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香港论坛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午评:A股震荡上扬创业板指涨2.58%,北向资金净买入超90亿元,医疗器械板块掀涨停潮
go
lg
...
A股白马股杀跌尾声以及政策面信息催化的
共振
。方向上,倾向于风格均衡些,跟踪三季报,短线关注三季报业绩逻辑的新旧能源股、卡脖子等超跌科技股如部分跌幅较大的次新股、专精特新股以及航空酒店等疫情受损板块的反复轮动;三大主线反复轮动比如周四科技活跃些而新旧能源等疲弱、不排除周五新旧能源股占优领涨。 山西证券:A股整体估值已经进入显著低估区间,近期的下跌带有一定的非理性,以1年期维度看,流动性和企业盈利均有望逐步好转,经过Q3悲观预期的集中宣泄,随着四季度国内经济基本面验证回暖迹象,A股已经出现企稳的迹象,布局窗口已经开启,结构转型中有望延续高景气逻辑的赛道+基本面修复弹性较大的行业大概率将收获较优表现。
lg
...
金融界
2022-10-14
白糖季报:新年度供需压力增加,郑糖艰难前行
go
lg
...
进口节奏并不快,巴西生产节奏延后,内外
共振
下,供应压力缓和,震荡中心上移,4月初糖价围绕5800-6100元的主要震荡区间上下宽幅整理了三个月,期间6月7日最高突破了6129元/吨,此后开始一路走低,且跌幅不断扩大,三季度消费旺季需求不佳,但国产糖供应充足,进口加工糖不断增加且成本低廉,在宏观系统性风险内外压力双双释放的大背景下,商品市场无一幸免,叠加糖市本就羸弱的基本面,价格一再下跌,供应相对稳定后,需求在压力下表现更加不乐观,且未来的预期也在疫情和外部风险的影响下而更加疲软,内忧外患下糖价连续跌破生产成本,8月31日盘面最低跌至5450元,1月合约成为主力之后,年度增产预期依然强烈,但内需预期维持悲观,在十一假期之前,国内甜菜糖厂开机增多,资金压力也偏高,糖价在国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再度刷新前低,最低跌至5440元。国庆期间内盘休市,但外盘反弹较多,能源价格也有大幅度反弹,节后也是新榨季的开始,盘面高开高走收复节前一半的失地,恢复至5500-5600区间并快速突破了5600一线主要位置。 2. 国际食糖市场 2.1 巴西:制糖比预期调高,食糖产量继续增加 巴西食糖产量多寡的因素主要有甘蔗入榨量、糖份和食糖生产比例。其中的入榨总量和糖分变化幅度较小,影响食糖最终产量的主要指标就是甘蔗用于榨糖的比例,一个百分点对应80余万吨糖量的变化,未来巴西食糖产量的多寡,甚至全球食糖供需缺口是否存在的主要变化因素就是巴西食糖产量比例导致的最终食糖产量的变动。 巴西近降雨影响了主产区甘蔗收割和压榨进度,9月下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区压榨甘蔗2528.7万吨,同比减少29.73%;产糖170万吨,同比减少27.32%;乙醇产量同比减少28.64%,至14.24亿升。糖厂使用45.42%的甘蔗比例产糖,上榨季同期为43.78%。22/23榨季截至10月1日中南部累计18家糖厂收榨,未收榨糖厂数为240家,上年同期为222家,累计压榨甘蔗4.311亿吨,同比减少7.88%,累计产糖2633.4万吨,同比减少9.9%,累计产乙醇214.84亿公升,同比下降5.84%,平均制糖比例为45.5%,上榨季同期为45.92%,平均甘蔗出糖量(ATR)为每吨140.9千克,低于去年同期的142.73千克。巴西9月出口糖308.11万吨,同比增加19.42%。2022年4-9月巴西累计出口糖1426万吨,同比减少2.7%。 22/23榨季巴西糖产量及甘蔗压榨量将高于预期,主因是天气条件改善以及甘蔗制糖比例增加,上一季的甘蔗遭遇严重干旱及霜冻袭击。中南部的甘蔗压榨量预估提高到5.66亿吨,比四月预测提高1.43%,同比增加4320万吨,巴西中南部的糖产量为3480万吨,前次预估为3350万吨,上榨季为3210万吨。中南部的甘蔗制糖比例从44.1%上调至46.1%。对应的甘蔗乙醇产量将减少,22/23榨季巴西全国糖产量估计为3800-3900万吨,上榨季为3500万吨,糖出口预计为2735万吨,同比增长超过100万吨。 综上,短期看,因天气条件不利于压榨和生产,导致阶段性的生产情况低于预期和去年同期情况,对现货和近月合约有支撑。中长期看,当前世界陷入能源和局地政治冲突加剧的危机之中,乙醇优势未来存在不确定性,未来产量变动的主要在生产比例上,即糖醇比收益上,目前维持偏向食糖的格局,四季度在经济衰退担忧占主导、能源价格相对弱势和美元走强的预期背景下,乙醇的需求和价格预期偏悲观,食糖产量的增产预期越发强烈,导致全球食糖整体的供应压力随之提升。 2.2 印度:产量不断调高,出口维持高位 印度是全球第一大食糖消费国和传统的第二大食糖生产国,作为一个选票国家,为了维护蔗农大量的选票,甘蔗收购价只涨不降,长期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在疫情和能源危机的冲击下,印度正在加大力度发展甘蔗制乙醇行业。21/22榨季出口数据刷新了历史记录,且是在没有出口补贴的前提下。 21/22榨季印度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食糖出口国,21/22榨季印度创造了刷新纪录的5亿吨甘蔗,糖厂共压榨了甘蔗3.57亿吨,生产食糖3940万吨,其中有约350万吨糖被生产乙醇,剩余食糖产量为3590万吨。在没有政府任何补贴的前提条件下印度出口了1120万吨糖,刷新了其历史记录,20/21榨季为700万吨,19-20榨季为590万吨,18/19榨季为380万吨。21/22榨季印度期末结转库存约为600万吨,两个半月左右的国内需求量。 政策方面印度政府在前几年大增产库存压力非常巨大的背景下政府一直鼓励糖厂将过剩的食糖转化为乙醇,并通过补贴出口食糖,用以缓解库存压力和及时向农民支付蔗款,过去5年乙醇作为生物燃料的发展较为迅速,且回笼资金更快,营运资金成本更低,有利于糖厂资金状况的改善和库存压力的释放。当前印度已经具备每年6.05亿升的乙醇生产能力,基础材料主要是来自于糖和糖蜜,且产能还在继续增加,目标是2025年实现乙醇和汽油混合目标20%。22/23榨季印度计划将从糖转化至乙醇的产量从350万吨增加至500万吨,对应2.5亿卢比的收入。 马哈拉施特拉邦预计下一市场年度糖产量料连续第二年创纪录高位,因当地农户扩大了甘蔗作物种植面积。预计该邦22/23年度料产糖1380万吨,略高于本年度的1370万吨。10月15日下一年度的压榨作业即将开始,预计压榨期将持续约160天。 ISMA预计22/23年度将转向乙醇生产的糖约为450万吨,而21/22年度为340万吨。在将转向乙醇之后,22/23年度的糖产量预计将在3550万吨左右,而下一年度的消费量预计将在2750万吨左右,剩余的800万吨需要出口。 在审查国内供应情况后,很可能在22/23年度制定出口监管战略。预计糖厂可以签署高达其产量15%的出口合同(预计在22/23年度达到3300-3600万吨)。目前预计新榨季印度料准许(首批)出口糖500万吨。第二批300-350万吨可能在2月份之后确定,届时也可以做出合理的产量估计。有在评估价格形势和供需情况后,才能再增加250-300万吨。这将低于21/22年度预计出口量的1120万吨,但足以在年度结束时保持600-650万吨左右的健康库存水平。 22/23榨季预计甘蔗种植面积将比本年度增加2%左右,若季风降雨正常,食糖产量预计达到3940万吨,约有340万吨糖产量转向乙醇生产,最终糖产量约为3600万吨。由于排灯节提前,最大的糖生产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可能会在下一年度提前开榨,而第二大产糖邦北方邦产量也有望回升,预计新榨季将出口700-850万吨以上。 现在最主要的变数在于其能否顺利出口,是否有出口的条件和可能则成为印度新榨季对国际市场影响多寡的直接表现,最主要的就是国际市场价格是否允许印度出口,国际原糖要达到18.5-19美分之上印度的食糖才有出口的可能,相对于全球食糖市场新榨季的缺口程度来说,来自印度的大量供应限制国际糖价上方空间。 2.3 泰国:产量维持稳定 作为全球第二大食糖出口国泰国境内生产的食糖75%左右都是用于出口的,20/21榨季产糖757万吨,创09/10榨季以来产量最低水平。连续两年大幅减产的主因是生产期遭遇了严重的干旱,今年尽管甘蔗耕种面积减少了约9%,但天气条件较好,单产提高。食糖产量将出现恢复性的增长。前一个榨季3月31日泰国已经结束了榨季生产,21/22榨季的生产持续到5月上旬。 泰国甘蔗及糖业委员会预计21/22年度糖出口量为760万吨,同比增加超46%。截至5月7日糖产量为1015万吨,甘蔗压榨量为9207万吨由于甘蔗产量下降和集装箱短缺,出口量受到了影响,食糖出口预计将同比增长167%,达到1000万吨。 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22/23榨季泰国的食糖产量将恢复至1000万吨,比21/22年的1060万吨的估产降低60余万吨。22/23年度该国出口预计将略降45万吨至1000万吨上下,国内食糖消费量为247万吨,比21/22年相对稳定,与2023年经济稳定复苏的预期一致。 泰国新年度的榨季生产即将开始,原白糖供应将得到有效补充,二者价差和供应情况也将随着变化,短期内其剩余库存总量有限,出口维持相对低位。 2.4 国际市场总结:22/23年度供需过剩压力小幅放大 国际糖业组织(ISO)将全球22/23年度全球糖市料供应过剩提高至560万吨,21/22年度为短缺130万吨。7月底预计22/23年度糖市料供应过剩280万吨。22/23年度全球糖产量预计升至创纪录高位的1.819亿吨,较上年增加4.5%,主因是巴西产量预计将从3310万吨增加至3850万吨,泰国糖产量预计将增加至1200万吨,21/22年度为1010万吨,20/21年度产量降至仅为710万吨,全球消费量预计将仅增长0.5%至1.763亿吨。 StoneX预计22/23年度全球糖市供应过剩量将从7月时的330万吨上调至390万吨,主因是亚洲和巴西增产将抵消欧洲等地的减产,预计印度22/23年度糖产量达到接近纪录的3650万吨,较21/22年度增加50万吨,因天气情况有利于甘蔗生长。预计泰国22/23年度糖产量为1150万吨,较前一年度增加14%。将欧盟及英国地区的糖产量预估下调40万吨,至1600万吨,将中国糖产量预估下调30万吨,至1000万吨,调降理由均为产区干旱。预计巴西产量在2021年干旱之后将继续反弹,22/23年度产量将达3720万吨,23/24年度巴西中南部糖产量预计为3520万吨,同比增加5.6%。 欧盟(EU)预计新年度将出现糖短缺,供应平衡正在从21/22年度的67万吨过剩转为短缺78.5万吨,主因炎热干燥的夏季过后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35%-38%的欧盟工业仍然依赖天然气,可靠的能源供应对制糖季的成功是否也至关重要。欧洲天然气价格已达到每1000立方米2000美元,为9月1日新生产年度开始时32家制糖厂中10家不会开工的主要原因。22/23年度欧盟原糖进口仅会增加10万吨达到92万吨。2023年二季度左右,随着亚洲(印度、泰国)产量的增加,欧洲将购买更多的精制糖。德国22/23年度糖产量预计同比减少50万吨。 Czarnikow预计22/23年度全球供应过剩将为300万吨,高于7月底预计的281万吨,因产量将创纪录第二高位。全球糖产量预计将达到1.802亿吨,与前一年度持平,消费量从1.741亿吨攀升至1.773亿吨。巴西中南部地区的糖产量预计增加50万吨达到3250万吨。泰国产量将从21/22年度的1000万吨增加到1080万吨。 经济学人智库(EIU)预计,受新冠疫情影响,19/20年度全球糖消费量下降0.4%,20/21年度全球食糖消费量料小幅增长0.2%。21/22年度消费量将增长0.7%至1.719亿吨,22/23年度消费增速将进一步加快至2.9%。预计20/21年度糖产量将强劲增长7.8%,21/22年度产量将增长1.6%,22/23年度将增长2.9%。巴西拉尼娜现象造成的供应中断和印度季风的任何疲软都是22/23年度供应面临的另一个下行风险。由于战争和天然气价格高企,乌克兰三分之一的糖厂将停产。 新榨季全球食糖市场供应过剩量继续小幅扩大,从过剩三百余万吨到过剩500多万吨不等,主因是印度、泰国和巴西的增产高于欧盟等国的减产所致,供应压力随着巴西食糖生产比例的提高有继续增加的空间和可能。四季度随着巴西生产进展的推进,其食糖生产比例和出口节奏将成为全球食糖市场贸易流的主角,其生产比例将直接决定最后产量的变动,也将左右供应压力能否继续放大。另外,北半球印度和泰国等主产区将陆续开榨,新年度产量预期的变动也较为关键。另外,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宏观大环境氛围,这几个月以来食糖市场的价格和大宗商品的走势密切联动,系统性风险大增之下没有品种可以幸免,这是除了天气外也是基本面以外影响最重要的核心因素了。 另外,国际市场上的白糖贸易流在今年一直处于局部非常紧张的状态,一方面是生产并没有很顺畅,另一方面是对白糖的需求表现较好,阶段性的造成白糖升水一路上涨,随着亚洲主产国的开榨,白糖供应将继续有效补充上来,二者的差异也需密切关注。 综上,供需压力在小幅放大,但整体数值预期并不高,且依然有调整的空间,短期市场整体供应较为充足,需求和外部导向将成为市场主导,比如能源价格,巴西制糖比例,疫情发展,加息和地缘政治等扰动影响权重将增大,目前就处于经济衰退担忧主导下的系统性风险集中发酵大宗商品价格维持弱势的阶段,糖价也不能幸免,已经跌至成本区间内整理。未来市场基本面主要关注巴西新糖的供应节奏和北半球国家的新榨季生产和出口进展,依然维持年度大区间震荡的主要观点,震荡中心下移至18-20美分,上下空间维持2-3美分的空间。 3. 我国糖市热点解读 3.1 产销:新榨季生产开始,产量小增,消费预期不佳 21/22榨季已正式结束,食糖总产量956万吨,消费预计为1500万吨,进口500万吨,走私和糖浆转化糖预计维持在低位50万吨上下,综合下来期末结转库存将在百万吨附近。截至9月底,全国制糖工业企业均已停榨,累计销售867万吨,累计销糖率90.7%,全国制糖工业企业成品白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5 754元/吨,9月成品白糖平均销售价格为5614元/吨。 广西21/22年榨季共入榨甘蔗5019.41万吨,同比增加98.41万吨,产混合糖611.94万吨,同比减少16.85万吨,产糖率12.19%,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工业库存83.27万吨,同比增加6.86万吨。截至9月30日,广西累计销糖528.67万吨,同比减少23.71万吨,产销率86.39%,同比下降1.4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单月销糖51.43万吨,同比减少2.62万吨。 云南21/22榨季50家糖厂(同比减少1家)共入榨甘蔗1555.31万吨,同比减少141.09万吨,产糖194.13万吨,同比减少27.1万吨,产糖率12.48%,同比减少0.56%。9月30日累计销糖156.96万吨,同比减少23.85万吨,产销率为80.85%,同比减少0.88%。9月份单月销糖15.02万吨,同比减少2.29万吨。 22/23榨季,广西对甘蔗产区的种植补贴仍将持续,鼓励改种扩张的政策也在延续,广西《2022年糖业工作重点》2022/2023年榨季计划完成入榨量5071.5万吨,增长5%,力争完成5095.7万吨,增长5.5%。北方甜菜面对玉米、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竞争激烈,维持产量稳定已属不易,且种植成本和收购价都在大幅上涨中,收购价已经提高了50-100元/吨,到厂最高超过660元。同时,种植和运输成本也在大幅提升,汽柴油、肥料、人工等成本都在增加,内蒙产区新年前后就已经开始提早布局新榨季生产的推广和扶持了,可见竞争激烈程度。 2022/23生产期内蒙古甜菜收购价出现了普遍上涨,地头价格大都在580元/吨以上,上涨了45-90元/吨,甜菜的种植面积预计为175-180万亩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近四成,比前年同期降低21%左右。甜菜的产量预计为560万吨左右,同比去年同期预计增幅约为42%至44%左右,变动的误差空间在6-8万吨上下。食糖的产量预计为62-6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约33%左右,较20/21生产期依然减少超过27%。国庆期间内蒙古3家糖厂陆续开机,22/23制糖期内蒙古开机糖厂数已达9家。目前仅余凌云海旗下的2家糖厂以及赤峰众益尚未开机,凌云海开机时间预计在10月20日左右。目前大部分新糖报价5800元/吨。新疆已有3家糖厂开机。 国内新榨季生产已经开始,年度产量预期将小幅恢复至千万吨以上,但是随着经济萎缩预期的增强消费预估并没有亮点,维持往年平均水平已属不易,预期仍未1500-1550万吨附近,进口维持在500万吨上下。 四季度前半段新糖供应有限,供应变动主要来自进口糖,随着进口比重的增大,进口数量和成本的影响权重越发增大,进口糖、国产新糖和陈糖去库存进展将成为四季度主导。销量方面9月单月销售表现尚可,但疫情反复对消费和物流都带来较大压力,另外经济萎缩的内外压力都令金融市场悲观氛围浓厚,商品市场信心不佳,未来需求的预期的也越发悲观,供应增加但消费端预期压力较大令四季度和后期的糖价上方压力同比增加。 短期看,四季度前半段,国产新糖开机时间不长,新糖上市量较少,而且新糖成本和报价相对较高,目前内蒙主流报价都在5800元,销售积极性并不高,所以现货端主要是陈糖和进口糖流通为主,进口成本提升后进口积极性和流入数量都较预期和上个季度有所减少,所以四季度进口数量和价格给国产糖带来的压力有限,主要在于中下游的备货和消费状态,目前看,不论是宏观的系统性风险导致的需求萎缩还是中长期的消费预估都相对较为悲观,另一方面,疫情反复导致的消费活动受限方能否在未来得到一定缓解将对食糖市场的消费带来较大的影响,中长期的情况预期不必过于悲观,消费也有恢复和维持稳定的基础,供应压力略有增加但幅度有限,需求如果可以维持稳定,进口压力不过快释放,则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盘面依然有机会恢复至成本线之上运行。 3.2 进口和走私:较预期调低,总量可控 美糖18.5美分,配额内15%关税进口利润空间在350到620元/吨,配额外50%关税利润在-800至-1200元/吨左右。8月进口糖浆等三项合计10.31万吨,1-8月我国累计进口糖浆等三项合计79.92万吨,同比增加43.94万吨。21/22榨季截至8月底我国累计进口糖浆等三项合计102.94万吨,同比增加29.61万吨。8月进口食糖68万吨,环比增加40万吨,同比增加18万吨。2022年1-8月中国累计进口食糖272万吨,同比减少24万吨。21/22榨季截至8月底中国累计进口食糖456万吨,同比减少90万吨。 20/21榨季进口总量增加了253万吨至633万吨的历史记录高位。21/22榨季进口量预计将减少至500万吨上下,虽然较去年的记录高位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22/23榨季进口总量预期依然在500万吨上下,基本足够可以弥补国产糖的缺口,新榨季的进口依然以弥补国产糖缺口为主,具体数量还是要看缺口程度和进口利润空间大小,如果利润大幅提高,国内千万吨的进口备案需求和产能则会激发跟多的进口积极性。另外,在国内供需矛盾预估背景下,进口的节奏尤为重要,许可证的发放节奏,外部糖价导致的点价成本和运输物流时间和价格都将对国内阶段性的供需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进口不足国储也是可以适时弥补。总之,总量可控,矛盾不突出,但节奏变数较多,阶段性的空间依然很大。 走私糖预计依旧将维持低位,一方面疫情期间走私也无法有效流入,另一方面,利润降低后走私的利润空间也被压缩,积极性降低,在国内正规进口预期空间增加的背景下,走私总量预期是降低的,所以走私糖和糖浆等转化糖合计预期维持在前一榨季相对低位的50万吨水平上下。此前原糖价格一度大跌,白糖和原糖的价差超过150美元,进口点价窗口打开,利润放大,加工厂开工逐步增多,但阶段性的放大并没有影响全年整体可控和稳定的状态。 3.2 库存:去库存进展谨慎乐观 21/22榨季,前一个榨季结转库存105万吨,同比增加5万吨,配额内和配额外的进口和走私都控制在预期范围内,糖浆和预拌粉等变相糖源的进口已经管控至相对低位50万吨左右,抛储也是严格计划的,进口的总量降低至500万吨上下,低于上个榨季的历史新高,产量低于预期降低至956万左右,综合来看基本平衡略宽松的状态,届时,期末结转库存将增加至140万吨左右,刷新近年库存高位。四季度后期年底传统旺季临近,需求也有继续复苏的条件,进口压力不出现超预期发展则市场的需求和备货节奏将逐步恢复,四季度和年底去库存预期相对乐观。 需求方面在今年的恢复并没有预期般乐观,疫情反复加剧且多点散发也严重影响了中下游的消费和物流运输,导致最终的库存积累量同比高于消费量,但在减产和进口增加的背景下,国产糖去库存绝对数据上表现尚可,误差和期末库存调整的空间主要变数在消费缩小的幅度上,四季度年底来临,中长期需求并不悲观,国产糖的缺口需要进口有效补充,新旧榨季交替期间,新糖四季度上市有限,价格中心在上移,后期依然有期待的空间。 3.4 政策面:政策压力不大 本榨季的轮库预计会继续采用比较低调的方式处理,古巴的40万吨糖因其国内减产而无法完成,进口如果不能按照计划完成是有国储抛储的需求和条件的,在至少600万吨以上的国储库存背景下,未来很长时间内抛储和轮库政策将延续下去,具体还要看市场价格是否具备抛储的条件,前一次抛储低价5600元,糖协呼吁的是在5800才会抛。进口政策预计仍将维持少量增加且总量可控的节奏,商务部每半个月一次(遇节假日顺延),在商务部政府网站“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发布专栏”发布有关进口信息。 4. 行情展望 4.1 国际市场 新榨季全球食糖市场供应过剩量继续小幅扩大,从过剩三百余万吨到过剩500多万吨不等,主因是印度、泰国和巴西的增产高于欧盟等国的减产所致,供应压力随着巴西食糖生产比例的提高有继续增加的而空间和可能,四季度随着巴西生产进展的推进,其食糖生产比例和出口节奏将成为全球食糖市场贸易流的主角,其生产比例将直接决定最后产量的变动,也将左右供应压力能否继续放大。另外,北半球印度和泰国等主产区将陆续开榨,新年度产量预期的变动也较为关键。外部因素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宏观大环境氛围,这几个月以来食糖市场的价格和大宗商品的走势密切联动,系统性风险之下没有品种可以幸免,这是除了天气外也是基本面本身以外影响最重要的核心因素了。 年度来看,全球食糖市场供需压力在小幅放大,但依然有调整的空间,短期市场整体供应较为充足,需求和外部导向将成为市场主导,比如能源价格,巴西制糖比例,疫情发展,加息和地缘政治等扰动影响权重将增大,目前就处于经济衰退担忧主导下的系统性风险集中发酵大宗商品价格维持弱势的阶段,糖价也不能幸免,已经跌至成本区间内整理。四季度重点关注巴西新糖的供应节奏和北半球国家的新榨季生产和出口进展,依然维持年度大区间震荡的主要观点,震荡中心下移至18-20美分,上下空间维持2-3美分的空间。 4.2 我国市场 21/22榨季已正式结束,食糖总产量956万吨,消费预计为1500万吨,进口500万吨,走私和糖浆转化糖预计维持在低位50万吨上下,综合下来期末结转库存将超百万吨至140万吨上下。截至9月底,全国制糖工业企业均已停榨,累计销售867万吨,累计销糖率90.7%,全国制糖工业企业成品白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5754元/吨,9月成品白糖平均销售价格为5614元/吨。 国内22/23榨季生产已经开始,年度产量预期将小幅恢复至千万吨以上,但是随着经济萎缩预期的增强,消费预估并没有亮点,维持往年平均水平已属不易,预期1500-1550万吨附近,进口维持在500万吨上下。 四季度前半段新糖供应有限,供应变动主要来自进口糖,随着进口比重的增大,进口数量和成本的影响权重越发增大,进口糖、国产新糖和陈糖去库存进展将成为四季度主导。销量方面因疫情反复对消费和物流都带来较大压力,经济萎缩的内外压力令金融市场悲观氛围浓厚,商品市场信心不佳,未来需求的预期的也越发悲观,供应增加但消费端预期压力较大令四季度和后期的糖价上方压力同比增加。 短期看,四季度前半段,国产新糖开机时间不长,量少价高,现货端主要是陈糖和进口糖流通为主,进口成本提升后进口积极性和流入数量都有所减缓,四季度的主要支撑在于中下游的备货和消费状态,目前看,不论是宏观的系统性风险导致的需求萎缩还是中长期的消费预估都相对较为悲观,同时疫情反复导致的消费活动受限能否在未来得到一定缓解将对食糖市场的消费带来较大的影响,中长期的情况预期不必过于悲观,消费也有恢复和维持稳定的基础,供应压力略有增加但幅度有限,需求如果可以维持稳定,进口压力不过快释放,则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盘面依然有机会恢复至各项成本线之上运行。 综上,短期供应偏宽松,需求表现一般,外部进口糖价格和数量影响权重增大,中长期的缺口依然需要进口有效补充,消费表现空间仍有回暖的空间,远月升水持续,阶段性的价格区间参考进口成本区间。年度参考区间围绕前期测试过的高低点5450-6250元/吨上下,如果遭遇极端恶劣天气和宏观面的超预期事件发生,价格空间上下再调整200-300元。
lg
...
金融界
2022-10-14
【盘前有料】美国CPI再“爆表”!美股V型大反转, 道指盘中巨震1500点,三大股指均大涨超2%
go
lg
...
发力,四季度基建将进入新一轮投资、施工
共振
走强的阶段,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券商ETF(512000)最新资金面情况】 截至10月13日收盘,券商ETF(512000)跌0.38%,收0.796元,成交3.16亿元。近20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券商ETF(512000)合计达11.91亿元。 【券商ETF(512000)分时图】 【资金借道券商ETF(512000)布局券商板块】 资金借道券商ETF(512000)踊跃布局。数据显示,截至10月13日,券商ETF(512000)年初以来份额增长62.93亿份,合计资金净流入57.70亿元。 【券商ETF(512000)份额变化】 两融方面,券商ETF(512000)10月13日融资买入额0.88亿元,最新融资余额16.86亿元。 【A股主流ETF特别提示:券商ETF(512000)|A股行情风向标】 【全面注册制+财富管理+衍生品创新三大逻辑催化,低估价值凸显】 全面注册制:2022年资本市场改革和相关政策持续深化,高层会议明确在2022年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注册制有利于提高发行效率,提升直接融资占比,为券商投行业务带来业绩增量。注册制改革对券商的承销能力、定价能力、销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经验丰富、人才储备充足的头部券商更加受益。 财富管理: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全市场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66万亿元,较一季度显著回升6.71%,公募基金非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合计16.09万亿元,环比上涨达7.43%,规模再次达到历史新高。第三支柱及配套政策持续落地,居民养老储蓄资金产品化是较为确定的趋势,中长期看,利于培养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意识及习惯,个人养老金制度将进一步强化大财富管理赛道的成长逻辑。 衍生品创新:7月,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正式上市,目前股指衍生品家族已经覆盖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品阵营的不断丰富,有助于进一步满足投资者避险需求,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市,丰富交易策略,带动券商相关业务发展。 估值底部区域:目前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最新市净率为1.21倍,低于历史上97%以上的时间区间,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在政策向好、资本市场建设高度持续提升、财富管理需求驱动、金融市场创新持续开放等长期正向因素助推下,板块配置价值显著。 【一基把握头部券商强者恒强优势+中小券商高弹性】 券商ETF(512000)跟踪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覆盖了市场上所有上市半年以上的券商股,共49只,其中6成仓位集中于十大龙头券商,分享大券商强者恒强的长期价值,另外4成仓位兼顾中小券商的业绩高弹性,是一只集中布局头部券商、同时兼顾中小券商的高效率投资工具。 券商ETF设有联接基金(A份额代码006098/C份额代码007531),无场内证券账户的投资者可在互联网上代销平台7*24申赎券商ETF联接基金的A类份额和C类份额,最低10元即可买入,便捷高效。 【风险提示】券商ETF跟踪的标的指数为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399975),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基日为2007年6月29日,发布于2013年7月15日,该指数的历史业绩是根据该指数目前的成份股结构模拟回测而来。其指数成份股可能会发生变化,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lg
...
有连云
2022-10-14
10月14日Choice早班车:上海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值将突破3500亿
go
lg
...
发力,四季度基建将进入新一轮投资、施工
共振
走强的阶段,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就有关生育假期待遇问题表示,目前地方在国家法定产假外的假期设置差距较大,时长不一,功能定位不甚清晰,法律地位尚不明确,有必要在国家层面予以统筹研究,推进统一规范。 国家能源局: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49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第一产业用电量8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第二产业用电量423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第三产业用电量113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3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 行业动态 界面新闻:日前,国家医保局再次回应有关医疗器械创新产品采购问题,表示当前集中带量采购重点将部分临床用量大、使用成熟、金额高市场竞争较充分带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促使价格回归合理水平。行业观点认为,医疗器械行业企业正逐步摆脱集采“阴影”,创新医疗器械或将迎来政策“暖风”。 科创板日报:工信部消息,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首个自动驾驶测试场景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目前,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已具备硬件基础,完善的标准法规被视作高阶智能驾驶落地的“加速器”,新一阶段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有望进一步拉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证券时报:余承东表示,未来汽车品牌的竞争会像飞机制造业一样大浪淘沙,“飞机制造业你看以前多少家,最后就空客跟波音是主力玩家”,就中国汽车市场而言,他认为最终主力玩家将不超过5个。 中新经纬:据悉,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召回总数前五名汽车品牌依次为:五菱(609779辆)、丰田(495737辆)、奥迪(465537辆)、特斯拉(275809辆)、奔驰(255782辆),其中不乏老牌豪车品牌。专家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问题多出在三电系统和智能网联,并未出现事关安全和设计缺陷的大问题,召回制度是纠错和改进的机制保障,消费者依然可以放心地选购新能源汽车。 界面新闻:数据显示,恒力石化董事长范红卫以89.5亿美元财富,超过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吴亚军,新晋成为中国女首富。据悉,恒力石化为国内四大民营炼化企业之一,现有PTA产能1660万吨/年,规模位居全球第一,并将在现有化工原材料和产业配套条件的基础之上,向新材料产业拓展。 财联社:近日,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投料开车。意味着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真正实现自主可控。随着碳纤维应用率的不断提升,相关行业将迎来长跨度的高景气阶段,有力助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关产业结构调整。 每日经济新闻:针对“苏州定向回购1万套新房”传闻,苏州市住建部门、高新区房产监管局等均表示,“没有收到这个消息,不知道。”其中高新区房产监管局工作人员先是坦言“有这个事情”,但随后又表示拒绝采访。 新京报:据中国充电联盟,9月全国新增公共充电桩1.2万,同比增长56.6%。截止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448.8万台,同比增加101.9%。 证券时报:据天猫官方消息,今年的天猫双11预售将于10月24日晚上8点开始。今年天猫双11菜鸟供应链继续推动预售极速达,覆盖城市超300个,覆盖包裹量同比去年双11预计将增长50%。 楼市观察 每日经济新闻:贵州省政府印发推动复工复产复市促进经济恢复提振行动方案。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将实施更大力度的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加强已出台政策的优化落实,有力引导购房消费;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开展商品房团购,团购优惠价格不计入商品房备案价格跌幅比例范围。 新京报:据梳理,自从9月以来,陆续有福州、常州、汉中、洛阳等城市推出“商转公”政策。此外,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近20城推行“商转公”政策。专家分析,该政策主要针对存量房居民,“商转公”之后房贷利率明显下调,可以明显减轻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短期或有更多城市跟进。 界面新闻:北京住建委消息,近日首批保租房青年公寓试点项目已经全部办理入住。据了解首批试点项目共653套、近1000间房源。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北京将争取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达到40%,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财联社:近日陆续有多地跟进下调首套房贷利率。据悉,北武汉、宜昌、襄阳三地首套房贷最低利率近期均已进行了下调,最低由4.1%降至3.9%。内人士表示,四季度或还会有更多符合条件的城市密集下调首套房贷利率,此类调整说明四季度“破4”利率将是房地产政策的新亮点。 公司新闻 石大胜华:拟与中氟泰华设立合资公司,提升六氟磷酸锂产能 ST星星:拟投资设立新能源电动车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公司 江特电机: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19亿元-21亿元,同比增长661.73%-741.91% 藏格矿业: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41.3亿元-42.3亿元,同比增长400.55%-412.67% 顾家家居:拟以3亿元-6亿元回购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60元/股 天华超净:子公司与爱思开签署电池级氢氧化锂销售合同 方正电机:拟投建年产600万套新能源汽车智能驱动系统项目,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驱科技 双良节能:双良硅材料签订470.56亿元多晶硅供应合同 顺丰控股: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44.2亿元-45.7亿元,同比增长146%-154% 卧龙电驱:拟与深圳芊亿合资成立浙江卧龙储能系统有限公司 晶科能源:自主研发的182N型高效单晶硅电池全面积转化效率达到26.1% 彩虹集团:回复关注函,电热毯等家用柔性取暖产品目前在手订单金额约133万元 隆基绿能: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为106亿元-112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0%-48% 国内股市 沪深股市:10月13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整理,沪指下跌0.3%,深证成指下跌0.19%,创业板指上涨0.32%。成交额超过7000亿元,软件与医疗板块大涨。 沪深港通:10月13日北向资金全天单边净卖出80.35亿元,创8月23日以来新高,并连续3日减仓。其中,沪股通净卖出54.57亿元,深股通净卖出25.78亿元。前十大成交股中,北向资金呈现净买入的仅有山西汾酒、迈瑞医疗两只个股,分别获净买入0.88亿元、0.38亿元。净卖出额居前三的是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五粮液,分别遭净卖出13.04亿元、6亿元、4.31亿元。 龙虎榜:10月13日,上榜龙虎榜个股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是内蒙华电,金额为1.73亿元。数据显示,该股日内涨停收盘,全天换手率6.02%。资金净流入居前的中信证券客户资产管理部买入8720.11万元。机构参与龙虎榜中个股共涉及31股,其中17股被机构净买入,祥鑫科技被买入最多,金额为8817.89万元。另外14股被机构净卖出,山西焦煤被卖出最多,金额为2.18亿元。 融资融券:截至10月12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15422.7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52.25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4447.9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3.65亿元;融券余额为974.8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8.6亿元。 证券时报:截至10月13日,已有199家上市公司预告三季报业绩,其中业绩预喜公司数量居多,合计170家,占比85.43%。前三季度与新能源相关的板块业绩普遍大增。长江证券表示,近期新能源板块整体波动较大,估值回落到低位,结合各子行业短期高景气度、中期确定性快速增长、长期广阔市场空间来看,新能源板块仍然是成长赛道中最值得重视和投资的方向。 经济参考报:数据显示,9月以来已有逾百家公司发布回购方案,回购金额上限累计超过130亿元。年内则已有近千家公司发布回购方案,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千亿元,还有200多家公司发布了股东增持计划。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目前环境下,大量权益资产价值被低估。上市公司此时进行回购,不仅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稳定公司股价,还可以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激发投资者的信心。 证券时报:自9月份以来,近千家私募机构及其员工认购旗下私募产品,合计认购金额近50亿元,其中自购金额超过2000万元的私募机构近50家,更有一些私募机构自购过亿元。 上交所:此次修订了上证180红利指数等32条指数编制方案,修订后的红利系列指数可投资性和高分红属性进一步增强,将在满足分散化、稳定性和可交易性要求的同时,更好地帮助投资者投资高分红上市公司证券,将会进一步成为满足市场需求、服务投资者的得力举措。 澎湃新闻:招商银行A股昨日收跌超3%,股价跌至30元以内,低于每股净资产,创近两年新低。招商银行公告称,面对当前经营环境,将继续保持战略稳定、公司治理机制稳定、经营管理稳定、人才队伍稳定。目前各项经营管理运行正常,经营业绩稳定。 交易提示 环球市场 美国股市:美股低开高走,三大指数均涨超2%。道指涨2.83%,标普500指数涨2.6%,纳指涨2.23%。标普500指数、纳指终结日线六连跌。 欧洲股市:欧股收盘全线上涨,德国DAX指数涨1.51%,法国CAC40指数涨1.04%,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35%。 亚太股市:10月13日,日经225指数收盘下跌148.33点,跌幅0.56%,报26248.50点。韩国KOSPI指数收盘下跌31.53点,跌幅1.43%,报2170.94点。 港股:10月13日,香港恒生指数收跌1.87%,恒生科技指数跌3.42%。科技股普遍下跌,软件股、博彩股跌幅居前,哔哩哔哩跌近9%,赣锋锂业、小鹏汽车、永利澳门跌超6%,舜宇光学科技跌超5%,京东集团、快手、百度集团跌超4%;电力股、农产品板块涨幅居前,超大现代涨超8%,华润电力涨超5%。 外汇:10月13日,人民币中间价报7.1101,上调2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7.1103.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夜盘收报7.1701,较上一交易日夜盘收涨98个基点。成交量319.2亿美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6.06亿美元。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北京时间04:59报7.1773元,较周三纽约尾盘跌23点,盘中整体交投于7.2381-7.1635元区间。 国际期货: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黄金期价13日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5美元,收于每盎司1677美元,跌幅为0.03%。国际原油期货结算价涨逾2%。WTI 11月原油期货收涨1.84美元,涨幅2.11%,报89.11美元/桶。布伦特12月原油期货收涨2.12美元,涨幅2.29%,报94.57美元/桶。 财联社: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周四下跌,受所有船舶板块运费下跌影响。波罗的海整体干散货运价指数下跌55点,或约3%,至1818点。海岬型船运价指数下跌105点,或约4.8%,至2094点。 第一财经: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由于受到多重冲击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经济前景变得越来越困难。必须采取果断行动,将通胀恢复到目标水平,避免通胀预期失控,防止收入减少和不平等加剧。 财联社:欧洲央行管委Kazaks表示,欧洲央行应该在10月份加息75个基点,然后12月份再来一次大幅加息。随后欧洲央行加息速度应放缓,但可能会辅之以缩表等其他措施。 EIA:10月7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988万桶,为2021年3月5日当周以来最大增幅;原油出口减少167.9万桶/日至287.2万桶/日,创8月5日当周以来最低;原油产量减少10万桶至1190万桶/日,为7月15日当周以来最低;战略石油储备(SPR)库存减少769万桶至4.087亿桶。 第一财经:国际油价连续下跌,国际能源署欧佩克、国际能源署(IEA)、美国能源信息署(EIA)13日一致下调了全球石油需求。尽管当前国际油价不断回落,但价格仍处在相对高位,分析师认为,由于供给端因素扰动、秋冬季取暖需求以及工业需求支撑,国际油价将在短期内维持高位,但如果消费表现不佳,高油价恐难维持。 央视新闻:瑞典中央统计局10月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通货膨胀率达9.7%。电力、食品、家具和家居用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4.2%、16.1%和13.7%,对整体通胀影响最大。瑞典央行表示,受当前全球供应链、地缘政治、大宗商品等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并将进一步推高通胀水平。 债市纵览 界面新闻:央行10月13日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0%,与此前持平。因13日有77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750亿元。 央视网:10月12日,财政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面向机构投资者招标发行2022年第三期55亿元人民币国债,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据了解,本次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认购总额225.11亿元,认购倍数4.09倍,发行利率低于香港离岸二级市场国债收益率5—10个基点。今年,财政部将在香港分四期发行共计230亿元人民币国债,根据发行安排,第四期人民币国债将于12月发行,规模50亿元,具体安排将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另行公布。 第一财经:13日,国家开发银行成功发行120亿元“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获得了境内外各类投资者的踊跃认购,认购倍数达4.41倍。根据测算,本次债券涉及的相关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5.92万吨、节约标准煤2.95万吨,减排水体污染物COD3.27万吨,水生态治理3907公顷,疏浚河道19.1万立方米。 活跃债券:截至10月13日18:00,10年国债活跃券报2.7225%,下行0.50BP;10年国开活跃券报2.8825%,下行0.75BP。 国债期货:10月13日,10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报101.120,涨0.06%;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报101.725,涨0.04%;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盘报101.180,涨0.02%。 Shibor:10月13日隔夜shibor报1.1820%,上涨2.7个基点;7天shibor报1.6380%,上涨2.7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1.6770%,上涨0.6个基点。 财经日历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lg
...
东方财富网
2022-10-14
暴风雨酝酿已久
go
lg
...
开始下跌了,但是周线还维持着反弹,所以
共振
急跌还要继续等周线反弹的时间消耗完毕才行,目前下跌的空间应该是有限的。操作策略上还是不能盲目做多,应该是以空为主,最好的策略就是不加杠杆,等待历史大底到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全球股市的走势情况,与波动剧烈的股票或是外汇市场相比,这个市场显得出奇的平静,大饼在最近几周波动应该是很小的,很多做短线的人应该非常痛苦,这种走势和我上面说到的日线弱势反弹消耗时间能够对应上。随着比特币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要感到意外,虽然之前说过大饼作为避险和抗通胀的功能宣告失败了,但是在资本市场中的热度肯定是越来越高了,有热度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人参与,有人参与进来就是增量资金再进来,有增量资金持续进来就会有下一个牛市。 整体来看近期链上结构变化不大(巨鲸买入卖出是常有的事情,差值并没有明显拉大),长期持有者的综合成本线在2.33w美元附近,并且出现了一个现象,从这些长期持有者地址看出来它们开始在做小周期的差价,结论就是这些持有者对近期的走势也不抱乐观态度,开始动摇。目前总体亏损12%左右,如果因为消息影响再来一个大幅度的下跌,大概率会动摇这批人。 另一个现象是场内存量开始减少,仅仅针对大饼,以太场内存量还是高位。但是这种减少似乎并没有给市场带来正向的影响,虽然资金费率还是多头略占上风,但随着价格的下跌似乎马上要扭转了,山寨基本上已经全都是负数了,目前熊市已经走到中间位置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往下走的步伐可能会加快了。 虽然在全球资本市场遇冷的时候比特币价格近期表现出显著的相对优势,但是一些宏观指标表明,无论是大饼投资者还是矿工都试图在这个位置建立一个心理上的底部位置,这个底破不破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坚持继续留在这个市场中。我的观点依然没有变,今年没有好的行情,无论如何,几个月的时间无法改变大的趋势。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13
绿碳DAO基金会将推出Web3聚合器平台 并对参与的用户奖励碳元素加密资产
go
lg
...
的平台产生广泛的共识基础,不断出圈引发
共振
,然后还可以自主搭建共识社区,投票参与平台开发以及规则制定和收益机制的制定,在GreenCarbonmetaverse中,你既是玩家,也可以是平台的共建者;既可以是NFT的交易者,同样也是NFT的铸造者,同时在参与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有机会获得各种NFT空投并成为基金会DAO组织的核心成员。 聚合器GreenCarbonmetaverse已完成种子轮、战略轮融,资金额暂未披露。 来源:金色财经
lg
...
金色财经
2022-10-13
煤焦季报:市场供应偏紧,终端需求变化主导煤焦走势
go
lg
...
期现盘入场。8月下旬宏观与产业层面利空
共振
,盘面下跌,基差回归,期现盘陆续离场。 3. 供需评估 3.1 碳元素的供应瓶颈依然在于焦煤端 3季度国内焦煤供应总体较为稳定,疫情对主产区生产有阶段性扰动,运输效率也受到一定影响,但恢复时间较快,影响时间较短。进入9 月后,产地煤矿事故频发,安全生产检查逐步趋严。同时,部分煤矿因工作面搬迁等问题产量出现下滑,整体影响供应端有所下滑。 展望4季度,预计10月重要会议结束前,国内焦煤产量难有增量,目前安全检查较为严格,已有个别煤矿收到停限产通知,预计进入10月后,限产范围仍将进一步加大,国内焦煤供应紧张的预期难改。另外,进入7月以来,煤炭保供力度有所增加,有部分边界煤种转产至电煤保供,预计保供将持续至供暖季结束。后期可关注动力煤供需改善情况,若动力煤后期供应压力减弱,可能有部分保供焦煤回流。但总体来看,4季度国内焦煤供应仍偏紧,仍有供需错配风险,低库存为强支撑,但终端需求限制上方空间。 从今年 2 季度以来,国内焦煤煤矿基本已应开尽开,汾渭统计的样本企业开工率基本在 101%上下波动。4 季度若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下,煤矿开工率预计将保持在这一水平附近。预计年内焦煤净新增产能约在 1000 万吨附近,整体增量不大,对应精煤供应量理论新增 1.5 万吨以内。在没有新的核增产能的前提下,国内后期焦煤供应出现明显增量的概率相对不大。 按照汾渭开工率统计,3季度煤企开工率平均在100.8%附近,较2季度上升1%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总体而言,年内煤矿开工较为稳定。根据历年季节性判断,4季度国内焦煤供应大多有所下滑,从现有的条件判断,即便需求进一步增长,焦煤供应在产能没有同步增长的前提下,也难以有所突破,按照 101%附近的开工率测算,大致对应国内精煤日均产量在 145 万吨/日附近。 在保供方面,根据调研情况,今年山西晋中地区部分煤矿保供力度较去年小幅增加。根据库存变化及平衡表,我们推断今年焦煤保供动力煤的数量在 4-6 万吨/日,预计保供将持续至供暖季结束。后期可关注动力煤供需改善情况,若动力煤后期供应压力减弱,可能有部分保供焦煤回流。 目前市场对于4季度的煤焦需求大多仍保持乐观,预计10月铁水下降幅度有限,仍将维持230万吨/日以上的水平,国内煤焦需求仍有支撑。11-12月铁水将有季节性回落。综合考虑煤矿产量、进口及保供量,焦煤供应可匹配铁水约230万吨/日的需求。4季度焦煤依然将维持供需偏紧的格局,出现长期宽松的概率相对不大。 上表我们假设10月重要会议期间,国内焦煤的供应出现小幅下滑,煤矿开工率下滑至97%附近,对应焦煤供应在138.7附近。而进口焦煤增量不大,在日均18-20万吨左右,保供量在日均5-6万吨左右。则焦煤供应可满足大致225左右的铁水需求。若铁水后期维持在230以上水平并持续,则焦煤仍有供需缺口存在。后期焦煤仍需关注整体需求的情况。 3.2 进口煤增量来自蒙古 2022年1-8月累计进口炼焦煤385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800万吨左右。增量主要在澳煤及俄罗斯煤。其中澳煤年初部分已经到港焦煤陆续通关,但3月份已经全部完成。俄罗斯煤进口数量在今年有较大幅度提升,几乎达到去年2倍水平,国内焦炭需求较高,以及俄罗斯地缘因素,促使俄煤进口量大增。但需要注意的是,俄煤性价比在2季度后表现一般,进口优势不明显,3季度末贸易商俄罗斯煤进口积极性有所减弱。蒙古煤1-8进口量较去年同期有300万吨左右增幅,二季度起蒙煤通关情况开始恢复,且有无人车参与,进口量出现回升。 3季度国内对于进口焦煤的需求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根据平衡表数据显示,3季度国内+进口焦煤可满足国内钢厂高炉铁水230万吨/日附近需求。而3季度中,仅7月份铁水供应量因利润等因素,出现大幅下滑,进而导致原料下跌负反馈。至9月末,国内高炉铁水日均产量再次提升至240万吨以上水平,焦煤供需逐渐再次错配。因此国内对于进口焦煤的需求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优质主焦煤,如蒙煤、加拿大煤等。 俄罗斯煤进口量相对较大,但俄罗斯煤进口意愿在9月份出现较为明显的减弱。其一,俄罗斯煤由于自身指标问题,在国内焦炭生产配比中比例较低,一般在5%附近,用量较小。其二,俄罗斯煤性价比相对不高,优势长期不及国内同类煤种。 进口来源国中,目前为止蒙古、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及澳大利亚是主要来源国,五国总量占比在95%左右。由于地缘因素,俄罗斯煤在2季度以后通过人民币结算,集中向我国出口,出口量维持在150-200万吨/月。澳洲焦煤在年初少量通关后,没有新增的进口量出现。但澳洲焦煤上半年出口情况与2021年相比进出现少量下滑,中国进口缺失后,澳煤出口转移至其他国家。加拿大煤则保持长协进口量,月进口量基本变化不大。美国煤在年初进口量较大,但随着欧洲煤价上涨,美国煤出口欧洲方向增加,出口中国数量减少。 蒙古焦煤进口量在2季度得以好转,1季度则仍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 1季度蒙煤累计进口量在210万吨附近,2季度则恢复至540万吨附近。3季度蒙煤通车量开始快速回升,进口量预估900万吨附近。全年蒙煤进口量初步预计在2700万吨上下。其中甘其毛都口岸通车量9月末时恢复至最高690车附近,策克口岸于5月末恢复通车,满都拉口岸也有一定恢复,三大口岸通车量基本维持在1000车以上。另外,无人车通车也陆续启动,目前日均在60车附近。 铁路方面, TT-甘其毛都铁路线路,已经开通运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铁路并不能直通国内,而是运输至蒙古国境内堆场,随后仍需汽运短倒进入国内,因此也涉及通关问题。整体进口量同样受制于甘其毛都口岸的通关能力。 而在3季度,特别是进入8月份以后,国内动力煤需求逐渐启动,蒙煤通车中,除了蒙5等主焦煤外,风化煤(堆放时间较长的焦煤当做动力煤销售)通关车数占比快速提升。至9月末,资讯机构统计三大口岸蒙煤通车中,风化煤占比已达40-50%左右。其中策克口岸约8成以上为风化煤。 俄罗斯方面,2022年1-8月,中国对俄罗斯焦煤的进口量为1235.5万吨,预计全年进口量在1855万吨附近,较去年有较大幅度提升。年内俄罗斯煤进口从1季度中旬开始发力,后受地缘因素影响,俄罗斯煤向国内出口量明显增加。 目前俄罗斯煤可以通过人民币结算进入国内市场。而欧洲以及日韩等国预计仍将对进口俄罗斯煤做出限制,俄罗斯煤出口中国仍有较大意愿。但俄煤进口后期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性价比优势一般,与国内煤差距不大,且用量占比小;另一方面则是俄国铁路运力受战备影响较大,4季度预计月均进口量将小幅回落,在150万吨/月附近。 美国煤及加拿大煤方面,2022年1-8月,美国煤进口366.7万吨左右,全年预计进口541万吨。加拿大煤1-8月进口554万吨,全年预计进口773.4万吨。加拿大焦煤月均进口量维持在60-70万吨水平,国内目前有多家企业与其有长协,进口量相对平稳。美国焦煤1季度进口量较大,随着欧洲停止进口俄罗斯煤,当地焦煤价格快速上升,出口国内优势弱于出口欧洲,美国焦煤更多出口至欧洲市场。4季度美国煤能否出现增量,重点仍是关注海运煤市场价格变化。 预计国内4季度焦煤进口量变化不大,蒙煤有继续增量空间,重点关注风化煤通关挤占焦煤的情况,以及通关车数的回升情况。俄罗斯煤较2-3季度预计出现小幅回落,其他国家进口量则变化不大,四季度月均进口在640万吨,全年焦煤进口量预计在6410万吨附近。 3.3 焦煤四季度供应增量较为有限 总结来说,影响四季度焦煤供应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点: ① 内煤供应预计将出现小幅回落,其中10月重要会议前煤矿开工将有所下降。11月供应将有所恢复,12月年底,煤矿开工或有季节性下降。 ② 外煤四季度进口增量并不大,主要增量来自于蒙煤,关注是否能放开至700车以上,以及通车车辆中动力煤占比的变化情况;海运煤则需观察进口利润情况,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预计海外煤价易涨难跌。 预计今年四季度焦煤整体供应量较去年微减,主要原因为十月重要会议期间限产,预计10月焦煤总供应可满足约217万吨/日的铁水,11-12月可满足约224万吨/日的铁水。 3.4 焦炭产能充足 根据钢联数据,3季度国内焦企平均开工率约在71.3%附近,较二季度下滑7.7%左右。主要原因为6月底至8月初焦化利润亏损较为严重。焦炭产量跟随铁水产量趋势先减后增。7月终端需求不佳,钢厂亏损严重,高炉检修计划增加,铁水产量下行,原料价格受到压制,截止7月底焦炭累跌5轮共1100元/吨。焦化利润亏损较为严重,焦企生产积极性大幅下行。8月焦企顺利完成2轮提涨,利润修复后,复产较快。进入9月,随着煤价不断上涨,以及焦炭提降首轮完成,焦企重新陷入亏损,开工略有下行。 产能方面,3季度焦炭产能仍以净增为主,焦炭产能并不是当前阶段影响焦炭供应的主要因素。按照现有冶金焦产能计算,若焦企开工率恢复至80%以上,则可满足大致260-270万吨/日的铁水需求。 对于4季度,我们认为焦炭自身矛盾不明显,需要关注外部因素对焦炭供应及需求的影响: ① 利润问题。钢厂端盈利能力已有所减弱,黑色行业利润集中于焦煤市场。若4季度成材需求回落,钢厂利润萎缩,必然将打压煤焦价格。当钢厂需求回落后,焦化利润被压缩,焦炭供应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后期要重点关注成材端需求及利润变化情况。 ② 采暖季限产影响。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采暖季限产时段,根据历史经验判断,单纯的供暖季限产对于焦炭供应影响较为有限,表现在开工率上仅2-3%之内。截止9月末,山西、河北部分地区开始停限产和错峰生产,其他部分地区将于国庆节开始执行,目前了解到,整体上限产幅度较小。预计今年整体供暖季的影响不大。 3.5 焦炭海外需求将出现下滑 2022年1-8月国内焦炭出口总量为600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增长130万吨左右,其中5-8月出口量均在90万吨以上。在前8个月中,巴西进口中国焦炭最多,大致为97万吨,日本排名第二,约为79万吨,与去年类似。海外煤炭市场2-3季度价格上涨过快, 国内焦煤价格优势开始凸显,出口询单增加,出口量大幅回升。 2022年6-8月,焦炭出口出现订单的一个高峰期。焦炭出口询单后,大多需要半个月-1个月准备时间。5月份国内焦煤价格出现下跌,而海外市场因能源供应问题仍保持较高价格,尽管同样有所下跌,但跌幅不及国内。国内焦炭生产成本在5-7月逐渐回落,价格优势开始显现。我们可以从中国北方港口62-64焦炭FOB+运费与印度CFR价格进行对比(即焦炭出口利润),5-7月焦炭出口利润最高可达400元以上,平均在300-400附近。因此出口贸易商5月即开始大量接单,并持续至7月份。 8月后海外市场需求回落,且海运煤价格有所下行,国内焦煤则因需求好转出现回升,焦炭成本优势减弱。但由于前期接单较多,8月份焦炭出口数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另外,8月份兰炭海外需求出现回升,兰炭出口数量增加。 进入8月份以后,国内及海外焦炭价格同步下跌,但价差有所缩小,虽然尚有一定利润空间,但已不大,出口询单在8月末9月初前后出现明显下滑。部分出口贸易商大单出往欧洲地区,东南亚及印度地区需求有所回落。 进口方面,1-3季度焦炭进口量出现一定下滑,约为35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70万吨左右,整体焦炭进口数量不多,进口趋势并不明显。其中中国从日本进口焦炭最多,达到24万吨左右,仍是长协主导,华南地区沿海钢厂进口为主。其次是俄罗斯焦炭,但仅7万吨左右。国外焦煤价格前期偏高,焦炭生产成本高于国内,进口优势不明显。 上半年,除日本及俄罗斯外,其他国家罕有进口,哥伦比亚焦炭少量进口2.6万吨。 即将进入4季度,市场对于印尼焦炭的进口仍有一定预期,原因为今年部分国内企业在印尼建设的焦化企业陆续投产,将出口焦炭至国内。从目前调研的情况看,如旭阳、南钢在印尼的项目均有部分投产,但目前进口依然有限。主要的原因是前期澳煤成本较高,焦炭成本优势不高,暂时以出口周边地区居多。若后期国内焦煤成本提升,焦炭价格上涨,进口优势或将重新打开。 在接下来的4季度,焦炭进口量及出口量依然保持此消彼长的关系。此前市场有消息称,欧洲地区钢厂限产,但焦炉煤气价格上涨,满负荷运行,富余焦炭将用于出口。调研反馈目前已有欧洲焦炭出口,并以略低于市场价格进行报盘,但数量不多。海外资讯机构调研欧洲地区钢厂限产力度已超过10%,本地消化难度大,大致有几十万吨焦炭将用于出口。该地区此前为焦炭净进口区域,后期或形成约50万吨左右的国际焦炭贸易需求减量。 对于中国来说,欧洲焦炭直接出口中国成本优势不大。当前欧洲焦炭生产成本约在350美元/吨附近,至中国运费约为80美元/吨。即便钢厂以低于成本价格进行销售,到港价格控制在380美元元/吨,相对于国内焦炭也没有明显优势。其后期出口方向预计为欧美其他钢厂,或印度及东南亚地区为主,进而导致欧美及印度等地对中国焦炭的采购出现减量。 同时,印尼焦化企业四季度预计仍有部分产能投产,在满足国内需求背景下,预计也将有部分焦炭用于出口。后期印尼焦炭重点需关注海运煤市场价格与国内煤价差情况,若后期国际能源市场出现回落,澳煤成本优势提升,印尼焦炭进口量将有一定提升空间。 预计2022年4季度焦炭进口量依然有限,约在62万吨,全年累计进口量在112.5万吨,较去年略有回落。其中四季度印尼焦炭进口给出较大增长预期,平均月进口量或达到10万吨附近,日本焦炭则保持平稳。四季度焦炭出口预计193万吨,月均出口量在64万吨左右,可能将受到欧洲需求减弱以及印尼焦炭投放市场的影响。 3.6 焦炭四季度供应预测 焦炭四季度整体供应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加,主要为产能整体有所增加,年内产能净增约2000万吨附近,焦炭产能仍偏过剩。后期主要关注终端成材利润及铁水产量的变化对焦炭需求的影响。 3.7 下游钢厂煤焦库存情况评估 观察焦煤、焦炭各环节整体库存水平,及碳元素加权的库存水平,目前煤焦库存仍处于季节性偏低水平,主因在于焦煤端供应的缺口持续存在,导致整体碳元素库存下行。 观察库存结构,焦煤库存多累积在上游煤矿端,焦炭库存多累积在焦企端,而下游钢厂煤焦库存普遍偏低。今年以来钢厂盈利水平不稳定,经营风险加大,多控制到货水平,维持低库存生产,临近国庆,下游钢厂补库水平也未有大幅起色。 4季度进入冬季,下游或有一定补库行为,但受制于利润影响,以及对未来需求的不确定性,下游钢厂库存或仍将维持低位运行。目前国内铁水供应量较高,且仍有小幅增产空间,而焦煤端供应增量预计较为有限,若10月铁水日均产量仍在230万吨/日以上并持续,则碳元素供应仍有较大概率出现缺口,碳元素库存将继续下行。 可用天数来看,虽然节前钢厂有一定的补库动作出现,但由于目前铁水产量较高,煤焦的消耗处于高位水平,可用天数仍未有明显增加,对于后期煤焦价格仍有一定支撑。
lg
...
金融界
2022-10-13
热点解读:印马库存此消彼长,对棕油影响几何?
go
lg
...
榈油的两次较大的行情均是极端情形与产业
共振
的结果,同时基本面影响被放大,分别是年初至3月中旬的大涨和6月初至9月底的大跌,图表11-12中我们列示了原油及马棕油各个阶段所处的宏观及产业环境,具体内容不再赘述。而十一节马棕及节后连棕的上涨更多的来自原油大涨的外溢效应,商品基本面上并无明显方向性指引。 综合我们上面的分析,4季度印尼去库仍是市场的主要导向,产地货源将继续投放国际市场;而马棕则是减产和累库并存;此前市场已大部分消化了产地供应的边际影响,单纯从基本面看印马库存此消彼长后续很难造成棕榈油价格的大涨和大跌,短期看棕榈油可能陷于节前震荡区间;不过并不能据此判断4季度棕榈油走不出单边行情,这里我们需要提醒大家继续将目光放在可能左右棕榈油走势的宏观和关联商品上。
lg
...
金融界
2022-10-13
白糖:原油上涨拉动外盘,郑糖偏弱反弹
go
lg
...
内陈糖去库压力增大,基本面偏弱导致油糖
共振
效果更差,原油带动下的郑糖反弹空间有限。 国内压榨进度:偏空目前国内甘蔗糖收榨,甜菜糖开榨,9月主产区食糖销售回归常态,国内供给仍相对过剩,整体库存压力较大。 国外压榨进度:偏空巴西压榨进度良好,印度出口政策压制下国际白糖贸易流偏紧,但印泰即将开榨,下榨季(22/23榨季)全球食糖供需逐渐转向过剩。 进口利润:偏多目前配额外进口利润约-1022元/吨,较上周减少约450元/吨,外盘上涨导致配额外进口利润进一步倒挂。 整体库存:偏空国内9月销售回归常态,整体去库压力仍然较大。 原油传导:偏多截至10月8日巴西醇油比达到0.71,乙醇价格维持在醇油替代线附近,近期原油大涨导致巴西汽油内外价差缩小至0值附近,巴西国内汽油的实际价格压力并未明显增大,乙醇+CBIO折糖价走强至16美分/磅,糖醇价差缩小至2.7美分附近。原油上涨对原糖形成上行驱动,但估值仍在原糖下方。 原白价差:偏多原白价差近145美元/吨左右,国际糖加工需求旺盛。 原油上涨对巴西制糖比影响偏弱, 印度出口平价跌破原糖价格 巴西近期降雨偏多不利于甘蔗压榨 数据来源:路透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9月上半月巴西糖产进度较好 本榨季截至2022年9月上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区22/23榨季累计压榨甘蔗4.06亿吨,同比-6%;累计产糖2463万吨,同比-8%;累计产乙醇201亿升,同比-3.7%;累计出糖率为140千克糖/吨甘蔗,同比-1.2%;累计制糖比为45.5%,同期-0.61个百分点。中南部食糖库存1146万吨,同比-11.8%。 2022年8月上半月巴西中南部单期压榨甘蔗3949万吨,同比+2.51%;单期产糖286万吨,同比+12.16%;单期制糖比48.02%,同比+3.16个百分点。产糖进度较好。 数据来源:UNICA 紫金天风期货 原油上涨并未对巴西汽油调价带来压力 数据来源:路透,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巴西甘蔗压榨进度 油大幅上涨使得巴西汽油进口平价跟涨。内外价差收缩至0值附近(巴西国内和进口汽油价格基本持平),之前巴西偏高的国内汽油价格已经给原油上涨留足了空间,国庆期间的原油上涨并未对巴西汽油调价带来压力。 截至10月8日,醇油比达到0.71,乙醇价格维持在醇油替代线附近,继续保持低位。 10月2日巴西大选第一轮投票结束,劳工党卢拉(48.4%)暂时领先于自由党博索纳罗(43.23%),由于投票未超过50%,因此10月30日将进入第二轮选举投票。两党对于压制通胀有相同的政治诉求,短期对糖价影响不大,若卢拉上台,则其对气候环境(生物能源)的重视态度或会在长期维度利好乙醇,对制糖比形成一定的压制。 数据来源:CEPEA ANP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糖醇价差缩小至2.7美分附近 截至10月7日,巴西乙醇价格跟随国际油价上涨,巴西乙醇折糖价涨至15.4美分/磅附近,乙醇+CBIO折糖价涨至约16美分/磅附近。目前糖醇价差缩小至2.7美分附近,但乙醇生产收益仍低于原糖,巴西制糖比仍然坚挺。 数据来源:UNICA CEPEA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巴西食糖出口节奏较快 2022年9月巴西出口食糖308万吨,同比+23%,对中国出口食糖约71万吨,同比+72%;本榨季(2022年4-9月)巴西食糖累计出口1413万吨,同比-2%。整体出口节奏较快 数据来源:巴西海关 紫金天风期货 印度开榨前降水状况较好 数据来源:路透 印度气象局 紫金天风期货 印度糖出口平价约18.3美分 截至10月7日,印度原糖出口平价约18.3美分/磅,已低于原糖价格,这将压制原糖价格的上行空间,印度原糖出口平价下跌主要是受卢比贬值影响,印度国内糖现货价格变动不大。 目前21/22榨季印度政府设定的食糖出口上限为1120万吨,截至8月本榨季已累计出口(11月-次年8月)约1060万吨,受限额影响。9月、10月的印度出口不会太强劲。 数据来源:印度海关 印度农业部 紫金天风期货 9月消费回归常态,去库仍有压力 产区天气状况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 路透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9月国内主产区销糖正常,去库仍有压力 目前国内21/22榨季食糖已完全停榨。截至2022年9月底,广西21/22榨季累计销糖528.7万吨,同比-23.7万吨(-4%),云南累计销糖157万吨,同比-24万吨(-13%);广西工业库存83.27万吨,同比+6.86万吨(+9%),云南工业库存37万吨,同比-3.25万吨(-8%);广西9月单月销糖51.43万吨,同比-2.62万吨(-4.8%),云南9月单月销糖15万吨,同比-2.29万吨(-13%)。 整体来看,9月主产区食糖销售同比稍低,较8月已回归到正常水平,目前库存水平仍然处于历史高位,去库压力偏大。 数据来源:中国糖业协合 紫金天风期货 配额外进口利润进一步倒挂 截至10月10日,配额内进口利润约460元/吨;配额外进口利润约-1022元/吨,较国庆节前减少约450元/吨。原油大涨带动原糖连续上涨,国内由于偏弱的基本面跟涨幅度较小,导致配额外进口利润进一步倒挂。 数据来源:wind 广西糖网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食糖进口端压力较大 商务部数据显示,9月上半月我国配额外原糖进口实际装船0万吨,实际到港14.5万吨,本月到港预计42.4万吨,预报下月到港18.4万吨。结合巴西8-9月对中国原糖出口总计达到136万吨来看,预计近月我国食糖进口量将维持高位。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巴西海关 紫金天风期货 价差及持仓 现货并未跟随盘面,01基差走弱,仓量数量持续减少 数据来源:WIND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原白价差维持在145美元/吨附近 国际白糖市场依旧紧缺,印度出口政策压制下国际白糖贸易流偏紧,截至10月11日,原白价差继续保持在145美元/吨附近,高于国际糖加工成本区间,原糖的加工需求旺盛。 数据来源:WIND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CFTC持仓 10月4日CFTC持仓显示,ICE原糖非商业净多头持仓较上周的48600张减少至47090张,持仓占比下降至6.8%,市场多头操作略有减少。 数据来源:wind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白糖平衡表 本周上调21/22榨季食糖进口量10万吨,上调22/23榨季食糖进口量15万吨。 数据来源:紫金天风期货
lg
...
金融界
2022-10-13
午评:A股低开高走创业板指涨超1%,信创及数字经济板块强势爆发
go
lg
...
A股白马股杀跌尾声以及政策面信息催化的
共振
。方向上,倾向于风格均衡些,跟踪三季报,短线关注三季报业绩逻辑的新旧能源股、卡脖子等超跌科技股如部分跌幅较大的次新股、专精特新股以及航空酒店等疫情受损板块的反复轮动。
lg
...
金融界
2022-10-13
上一页
1
•••
402
403
404
405
406
•••
415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突发暂停关税战、准备与中国对话!比特币飞流直上10.1万 黄金2813无视PMI爆表
lg
...
重磅!特朗普警告大幅提高对华10%关税 美中谈判料很快开始 将与习近平会谈
lg
...
中国重大信号!彭博:如果特朗普重燃对华贸易战 中国恐放松对人民币的控制
lg
...
西方媒体突传“中国向伊朗出售武器”!美国国务院、中国外交部回应了……
lg
...
中美突传重磅消息!华尔街日报独家:中国准备与特朗普贸易谈判的初步方案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5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707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845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