买哪个国家的手机或汽车、到可能仇富、仇资的几乎全部人生细节。 我在《通往自由之路》这本书的第八章《关于财富》里,用四篇文章《你的财富,永远超不过你的认知》、《仇富是最愚蠢的人类行为,没有之一》、《愚昧是最卑贱的贫穷》、《甘于贫穷是一种可耻》,来阐述了这些荒谬肤浅认知支配普通人行为的危害——用常识都可以想得出来,究竟是一个富可敌国的人身上值得你学的东西更多、更值得你靠近,还是一个一辈子穷困潦倒的人身上值得你学习的东西更多?究竟是有钱的幸福机率更大一些,还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生活幸福机率更大一些? 最关键,你一旦形成这种认知,你会自觉不自觉退出争取财富的竞争,并逐步丧失获取财富的能力。你的甘贫乐道,只是令追逐财富的路不再那么拥挤,只是成就了那些刻意宣扬这类理论的“有心”人。 当然,你也不是没有收获。你的收获,大概率是家徒四壁、自己满身的疲惫、孩儿辈的艰辛,以及怨天尤人,越来越失衡的内心。 那么,如何进化与校正认知? 无他,惟学习。持续的学习,以及,成体系的学习。 不会、不懂、认知错的,才需要学习,这意味着不断的自我否定。这逆人性,所以并不容易。饶是如此,你还是要坚持学习。 否则,中国有14亿人,凭什么跑出来的是非富非贵的你? 只是学习是不够的。散点状、碎片化学习,不如不学。这种没有内在逻辑关联、钩稽关系的点状知识,与其说是知识,毋宁说是你社交装A的谈资,没有意义。你必须成体系的学。否则,你就算读了再多书,懂了再多人生道理,你也过不好这一生。 注:本文摘录自格隆博士视频节目,想观看更多关于格隆博士的精彩视频内容,请搜索并关注“格隆博士”(抖音+微信视频号)。
lg
...
格隆汇
2024-06-20
美国“夸大”非农就业数据!知名金融博客:市场不再相信拜登“经济强劲”宣传……
go
lg
...
年以来有大量移民。这增加了总体支出,但
人均
GDP
往往下降。例如,加拿大和英国已经遭受了18个月的人均衰退。但这一论点对美国并不适用,因为美国GDP和
人均
GDP
之间没有太大差距。” “最好的解释很简单,普通人看待通货膨胀的方式与经济学家/央行行长不同。即使价格不再快速上涨,它们仍比三年前高得多。各地食品价格上涨了30%,你需要抵押贷款才能带一家四口去餐馆吃饭。即使工资上涨了,人们也不喜欢为同样的东西支付更多钱。你可以称之为反向货币幻觉,但在许多情况下,实际工资下降了。” (来源:ZeroHedge) “令人恼火的不仅仅是价格水平,人们还觉得自己被骗了,这不仅仅是一种氛围。我敦促你听听Oddlots播客上关于数字价格测量的内容,了解数字监控的爆炸式增长。几十年来,科技提高了价格透明度,降低了公司提高价格的能力。今天,这些动态正在发生逆转,损害了美国消费者的福利。” 正如Perkins总结的那样,这些都是宏观经济学家忽视的问题。这种情况需要改变。他说:“在某些圈子里,我们看到了变化,重要的不是同比通胀率下降,这是白宫一有机会就大肆宣扬的,而是自2021年以来的累计通胀率。” “这很重要,而且矛盾的是,如果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或更糟糕的情况,过去三年的高累积通胀就不会再下降了。” (来源:Axios)
lg
...
秉哥说市
2024-06-15
莫迪最大的威胁,是他自己
go
lg
...
相对的,全国90%人口的收入都没有达到
人均
GDP
,后50%人口的收入占比从23%迅速下滑至15%。 3.07亿人吃不饱饭,2.24亿人受到长期饥饿影响。 很明显,贫富差距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速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不可否认,莫迪时代的许多政策,比如加大对基建的投入、大力扶持制造业等等,战略上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总体来看,效果也是非常之好。 但在具体执行上,并不是对每个人都友好。 比如2016年,为了反洗钱、反贪腐,政府推行“非货币化”,一夜之间突然宣布废止500卢比和1000卢比纸币,只留下了极短的兑换窗口。 搞得大量民众在银行排队换钱,市场上大额纸币匮乏,中小企业主经营困难。 相反,本该被政策打压的达官贵人,因为多元化的资产储备幸免于难。 又比如2020年那会,为了防止病毒蔓延,直接在全国大范围实施封锁,导致数千万工人突然失业,大量小企业运转瘫痪。 …… 很多出发点很好的政策,最后却起到相反的效果,这挺矛盾的。 而更矛盾的,还远不止于此。 02 最大的矛盾 今年3月,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小儿子,举办了一场“世纪订婚派对”。 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川普长女伊万卡、不丹国王……来宾不是政商名流、就是大牌明星。 当地媒体统计,这场派对总共花费了1.2亿美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孟买最大的贫民窟——达维拉,平均1450人共用一个厕所。 当地有一句流行语十分好地诠释了这些现象:奔驰大卖,摩托车却卖不动。 只能说,得亏这是在印度。 印度本土宗教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极大消弭了底层人面对巨大贫富差距的不满情绪。 虔诚的贱民无论遭到婆罗门怎样的虐待,都不会产生一丝一毫地反抗之心。 不是因为压迫不够残忍,而是因为宗教告知贱民,苦难是神对自己的今世考验,是天意。 这些教条,不仅能维持社会稳定,也是如今印度这个国家形态的立身之本。 只有宗教,才能把一百多个语言不通的民族维系在一起。 客观来讲,基于印度教意思形态的印度人民党,它之所以能崛起,最大的原因,不是莫迪这位政治家有多么高超的手段。 这是历史的选择。 作为一个必须依靠印度教维系认同的国家,印度不可能真正抗拒印度教。 但历史也是在不断前进的。 无论莫迪政府推进现代化改革的决心有多大,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现代化必然会削弱或扭曲宗教认同感。 简单来说,改革越成功,印度人民党的立身之本越是遭到削弱。 这同样是历史的选择。 现代化,指的不只是经济跃飞,更是高等教育广泛推行。 现在印度仍有2.8亿文盲,占全球37%,这是国内许多人嘲笑印度的点。 但你要想想,就像在90年代,我国的文盲率也曾高达15.9%,他们大多是出生于建国前的老人,因为客观条件,没受过什么教育。 印度其实也一样,他们的文盲大多数也是老人。 这些年,印度一直在大力普及教育。 自从喊出“免费”教育的口号后,印度大学数量一路飙升,目前已经达到8410所,比美国还多2000多所。 等到真正受过高等教育的这代人,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才是印度的人口红利真正爆发的时候。 也是真正开始现代化的时候。 更关键的是什么呢? 很多人都觉得印度人很懒,素质远远无法与勤劳的中国工人相比,制造业转移到印度肯定不得善终…… 难道国际巨头们,都是傻子? 根据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公司ADP Research Institute的调查数据:印度工人每周无薪加班的时间高达10小时39分钟,比中国的7个半小时还多42%。 与很多国人的刻板印象相反,印度打工人不仅不懒,还是全世界最勤劳的。 印度的宗教氛围让底层人绝望,但在绝境中,人的求生欲望才是最强烈的。 神说,贱民不能祭祀、不能做官、不能经商、不能…… 但神从没有说过,贱民不能当程序员,不能当网红,不能拍电影…… 当外人不遗余力挖掘印度笑话时,这里正在加速迈入现代化。 比如班加罗尔,它是印度IT产业和经济高歌猛进的一个精华镜像,大概相当于中国的深圳。 自从开放市场后,印度不仅降低税率,还耗巨资建立24小时供应水电的软件园,吸引外资过来建厂。 同时,印度政府还出台“印度创业 - Start up”计划,给予创业公司各项优惠,降低成本。 N多看见商机的程序员纷纷下海,像点过年点炮仗一样遍地开花:至今,整个印度已有近十万家创业公司。 按安全机器人公司Hacklab.in的CEO Vikram Rastogi的说法:现在的印度,只要你有想法、有点子就能成功,因为这就是一块财富处女地。 今天的印度人,与十年、二十年前的那一批中国人,有些类似。 他们确实感受到了财富增长,部分吃到了时代红利的幸运儿,甚至打破了数千年的桎梏,实现阶级上的跃迁。 这种爽,比脱贫更强烈。 大一点的,首相莫迪、首富阿达尼,都是低种姓出身;小一点的,在新兴行业功成名就的小伙子,也能和高种姓女神组成家庭。 在以前,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今时今日,却已经很平常。 但穷与富,永远是相对的;有人成功,必然有人失败。 在资本积累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必然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发展越快这个进程也必然越快。 不论是现在的印度,还是过去的中国,其实大同小异。 曾经,唯一的区别在于:中国人怼天怼地,印度人逆来顺受。 但现在,当越来越多印度人开启“民智”,越来越多受到高等教育,再加上互联网的裂变效应,即便是虔诚的信徒,心灵也早就被“污染”了。 总而言之,莫迪政府提倡的印度教主义,是维系印度国家统一,动员大众的不二选择。 但他近10年的现代化改革,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本质上就是在摧毁婆罗门、刹帝利等高种姓人群的经济优势。 同时,高等教育的普及,虽然创造了人才大爆发,但同样对古老的意识形态造成了冲击。 这本就是个自相矛盾的过程。 过去,人们只会逆来顺受,一切都奉献给神。 现在,他们开始懂得为自己思考了。 对一个严重依赖精神枷锁而存在的国家,尤其它还是一个皿煮国家,这究竟是不是好事呢? 03 尾声 最后,再聊一下宗教。 印度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被各种外族奴役的历史。 雅利安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英国人,不论谁来,印度人都是秒跪。 但奇怪的是,不论被征服多少次,印度本土宗教总是生生不息。 比如最近的两段历史,印度被信仰伊斯兰教的德里苏丹国、莫卧儿王朝先后统治600年,又被信仰基督教的英国人统治100年。 但时至今日,印度本土的十几亿人,信仰的基本仍是本土宗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主要有三点原因: 一,印度人的民族性格其实非常高傲。 印度人的宗教起源非常早,无论是最早的婆罗门教还是2000年前诞生的佛教,都在非常久远的时间尺度上洗涤着印度人的民族思维。 二,辩经。 印度历史上的宗教能人太多了,留下了很多著作,导致印度人特别喜欢辩经。 这种辩经习惯是一神宗教不具备的,无论是犹太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只信奉一本经书。 简单来说,没人吵架吵得过印度人。 三,世俗权力。 以婆罗门教为主的印度宗教,是高度世俗化的,与政权深度绑定。 更关键的是什么? 印度是分散土邦的统称,从来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你除非把所有土邦全灭了,不然不可能消灭他们的宗教。 这是印度文明的韧性所在,同时更是印度人最大的悲哀。 早在2014年刚上台的时候,为了推进制造业,莫迪就先后推出《征地法》、《劳工法》,动作不断。 结果正如上文所说,到2023年,印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终在15%上下徘徊。 不是政策不好,不是大环境不好,只是地方上各邦之间利益错综复杂,土地问题严重,武装组织横行,阶级问题严重...... 补贴也好,投资也罢,莫迪开启印钞机,聊起这些宏大叙事,所有人都要问一个问题:这笔钱经过各级大人层层盘剥,落到自己手中能有多少? 无论印度经济走得多漂亮,终究只是少数人的狂欢。 众生皆苦。 众生本不应该这么苦。(全文完)
lg
...
格隆汇
2024-06-04
加拿大央行与美联储分道扬镳,“拿什么拯救你”加元?
go
lg
...
Janzen)表示,按人口增长衡量,
人均
GDP
在过去七个季度中有六个季度下降,使得产出与十年前几乎没有变化。 詹森在数据公布后表示,“加拿大第一季度GDP增长的下行意外可能消除了阻止加拿大央行下周降息的最后一个潜在障碍。” 不过,有些人仍未被说服。凯投宏观坚持其7月降息的预测,认为这些数据可能还不足以影响央行,“随着消费增长强劲……我们仍认为推迟到7月的可能性稍大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卡尔加里今天将发布5月房屋销售数据,随后是温哥华的数据将于周二公布。预计周三将公布多伦多的房屋销售数据。 今日即将公布的数据:美国建筑支出、ISM制造业数据。 截至发稿,美元/加元现报1.36354,涨幅0.07%。 (美元/加元汇率走势图,来源:FX168)
lg
...
佳华168
2024-06-03
日本失去20年,责任究竟在美方,还是自己作死?
go
lg
...
,法国为1.74%。 1990年,日本
人均
GDP
为2.54万美金,比法国的2.19万、德国的2.23万、英国的1.91万都高。 33年后的今天,英法德
人均
GDP
都超过4万,日本只有3.38万。 很明显,是日本人自己搞砸了。 只要你把那几年发生的事做个细致解剖,就会发现根本没有阴谋论,其实就是你情我愿。 日本的泡沫形成确实有一定外力原因,但泡沫破灭,最终失去20年,则完全是自己作死,咎由自取。 日本是怎么作死自己的呢? 先说背景:80年代,为解决滞涨,美国实行供给学派政策,减税刺激经济,同时通过高利率压制通胀。当时美国利率水平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4个百分点。 “松财政、紧货币”的组合政策工具,一定程度缓解了滞涨,但后遗症是高额财政赤字、美元的大幅升值和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 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80年是2.9%,85年已高达5.2%,同期日本是1.4%,西德也只有1.1%。美国1985年经常项目逆差1245亿美元,占GDP比重3%。而整个80年代上半期,美元升值了73%。 而彼时日本、西德等国正处在二战后经济复苏期,各自状况都不错。 这才有了著名的广场协议。 1985年9月,英法德日美,也就是G5,在美国纽约广场大厦签订协议,协调生存,共同发展。 其核心目标是改善美国贸易逆差,抑制美元升值,而措施则是各国干预汇市,本币贬值,同时美国降息——从1985年9月—1986年8月,美联储四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从7.5%降至5.5%,同期日本利率5.5%,利差大幅缩窄。 这事是否存在强迫呢? 没有的。完全你情我愿。 日本、西德等国必须维护老大哥美国经济的稳定,以继续分享美治下的和平红利、扶持红利与发展红利——这些红利的共同前提是:大哥不能倒。 同时它们的本币升值,也能促进本币国际化,以及自身国家在世界的影响力。 结果呢?效果不错。美元对非美货币大幅贬值,对日元,从1985年9月的1:237,到1985年底贬至1:200,到1986年夏,进一步贬到1:150,短短6个月,美元贬值36.7%。 但,凡事都有一个但:由于美国并未采取其它有效措施改善财政状况,同时货币贬值存在J曲线效应,导致广场协议后两年多,美国贸易逆差并未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同时市场对美元信心下降,资本外流,国际汇市和世界经济也出现较大震荡,继续让美元大幅快速贬值已明显弊大于利。 此时维持美元汇率稳定已成各国共识。 怎么做呢?最合适的办法当然是美国加息,吸引资本流入,但美国担心加息会引发国内经济萧条,所以不愿加息,而是希望日本、西德等国家降息,实施刺激内需计划,以拉动进口。 这个被称为卢浮宫协议。这个协议对日本的影响远大过广场协议。 1987年2月,G7在巴黎卢浮宫签署了卢浮宫协议。这玩意非常有效,美国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都应声而降。 对日本而言,降息这事确实有一定外压,但日本也是权衡后自愿的,也是对的,因为自身经济确实出现了本币升值萧条,需要宽货币,拉内需。 他们错在哪里呢? 他们错在太贪了,什么都想要,什么便宜都想占,实行了过长、过量的货币宽松。这和嗑药一样,嗑过量了,也嗑太久了。这是他们犯的第一个大错。 日本怎么干的呢? 既然美国施压,于是日本顺坡下驴,开始实行超低利率政策,从1986年1月——1987年2月,一年时间,5次降息,将利率从5%遽降到2.5%,并将这个超低利率一直保持到了1989年5月,维持了27个月之久。 结果是,金融机构大量放贷,导致1987—1989三年日本货币供应量增速都是双位数,达到了惊人的10.8%、10.2%和12%。 但同期经济增速只有6%、4.4%、5.5%,三年平均货币供应量是经济平均增速的两倍还要多。 大量过剩资金涌进了股票与房地产,资产价格暴涨。1987-1989年,日本股票价格平均上涨94%,城市土地价格平均上涨103%。而同期,日本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仅上涨3.1%。 由于同期消费物价并未大幅上涨,日本从上到下,其实都非常享受这种(虚拟)财富大幅增长,而基本物价很稳定的泡沫状态,他们认为这是日本特色经济模式的强大。 监管决策当局在长达27个月的时间里,对资产价格的异常听之任之,对地产商的大幅表外举债、上杠杆,默许甚至纵容。 哪怕在美联储在88年3月到89年5月连续加息,将联邦利率从6.5%调高到了9.8%,日本依然将利率死死压在2.5%的低水平,这导致1989年底日本进入全面泡沫状态。 很明显,是日本政府自己超长时间的超低利率,才制造泡沫。没有政府政策的推波助澜,任哪个地产商或者股票投资者,也没有能力让资产泡沫发酵到这种程度。 这无疑是个巨大的错误,但并不致命。 哪怕到了这种全面泡沫的时候,只要应对得当,充分尊重经济与行业规律,做好压力测试,在实体经济资产负债表的弹性空间里,不急不躁,逐步褪火,有序降温和撤退,是完全能够让经济软着陆的。 但日本政府是怎么干的呢? 一直到89年中,日本政府才终于被信贷创造与资产泡沫越来越快的循环推动速度吓到了,他们简单粗暴,采用了直接断流的休克疗法——这是他们犯的第二个错误,也是最不可原谅的错误,直接把日本经济砸了个稀烂。 从1989年5月开始,到1990年8月,短短15个月时间,日本政府连续5次加息,将贴现率从2.5%的超低水平,一口气加到了6%。同时,日本央行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严格限制对房地产的贷款,等于把地产资金流一把掐断。 没有哪个行业,也没有哪个经济体能经受得住这种极端的冷热变化。 这种人为过急过快的货币紧缩,直接导致泡沫的破裂与经济的崩溃,其后日本股市最多下跌了80%,楼市下跌了60%,经济从此陷入长达20年的低迷。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结论:很明显,日本失去20年,完全是自己作死,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 好在,日本吸取了教训。从此以后,政府有形之手对经济的粗暴干预越来越少。日本经济也也终于完成艰难的自我修复,从2010年后步入正轨,重拾升势。 我是格隆。关注我,我们一起提高认知,不做韭菜,不被收割。(全文完) 注:本文摘录自格隆博士视频节目,想观看更多关于格隆博士的精彩视频内容,请搜索并关注“格隆博士”(抖音+微信视频号)。
lg
...
格隆汇
2024-06-02
上一页
1
•••
4
5
6
7
8
•••
26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令人意外!中国又出新招,A股港股拔地而起
lg
...
中国突然一把火点燃股市!关税威胁来去匆匆,全球市场稍作喘息
lg
...
【比特日报】沸腾!SEC推出加密特别工作组,比特币稳守10万 马斯克寻求特朗普赦免
lg
...
重磅!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关系“非常好” 中美关系非常良好
lg
...
重磅!彭博:日本央行料进行18年来最大幅度的加息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5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694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828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19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