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香港论坛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深入解读美国三大银行利润报告 喜忧参半的数据暗示全球经济走向
go
lg
...
响,花旗银行每股收益为1.86美元。
营
收下降
2%,至211亿美元,主要受到去年同期出售海外业务的影响。 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在本季度增长了35%,达到9.03亿美元,受到债务和股票发行增加的推动,超过了8.05亿美元的Street Account估计。 固定收益交易收入下降10%,至42亿美元,略高于41.4亿美元的估计,股票收入上涨5%,至12亿美元,超过了11.2亿美元的估计。 该银行的服务部门收入增长了8%,达到48亿美元,该部门包括为全球企业银行需求提供服务的业务,受益于存款和费用的增加。 该银行的股价在早盘交易中下跌不到1%。 花旗银行首席执行官简·弗雷泽此前表示,她的大规模企业改组将于3月完成,并且该公司将在第一季度业绩发布时更新解雇费用。 “上个月标志着我们在去年9月宣布的组织简化计划的结束,”弗雷泽在收益发布中说,“我们获得了一个更清晰、更简单的管理结构,完全符合和促进我们的战略。” 去年,弗雷泽宣布了在资产规模排名第三的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简化管理结构和降低成本的计划。现在,分析师们想知道花旗银行是否能够维持其全年营收和支出目标的先前指引。 尽管利息收入减少影响了利润,但富国银行的盈利超出预期 富国银行周五发布了第一季度盈利和营收数据,尽管净利息收入有所下降,但仍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 以下是该公司的表现与华尔街预期的比较,基于LSEG(前身为Refinitiv)对分析师的调查: 每股盈利:调整后为1.26美元,预期为1.11美元 营收:208.6亿美元,预期为202亿美元 富国银行股价在周五早盘交易后下跌。 富国银行表示,由于高利率对资金成本的影响以及客户转向收益较高的存款产品,其净利息收入在本季度下降了8%。 预计2024年的净利息收入将在7%至9%的范围内下降,与先前的指引保持不变。 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银行的净收入下降到46.2亿美元,每股1.20美元,而去年同期为49.9亿美元,每股1.23美元。富国银行表示,除了与2023年银行倒闭有关的2.84亿美元,每股6美分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费用外,它的每股盈利为1.26美元,超过了分析师预期的1.11美元。 208.6亿美元的营收超过了202亿美元的估计。 “稳健的第一季度业绩展示了我们持续改善和多元化财务表现的进展,”富国银行CEO查理·夏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我们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的投资导致了与上一季度相比更高的营收,因为非利息收入的增加超过了净利息收入的预期下降,”夏夫补充道。 在最新的期间,该银行为信贷损失拨备了9.38亿美元。该银行表示,这一拨备包括因商业房地产和汽车贷款而减少的信贷损失准备金。 富国银行的股价今年迄今上涨了逾15%,超过了标普500指数的9%回报率。 该银行在第一季度回购了1.125亿股普通股,价值61亿美元。
lg
...
Heidi
2024-04-12
金禄电子(301282.SZ):2023年公司
营
收下降
11.05%,是PCB产品行业内卷及“价格战”等因素所致
go
lg
...
金禄电子(301282.SZ)2024年4月10日发布消息称,2024年4月10日金禄电子接受机构调研,董事长、总经理:李继林;独立董事:汤四新;独立董事:王龙基;独立董事:盛广铭;董事会秘书:陈龙;财务总监:张双玲;保荐代表人:李勇参与接待,并回答了调研机构提出的问题。 调研主要内容: 公司于2024年4月10日在价值在线平台采用网络远程的方式举行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在本次说明会上,公司在信息披露允许范围内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具体情况如下: 1.近几年企业的ESG表现收到很多投资者的重视,我也关注过贵公司的ESG表现,发现一些主流的评级机构只给了公司B-或者B这样的等级。请问公司对自己的ESG表现作何评价?有没有相关提升ESG表现的计划可以透露一下?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已在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ESG相关内容,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符合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亦能够满足公司现阶段的经营需要(包括客户审核、银行融资等);公司未参与任何第三方的ESG分级及相关评价,不对相关评价发表意见;据我们了解,上市公司披露的ESG报告多为付费聘请第三方撰写,公司业绩承压
lg
...
有连云
2024-04-11
山西证券:给予华工科技买入评级
go
lg
...
分板块来看,感知业务表现靓丽,联接业务
营
收下降
幅度较大,智能制造业务小幅承压。具体来看,1)激光加工设备(智能制造业务)全年营收31.90亿元,占公司营收比31.25%,同比-3.00%。营收小幅下滑主要系精密制造业务受下游消费电子去库存影响导致需求疲软,公司新推多项激光加工技术及解决方案,随消费电子去库存结束有望重回增长;智能装备方面,大功率受益于新能源赛道良好景气度,围绕拳头产品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获得新能源头部车企批量订单,市占保持领先;此外,公司高端激光切割智能装备产品在欧洲、东南亚等海外高端市场销售同比增长25%,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光电器件(联接业务)全年营收31.10亿元,占公司营收比30.47%,同比-45.52%。联接业务营收下滑主要系无线联接部分受5G建设周期影响,小基站出货不佳导致;公司光联接业务进展良好,一方面,公司在国内光模块市场保持龙头地位,海外客户积极拓展,目前400G及以下光模块批量交付,进入海内外多家头部互联网厂商,800G产品实现小批量交付;3)敏感元器件(感知业务:传感器)全年营收32.48亿元,占营收比31.82%,同比+40.02%。公司感知业务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PTC热管理系统覆盖全部新能源汽车国产及合资品牌,并向多家国际客户批量供应;同时公司拓展多功能传感器模块,压力传感器实现商用空调品牌100%、国内汽车主机厂60%覆盖,NTC由传统转型汽车领域并取得一系列新项目定点及新项目量产,实现国内与国际业务共同开拓。4)激光全息膜类产品全年营收5.01亿元,占公司营收比4.91%,同比-12.63%,主要受烟草、白酒等下游行业需求下滑影响所致。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盈利能力增强,毛利率/净利率保持提升;公司加强费用管控,重点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23.11%/9.78%,相较同期分别提升4.05/2.37pct;分业务来看,光电器件(联接业务)/激光加工设备(智能制造业务)/敏感元器件(感知业务:传感器)/激光全息膜类产品毛利率分别9.47%/33.93%/23.99%/35.01%,同比分别提升0.54/1.65/2.75/-3.77pct;期间费用率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5.41%/4.04%/7.34%,同比分别提升0.35/0.50/2.63pct。其中公司研发费用全年达7.50亿元,同比提升32.51%,多项研发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展望未来,公司联接业务有望受益于高速光模块契机,增长潜力较大;感知业务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望维持高增,智能制造板块可带动公司盈利水平。联接业务方面,公司有望乘800G及以上高速光模块迭代机遇进入头部客户供应;新技术上,公司首发400GZR+Pro相干光模块,硅光模块产品进展有所突破,为公司带来充分想象,无线联接业务亦有望随下游去库存见底而逐步回暖。感知业务方面,公司PTC业务有望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及国际客户拓展取得更大市场份额,传统传感器横向拓展至更多应用场景。公司智能制造板块毛利率相对较高,随海外业务增长和国内消费电子复苏有 望拉动公司整体盈利水平上行。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和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6年净利润13.1/16.8/19.4亿元,同比增长29.9%/28.1%/15.5%,对应EPS为1.30/1.67/1.93元,PE为26.0/20.3/17.6倍,维持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 财务数据与估值: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东方证券蒯剑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9.99%,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13.82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4.17。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5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39.08。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4-04-08
中原证券:给予当升科技增持评级
go
lg
...
他业务营收增速总体持续提升,2019年
营
收下降
主要系上游原材料价格回落致行业价格下降;2020年以来,锂电材料相关营收增速持续提升,且在公司营收中的占比均维持在94%以上。2023年,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合计销量62740.20吨,同比下降1.19%;库存量2173.97吨,同比下降51.09%,库存下降主要系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公司加速了库存周转;对应营收149.90亿元,同比下降28.94%,在公司营收中占比99.09%,营收下滑主要系正极材料行业价格大幅下降。截止2023年底:公司已建成产能11万吨,考虑2023年新建成产能释放时间段,2023年实际有效产能8.3万吨,产能利用率73.30%,在建产能磷酸(锰)铁锂等合计4万吨;其中多元材料产能7.7万吨、钴酸锂产能6000吨。 结合行业增长预期,展望2024年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出货有望增长,主要基于:一是公司具备客户优势。公司定位高端市场,全面融入海外高端新能源车企及一线品牌动力电池产业链,与SK On、AESC、LG新能源、Murata等开展业务合作,如持续深入拓展北美车企及欧洲电芯大客户业务,NCM811等高镍及超高镍产品在海外持续放量;国内持续与蜂巢能源、亿纬锂能等合作。2023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合计营收88.60亿元,合计占年度销售总额的比例为58.57%,较2022年提升13个百分点。其次,公司积极抢占下一代电池材料市场并有序放量。其中,多款高能量、高安全、长寿命的磷酸(锰)铁锂材料持续向中创新航等批量销售;超高镍产品销量同比实现数倍增长,年内累计出货数百吨;钠电正极材料出货量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了海内外客户数百吨供货;高容量高密度富锂锰基材料实现百公斤级出货。三是强化上游供应链拓展力度。公司与中信国安、中伟股份、华友钴业、格林美等供应商通过签订采购长单、技术协作、投资参股等方式在镍、钴、锂等关键矿产资源开展合作,形成“原料-前驱体-正极-电池-车企”的产业链合作。 公司盈利能力略有提升,预计2024年承压。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18.06%,同比提升0.66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毛利率为17.0%,环比第三季度回落2.69个百分点。2023年公司分行业毛利率显示:智能装备业务为36.46%,同比回落3.64个百分点;而锂电材料业务为17.89%,同步提升0.67个百分点,其中多元材料为19.08%,同比提升0.81个百分点;钴酸锂为2.71%,同比回落6.42个百分点。结合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总体预计2024年正极材料均价较2023年将承压,同时考虑公司三元材料行业地位及营收占比提升,预计2024年公司盈利能力总体承压。 关注境外欧洲项目建设进展。公司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总规划50万吨,其中多元材料20万吨、磷酸(锰)铁锂30万吨,将分期建设。2023年7月28日,公司与FMG(芬兰矿业集团)和FBC(芬兰电池化学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合资协议,拟设立合资公司负责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的建设及运营,一期项目拟在芬兰规划建成年产6万吨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总投资计划7.74亿欧元,建设周期34个月,生产线按照NCM811/NCA的要求设计,同时具备生产NCM523、NCM622多元材料的能力。项目建设有助于抢占欧洲等海外市场机遇,深入融入欧洲电动汽车产业链。 关注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进展。2024年2月,公司公布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拟向公告控股股东矿冶集团发行不超过151950232股股票,发行前矿业集团持股比例为23.19%;发行价格为27.41亿元/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低于8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发行完成后,有助巩固公司行业地位,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4-2025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2.49元与3.02元,按4月2日43.15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17.32倍与14.30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维持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汇率大幅波动。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长江证券曹海花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9.82%,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15.54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13.71。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5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1家,增持评级4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43.52。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4-04-07
苹果2020年以来首次大规模裁员,Micro LED、汽车等部门裁员614人
go
lg
...
司也预警,今年3月的财季可能会再次出现
营
收下降
。对于受裁员影响的员工人数,苹果发言人拒绝发表评论。
lg
...
金融界
2024-04-06
民生证券:给予光库科技买入评级
go
lg
...
18%,较去年同期增长6.49pct,
营
收下降
受需求波动影响,产品结构变化是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3)铌酸锂调制器及光子集成产品营收4468.03万元,同比下降8.17%,毛利率为19.73%,
营
收下降
源于部分客户需求波动,毛利率受募投项目中的厂房&设备转固的影响较大;4)其他业务营收3477.26万元,同比增长7.33%。此外,公司持续聚焦薄膜铌酸锂、激光雷达光源模块等领域的投入,23年研发费用较22年增加2397.72万元,同比增长23.99%,也是影响利润的因素之一。 持续强化数据中心光互联产品及薄膜铌酸锂的布局:AI加速发展持续拉动数通领域需求,公司在光学微连接组件领域积淀深厚,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产品方面,在传统连接类产品的基础上,公司当前还聚焦数通中心高速光互联OXC应用的MxN高密度FAU的研发,同时也开发了应用于CPO产品的系列微光学连接器。薄膜铌酸锂方面,聚焦加速开拓数通市场,推进PAM-4芯片产品的客户验证和小批量生产。 激光雷达业务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助力进一步拓宽公司未来成长空间:公司聚焦于提供一站式元器件组合交付能力和1550nm发射光源的集成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将持续加强与控股子公司拜安实业在光通讯器件、激光光源模块、技术研发及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增强公司在车载激光雷达光源模块领域的竞争实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0/1.35/2.05亿元,对应PE倍数为128/85/56x。公司作为国内稀缺的铌酸锂芯片及器件供应商,积淀深厚,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薄膜铌酸锂所带来的较大成长空间。同时,AI带来的数通光器件产品需求快速增长、激光雷达领域的加速发展也将为公司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光纤激光及光通信领域需求不及预期,铌酸锂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激光雷达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国泰君安王彦龙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56.26%,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1.33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85.15。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3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2家。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4-04-04
方正证券年报透视:营收连续两年下降 投行业务承压
go
lg
...
6亿元,同比增加4.33%。 投行业务
营
收下降
近六成 从主营业务来看,方正证券财富管理业务、投资与交易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较大,分别为70.51%、15.39%。 年报显示,2023年,方正证券财富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营收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投资银行业务营收降幅较大。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收入50.2亿元,同比减少7.82%;资产管理业务收入7.53亿元,同比减少4.35%;投资银行业务收入2.17亿元,同比减少59.36%。 从投行业务来看,2023年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11亿元,去年同期为5.33亿元,同比减少60.38%。公司表示,主要系本期投资银行业务项目收入减少所致。 2023年,公司完成股权承销金额41.23亿元,去年同期为70.89亿元。报告期内,方正承销保荐股权业务实现收入0.77亿元,去年同期为1.99亿元,同比下降61%。 今年1月因研报业务问题被证监局责令改正 面包财经根据监管部门通报统计,2023年以来,方正证券已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 2024年1月5日,方正证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对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 根据《决定书》,“经查,你公司在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存在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前泄露证券研究报告内容和观点的情形;个别证券分析师向客户违规私自荐股;个别员工在未取得证券分析师资格情况下,未经审核公开发布研究观点,造成不良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lg
...
面包财经
2024-03-26
东吴证券:给予福瑞达买入评级
go
lg
...
绩预告,扣非归母位于此前预告中值左右。
营
收下降
主要系地产剥离影响,归母净利增速高于扣非归母净利增速,主要系地产剥离产生的1.4亿元投资收益确认为非经常性收益。 地产剥离后盈利水平有所改善:20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6.49%/8.00%,分别同比+21.84pct/+7.50pct,主要受业务结构变化,地产剥离后盈利水平有所改善。分业务看,2023年公司化妆品/医药/原料及衍生产品添加剂的毛利率分别为62.13%/53.39%/32.31%,分别同比+1.16pct/+0.39pct/-1.76pct。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21.5pct/+2.2pct/+2.3pct/-1.5pct。 大健康各板块均实现稳健增长,化妆品从“4+N”升级为“5+N”:化妆品业务实现营收24.16亿元(+22.71%)。公司优化营销体系,2023年推出医学美容品牌“珂谧”后品牌发展战略从“4+N”升级为“5+N”。(1)分品牌:颐莲/瑷尔博士分别实现营收8.57/13.48亿元,分别同增20.35%/27.33%;(2)分渠道:线上/线下分别实现营收21.14/3.02亿元,分别同增20.35%/42.30%;(3)分销售模式:自营/经销分别实现营收18.25/5.90亿元,分别同增27.01%/11.08%。药品业务实现营收5.20亿元(+1.61%)。原料及衍生产品、添加剂业务实现营收3.51亿元(+23.16%)。 组织架构调整值得关注,利于战略聚焦大健康:伴随地产剥离完成,2023年10月公司对部分董事及高管进行更换,新高管均为大健康业务的核心管理人员。2024年2月,董事长贾总升任公司大股东鲁商集团副总经理,有望继续支持上市公司发展,主管化妆品业务的副总高总代行上市公司总经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聚焦大健康产业,同时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和战略聚焦逐步提效,发展趋势向好。我们将公司2024-25年归母净利润从5.33/6.39亿元下调为3.68/4.55亿元,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5.49亿元,分别同比+21%/+24%/+21%,当前市值对应2024-26年PE为26/21/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等。 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华泰证券林寰宇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为75.71%,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4.36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22.02。 最新盈利预测明细如下: 该股最近90天内共有19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17家,增持评级2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11.08。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lg
...
证券之星
2024-03-23
方正证券2023年
营
收下降
8.46% 投行业务收入降六成
go
lg
...
3月19日晚间,方正证券发布2023年年报,成为继国海证券和东方财富后第三家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 年报数据显示,方正证券2023年全年营业总收入71.19亿元,同比减少8.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8.63亿元,同比减少12.35%。拆分营收来看,包括证券经纪、信用业务、期货经纪、机构业务、代销金融产品在内的财富管理业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同比下降7.82%;投资与交易业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95亿元,同比增长25.38%。 除此之外,方正证券旗下资产管理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也经历了不同程度下跌。其中,包括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公募基金管理、证券资产管理、期货资产管理等在内的资产管理业务,2023年全年收入为7.53亿元,同比下降4.35%;投资银行业务则实现2.17亿元营收,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9.36%。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方正证券1994年10月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施华,注册资本为82.32亿元,大股东为新方正控股,持股28.69%;二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35%;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13.24%;中国信达资产持股
lg
...
金融界
2024-03-20
分红比例创新高,平安银行(000001.SZ)再获资本市场青睐
go
lg
...
、中信等其他此前披露过的业绩快报来看,
营
收下降
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也不难理解,在“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银行利差持续收窄早已成明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环比下降4个基点达到1.69%,成为近14年内的最低值。 除了外部环境的压力外,平安银行还主动收缩了业务战线。 过去在零售转型、经济高涨的时候,平安银行做了很多高收益、高风险的业务,而如今经济承压的环境对零售业务冲击较大,平安银行主动放弃这类业务,尽管会对短期收入产生影响,但可以有效地避免零售业务出现破窗效应,有利于自身高质量发展。 与营收下滑相对的是,净利润反而实现了同比增长2.1%,由此来看平安银行去年在降本增效上还是下了一番苦功的。据平安银行首席财务官项有志表示,去年平安银行费用整体节约了超过30亿元。 跳出微观业绩层面,着眼于整个银行行业,比起业绩增速,更重要的是如何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优化资产质量。广发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倪军表示,银行股估值核心是经济趋势和资产质量。从中长期视角看,降息本质上是提振经济,进而带动银行资产质量修复。 今年2月21日,平安银行以涨停的方式领涨整个银行板块,直接导火索就是前一日(2月20日)央行宣布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行25个基点的利好,实际上这也可以看作是资本市场对上述逻辑的肯定。 而从资产质量角度来看,平安银行一直都是优等生。 2023年,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保持平稳,较三季度末仅上升2个bp至1.06%。其中,逾期贷款余额占比 1.42%,较上年末下降 0.14 个百分点;逾期6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的比重比三季度末下降6个百分点至74%,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的比重较三季度末下降6.8个百分点至59.2%。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平安银行在分红方面比较审慎,更多是因为需要盈利来补充资本,在当前资本充足水平不但提升的背景下,平安银行具备了持续保持较高分红的能力。 2023年末,平安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22%、10.90%及13.43%,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58、0.50及0.42个百分点,且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 进入“高股息”队列的平安银行吸引力无疑更强。根据2023年财报,平安银行每股收益2.39元、分红率30%,每股股息约为0.72元,按照3月15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约为6.97%。再根据choice得到的其他商业银行数据,平安银行股息率仅次于兴业银行近12个月的股息率7.24%,高于A股其他银行。 (来源:平安银行公告,choice) 二、零售的战略重要性不会动摇 正如前文所述,利息差收窄会在短期内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面对这一行业系统性的考验,商业银行必须尽早脱离过往“躺在利息差上吃老本”的思想,并积极转型寻求增量。 从大方向来看,零售转型是近十年商业银行的共识,也是平安银行能在过去几年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石。 平安银行在过去一年中主动压降了零售业务中的部分高收益、高风险的业务,这也是转型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的波折。好在平安银行的对公业务顶了上来,2023年末,平安银行企业贷款余额 14,297.90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 这离不开平安银行一直以来对实体经济的高度支持,近年来还顺应政策号召,对于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三新赛道”倾斜了更多资源,2023 年,平安银行在“三新赛道”资产投放规模达到2045.52亿元,同比增长32.5% 更重要的是,着眼于长期,零售在行内的战略重要性没有改变。平安银行行长助理张朝晖在业绩会上表示,后续零售业务做强的核心战略不会动摇。 截至2023年年末,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 1.25亿户,同比增长1.9%,管理零售客户资产4.0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全年零售业务营业收入占比58.4%,零售仍然是平安银行的压舱石。 进一步来看,财富管理作为平安银行零售战略的核心,是保证平安银行赢在未来的重要抓手。 为此,平安银行进一步强化了与高净值客群的联系。截至2023年末,平安银行私行达标客户AUM较年初增长18.2%至1.92万亿;财富客户(137.75万户)和私行客户(9.02万户)分别较年初增长8.9%、12.0%。户均规模也实现了同步增长,平安银行户均AUM、户均私行AUM分别同比增长10.3%、5.5%。 虽然在费率下调的影响,平安银行的财富管理收入整体增速有所放缓,2023年平安银行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65.84%亿元,同比增长2.1%。但是,其中代理保险收入同比增长50.7%至29.89亿元。 可以看出,银保业务仍然是平安银行大财富管理战略推进的核心动能,也是平安银行推动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最大差异化所在。 其实,近几年在银行理财打破刚兑、权益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基金、理财销售难度加大。银行客户往往更偏向稳健、低风险的产品,保险自然成为了香饽饽。可如果银行仅仅是为了销售某一类保险产品,实际上并不能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为此,平安银行专门成立了一支高质量的“懂保险的新财富队伍”--平安私人财富专家。这些来自全球各大优秀院校的人才,经过平安银行上百门财富管理课程的系统化培养,能够化解过往人们对于保险代理人群体专业度不高的刻板印象,并真正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此外,得益于平安集团拥有的全面金融服务牌照,平安银行得以超越传统金融服务范畴,进一步向顾客提供包括私募股权、家族信托服务以及海外财富管理在内的一系列多样化金融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对个性化和专业化金融需求。 2023年,平安银行协助客户新设立家族信托及保险金信托规模669.13亿元,同比增长22.5%。 三、结语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在低通胀、低增速、低利率的宏观环境下中,高分红策略投资价值通常上升。 平安银行在此时选择大幅度提升分红比例,无疑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而且随着近年来资本实力不断增强,原本对分红能力有所掣肘的因素逐渐消散。 一个“既有意愿又有能力分红”的平安银行显然更符合股东利益,更重要的是这也传递出对自身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健性的自信。这种自信源自于平安银行在风险控制、资产质量管理以及零售转型等多个方面的持续优化和进步。
lg
...
格隆汇
2024-03-20
上一页
1
•••
9
10
11
12
13
•••
31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特朗普突发重磅言论!特朗普贸易战重大升级一触即发 金价较低点暴涨45美元
lg
...
特朗普、普京突发通话90分钟:俄乌战争将“迅速”结束 双方互邀国事访问!
lg
...
市场行情突然剧烈震荡!昔日华人首富“一句话”引发全面拉涨……
lg
...
中国经济重大信号!中国小型银行掀史无前例合并浪潮 恐酝酿“金融未爆弹”
lg
...
中美突发!加拿大13位省长访美:中国为“共同经济敌人” 对华征收与美国同等关税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59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733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882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