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凛冬预警拉响!福特开展“瘦身” 自救,拟在欧洲
裁员
4000人
go
lg
...
又一个车企撑不住开始
裁员
了。 当地时间11月20日,福特汽车宣布将在欧洲裁减约14%的员工,约4000人。此次
裁员
计划中,德国预计裁减约2900个岗位,英国约800个岗位,其他欧洲地区也难以幸免。此前,福特已于去年2月宣布在欧洲
裁员
3800人。 这一消息无疑给本就面临诸多挑战的欧洲汽车行业再添阴霾。 受该消息影响,福特汽车美股周三收跌2.9%,报10.73美元,总市值为426.44亿美元。 裁减约4000人 由于电动汽车需求疲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福特汽车不得不通过
裁员
来降低成本。 该公司在当地时间11月20日发布的声明中明确表示,计划裁减约14%的欧洲员工。具体来看,福特计划到2027年底前削减4000个欧洲员工职位,以德国和英国为主要
裁员
区域,其他欧洲地区也会受到影响。 据悉,产品开发以及财务、人力资源和政府事务等行政岗位将是
裁员
的重点。 福特表示,希望通过自愿离职的方式进行大部分
裁员
,不过相关举措仍有待与工会进一步谈判协商。 目前,福特在英国拥有5300名员工,此次计划裁减800个岗位。 其中,生产货车柴油发动机的达根纳姆工厂、生产变速箱的哈尔伍德工厂以及南安普敦的福特运输业务部门暂不在此次
裁员
范围内。然而,包括埃塞克斯郡邓顿研发中心和达文特里零部件配送中心在内的其他六个生产基地则可能受到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不到两年内福特英国业务遭遇的第二轮
裁员
。早在2023年3月,福特便已在英国
裁员
1300人,当时其埃塞克斯郡邓顿研发中心就已受到波及。 而在德国方面,福特此次计划
裁员
2900人。 福特欧洲转型与合作副总裁戴夫・约翰斯顿表示:“我们为欧洲的新产品组合深感自豪,且致力于在欧洲构建蓬勃发展的业务,为子孙后代谋福祉。当下,采取艰难却果断的行动以保障福特未来在欧洲的竞争力,显得至关重要。” 另外,福特欧洲人力资源主管彼得·戈德塞尔强调,他不能排除采取进一步重组措施的可能性,并将其归咎于“前所未有的”监管和经济逆风。他补充道:“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让业务能够持续发展并盈利。” 由于全球汽车品牌面临的严峻形势,福特还宣布将“进一步调整”新款Explorer和Capri的生产计划。不过,福特坚称,尽管大规模
裁员
,公司仍聚焦于品牌在欧洲的长远发展,并提及近期投资15.8亿英镑将科隆工厂打造成电动汽车制造中心的战略布局。 欧洲车企正陷入困境 事实上,陷入
裁员
困境的欧洲车企并非福特一家。此前,大众汽车、斯特兰蒂斯汽车、日产汽车等纷纷公布了各自的
裁员
计划。 这些车企普遍深陷电动汽车转型困境,面临成本压力飙升、市场需求低于预期以及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导致其今年利润大幅下滑。 在2023年3月,欧洲议会正式批准了《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明确要求从2035年起在欧盟范围内禁止销售新的燃油车,旨在强力推动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 在此背景下,车企们纷纷加大电动汽车生产力度。但受消费者偏好、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动汽车价格高昂等因素制约,电动汽车需求增长未达预期,众多制造商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以刺激需求。 福特也将
裁员
归咎于排放法规与消费者对电动汽车需求之间的“脱节”,并指出欧洲近年来出现了“严重混乱”局面。 福特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约翰·劳勒此前曾呼吁欧洲政府、行业工会等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确保成功转向电动汽车。劳勒表示:“我们在欧洲和德国所缺失的,是一套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清晰政策框架,涵盖公共领域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助力消费者向电动汽车过渡的有效激励措施、提升制造商成本竞争力以及在二氧化碳合规目标达成方面赋予更大的灵活性。” 此外,福特还呼吁德国政府出台更多激励政策并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助力消费者顺利过渡至电动汽车时代。自柏林于去年12月终止电动汽车补贴后,今年前9个月,德国电动汽车销量显著下滑,降幅达28.6%。 总的来看,福特在欧洲的
裁员
举措,不仅是其自身应对市场挑战的无奈之举,更折射出整个欧洲汽车行业在电动化转型进程中所面临的重重困境。 未来,欧洲车企能否实现转型突围,仍充满诸多不确定性。
lg
...
格隆汇
2024-11-21
波音公司
裁员
计划再扩张:密苏里州近700人将被裁
go
lg
...
社(北美)讯 波音公司正在推进其大规模
裁员
计划,削减17000个工作岗位,相当于全球员工总数的10%。根据周三提交的一份联邦文件,这家陷入财务困境的美国飞机制造商已向密苏里州692名员工发出了
裁员
通知。密苏里州是波音国防、空间和安全部门的重要基地,此次
裁员
进一步凸显了公司面临的严峻挑战。
裁员
波及多州,3,100名美国工人受到影响
裁员
通知不仅限于密苏里州。根据文件显示,包括此次
裁员
在内,波音已向全美至少3,100名工人发出了为期60天的
裁员
通知。这些
裁员
涵盖了华盛顿、俄勒冈、南卡罗来纳和密苏里州等多个地区。其中,华盛顿州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波音向该州的工人发出了近2,200份通知,而南卡罗来纳州则有220名工人面临
裁员
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州是波音生产商用客机的核心区域,
裁员
显示出公司对市场需求的调整力度之大。 财务压力与市场挑战迫使
裁员
计划扩大 波音目前正承受多重财务和市场压力,包括737 MAX危机、新冠疫情对航空旅行的冲击,以及国防和航空业务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迫使公司采取措施削减成本,以维持运营和偿还巨额债务。
裁员
计划是公司削减运营开支的一部分,但也突显出波音在重新调整市场定位时面临的艰难选择。 此次大规模
裁员
可能对波音的运营和生产效率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反映出航空制造业在疫情后的持续调整。随着
裁员
通知逐步生效,密苏里州及其他州的工人将被迫面对经济和职业生涯的重大改变。而波音公司如何平衡成本削减与业务恢复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lg
...
Anna Sui
2024-11-21
继续推进大规模
裁员
计划!波音将在美国四州
裁员
超2500人
go
lg
...
顿州、俄勒冈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密苏里州
裁员
超2500人,这是这家负债累累的美国飞机制造商
裁员
10%的计划的一部分。 据悉,华盛顿州和南卡罗来纳州分别有近2200人和220人接到了
裁员
通知,而这两个州是波音制造商用客机的地方。波音将于周三开始通知受影响的美国员工,他们将继续为波音工作到明年1月17日,以遵守在终止雇佣关系至少60天前通知员工的联邦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波音曾在10月份表示,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
裁员
10%,即约1.7万人。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奥特伯格告诉员工,公司必须“重新调整员工水平,以适应我们的财务现实”。 而就在上周,波音向航空航天专业工程员工协会(SPEEA)的438名成员发出了
裁员
通知,其中包括218名工程师和220名技术人员。与此同时,国际机械师和航空航天工人协会(IAM)第837区分会表示,波音向该工会的111名成员发出了
裁员
通知,其中大多数成员为777X制造机翼部件。 本月初,波音一份在未来四年内加薪38%的新合同终于得到了其最大工会的成员的支持,长达七周的罢工终于结束。这场16年来的首次罢工曾导致波音多数飞机停产,并使得这家已经陷入困境的飞机制造商的财务危机进一步加深。 不过,对波音来说,罢工结束后重启生产仍需要数周时间。波音一位发言人表示,随着工人们逐渐返工,该公司必须评估潜在危险,重申机械师的职责和安全要求,并确保所有培训资格都是最新版本。 波音在上个月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至178.4亿美元,净亏损为61.74亿美元,NON-GAAP核心经营亏损为59.89亿美元。该公司还在10月底通过大规模增发股票筹集了约210亿美元资金,以应对罢工和信用评级下调的压力。此外,有报道指出,波音考虑出售旗下部分航天业务,包括麻烦重重的“星际客机”飞船和国际空间站业务。相关讨论处于“初步阶段”,也可能不会实现。
lg
...
金融界
2024-11-20
美股盘前要点 | 高盛预计标普500明年底目标6500点 超微电脑盘前一度涨超40%
go
lg
...
1.5亿。 11. 波音将在美国多个州
裁员
超2500人,作为其全球
裁员
10%计划的一部分。 12. 瑞银寻求扩大美国银行牌照,以更广泛地开展业务并推动增长。 13. 雀巢下调中期盈利能力指标,并计划将矿泉水业务分拆独立营运。 14. 消息称特朗普媒体科技公司正就收购加密货币交易平台Bakkt进行深入谈判。 15. 电动汽车销售放缓影响增长,芯片制造商Wolfspeed宣布罢免首席执行官。 16.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福特汽车召回事件展开两项新调查。 17. 华纳兄弟探索与NBA就转播权纠纷和解,并与迪士尼达成内容供应协议。 美股时段值得关注的事件: 21:30 美国10月新屋开工总数年化/美国10月营建许可总数(格隆汇)
lg
...
格隆汇
2024-11-19
裁员
滚滚来!波音公司超2500人遭殃,能否扭转业绩颓势?
go
lg
...
盛顿、南卡罗来纳、科罗拉多和俄勒冈等州
裁员
超过2500名员工。 据悉,这一轮
裁员
为此前全球
裁员
10%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应对财务压力和行业低迷。本次
裁员
将影响到工程师、技术人员和非工会员工。 美国四州
裁员
超2500人 目前,华盛顿州和南卡罗来纳州有2199人和220人接到了
裁员
通知,而这两个州是波音制造商用客机的地方;另外科罗拉多与俄勒冈两州将分别
裁员
63人和50人。 据悉,美国公司依法需提前60天向地方政府提交“劳工调整和再培训通知”,告知公司的
裁员
计划。根据18日公布的文件,被裁的员工将在明年1月17日离职。 在此之前,波音公司曾在10月份宣布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
裁员
约1.7万人,大约占全球员工总数的10%。波音公司首席执行官大卫·奥特伯格曾表示,公司必须重置其员工数量,以契合当前的财务现实。 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美国机械工人和航天工人国际联合会837地区分会一同证实,工会111名成员上周收到
裁员
通知。他们大多负责生产波音777X型客机机翼部件。777X型客机交付时间已推迟至2026年。 外媒报道称,收到
裁员
通知的波音员工横跨民用、防务与全球服务三个部门,暂不清楚具体
裁员
标准。 波音防务、空间与安全集团的一名工程师说,他所在12人团队仅留下两三人;另一名工程师说,她是约20人团队中唯一被裁的那个。这两名工程师都不参与生产,但为生产和设计提供关键支持。 危机四伏 受到罢工的影响,波音公司十月份仅交付了14架飞机,交付数量创2020年(疫情全面爆发)以来单月交付数量新低。 财报方面,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78.4亿美元,同比下降1%;净亏损61.74亿美元,亏损同比扩大2.77倍,为2020年以来最大亏损;其中每股亏损为9.97美元。 此外,截至第三季度波音经营现金流为-13.45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19.56亿美元,据悉这种状况预计会持续至明年。 受此消息影响,穆迪、标普等评级机构均表示,正考虑将波音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而波音正努力避免信用评级被下调。 在财报电话会上,波音首席财务官韦斯特(Brian West)表示,2025年的自由现金流将明显好于2024年,预计上半年的现金使用情况将有所改善,下半年将转为正值,然后在年底恢复稳定生产时回归健康的现金流水平。 此外,有报道指出,波音考虑出售旗下部分航天业务,可能涉及波音的星际快线(Starliner)载人飞船及支持国际空间站的其它项目。 一方面,航天业务的亏损已经成为了波音公司的沉重负担,将其出售可以帮助公司减少亏损,改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公司也希望通过出售航天业务,将精力集中在核心的商业和防务业务上,提高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
lg
...
格隆汇
2024-11-19
最新刺激措施没帮上忙,中国的小企业仍在苦苦挣扎
go
lg
...
等外部环境变好,我得自己削减成本,或者
裁员
。” 来源:加美财经
lg
...
加美财经
2024-11-19
估值580亿美元!711要被卖了?
go
lg
...
布,要在2022年前,将全球的7-11
裁员
4000人,关闭或迁移约1000家门店,还要废除部分门店的“24小时营业制”和实质性降价。 时至今日,这种变革还在继续。 财报显示,Seven & I最近一个季度营收同比只增长了 3.2% ,而净利却同比下降了有 49.3% 。 图源:Seven & I官网 尽管伊藤洋华堂业绩连续4年亏损,7-11贡献了集团的近7成营收,净利下滑和7-11可能关系不大,但对于7-11来说,它的海外扩张之路已经走到了瓶颈。 今年 2 月, 7-Eleven 在美国销售额减少了 5.1% ,已经连续五个月下滑。 在国内,罗森也已经超越了7-11成为了门店数量最多的外资便利店品牌,7-11增长见顶的论调,已经不再新鲜。 因此,尽管目前看起来收购并不顺利,也不是那么合理,但对于7-11来说,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寻找新的增量的办法。 03 今年以来,日式便利店接连传出收购传闻。 就在今年年初,罗森也被日本电信运营商KDDI从罗森母公司三菱商事之外的股东手中收购超过38%的股份,最终,罗森于7月正式退出东京证券交易所。 便利店赛道曾经也是资本市场上的宠儿。 2017年,曾被称为便利店行业的"元年",这一年间,便利店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超过70起,涉及金额高达65.13亿元人民币。 京东、阿里巴巴和苏宁也接连推出自己的便利店计划。这一年,京东甚至宣布要在未来五年内开出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 然而便利店数量迅速增长,市场变得饱和,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同质化的便利店被淘汰,资本热潮也迅速退去。 而从整个行业来说,便利店行业也正在迎来变革,无论是电商的兴起还是购物习惯的改变,都在迫使便利店寻找新的方向和机遇。
lg
...
格隆汇
2024-11-18
波音宣布
裁员
超过400人,因财务和生产压力推动公司进行17,000个岗位的缩减,揭示公司未来复苏的挑战
go
lg
...
Boeing宣布
裁员
超过400人,开始大规模
裁员
计划内容导读 Boeing
裁员
计划
裁员
原因分析
裁员
对工会成员的影响 编辑观点 名词解释 相关大事件 Boeing
裁员
计划 2024年11月17日,Boeing宣布已向其航空航天专业工会的400多名成员发出了
裁员
通知。这是公司计划进行的大规模
裁员
的一部分,预计将裁减约17,000个职位,占公司员工的10%。这些
裁员
主要集中在波音的工程人员和技术人员中,部分员工将在1月中旬之前继续领取薪水。
裁员
原因分析 Boeing的
裁员
计划主要受到公司财务困难和监管问题的影响,此外,公司还经历了工会员工的为期8周的罢工。Boeing首席执行官Kelly Ortberg表示,公司需要“调整员工规模,以适应我们的财务现实”。他指出,尽管罢工给公司财务带来了压力,但此次
裁员
并非因罢工而起,而是由于公司之前存在过度招聘的情况。
裁员
对工会成员的影响 根据航空航天专业工程员工协会(SPEEA)的数据显示,受影响的438名员工中,有218名属于SPEEA的专业组,包括工程师和科学家,其他则属于技术组,包括分析师、计划员、技术员和熟练工人。
裁员
的员工将获得职业转型服务,并享有最多三个月的医保补助。同时,他们将根据服务年限获得离职赔偿,通常为每年工作一周的薪水。 编辑观点 Boeing的
裁员
计划反映出公司在财务和生产方面的巨大压力。
裁员
虽然是公司重组的一部分,但却揭示了波音在面临产能限制和监管压力下的困境。公司未来的生产计划能否顺利恢复,仍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名词解释 SPEEA(航空航天专业工程员工协会):波音公司的一家主要工会,代表工程师、科学家及技术人员。 737 MAX:波音公司的一款中型商用喷气客机,曾因安全问题被暂停生产,后重新投入市场。 相关大事件 2024年1月:阿拉斯加航空的一架飞机发生机身脱落事件,波音公司因此面临财务和监管压力。 2024年10月:波音宣布因生产过剩而进行
裁员
,计划裁减约17,000个岗位。 来源:今日美股网
lg
...
今日美股网
2024-11-18
这个中国出海赛道,闷声发大财!
go
lg
...
住友等第二梯队轮胎企业也纷纷调整产能及
裁员
。 而国内轮胎企业在海外市场大幅扩张。其中,赛轮轮胎、玲珑轮胎、森麒麟、贵州轮胎、通用股份等行业头部企业集体在海外密集扩建产能,包括越南、柬埔寨、泰国、墨西哥、西班牙等地。 可见,国外与国内轮胎巨头产能收缩与扩张,可以印证未来全球市场份额的走势变化。国产轮胎有崛起之势,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因素。 其一,这些年通过研发投入,推出一系列优质产品,打破了海外巨头中高端轮胎的垄断。2019年起,玲珑轮胎每年研发费用率超过4%,赛轮轮胎、贵州轮胎等超过3%,已经接近或超过海外轮胎巨头。 国产轮胎产品质量上来了,但价格与海外品牌轮胎差距颇大。据统计,中国品牌的轮胎平均价格不到380元,而国外品牌轮胎的平均价格为770元,几乎是国产轮胎的两倍。 价格历来是中国企业出口抢占市场份额的杀手锏,轮胎业也不例外。 其二,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全球份额扩张,必然会趋向于国内产业链,利于国产轮胎的放量。 其三,国内轮胎企业费用率控制较好,净利率水平普遍优于海外企业。现金流、负债水平持续优化,而海外企业在三年疫情、供应链等冲击下,财务表现普遍承压。在此大背景下,国内胎企有资金实力去扩张产能,而海外企业趋向于收缩产能。 整体看,中国轮胎企业在本土、海外抢占外资品牌份额的确定性较强。 03 当然,中国轮胎业出海也面临不小的经营风险,尤其是关税层面。 从2009年起,美国针对中国轮胎出口实施了多轮贸易保护政策,包括针对乘用车、轻型卡车、客车轮胎的“双反调查”、贸易摩擦直接加征关税等等。 几轮贸易政策下来,中国轮胎直接出口美国市场基本被拒之门外。今年前5月,美国自中国进口乘用车轮胎同比降34%至65万条,卡客车胎同比降22%至71万条,两者市占率仅仅1.44%。而泰国则成为美国进口轮胎的最大来源国。 与光伏企业一样,中国轮胎企业采取巡回方式出口美国市场。据数据统计,2023年美国进口三国轮胎数量分别为5626万条、2276万条、730万条,而中国胎企在三国年产能分别为7100万条、3075万条、1305万条。 其实,早在2020年5月,美国便对泰国、越南、韩国、中国台湾四地进行了“反倾销”调查。根据2024年一季度复审终裁结果显示,玲珑轮胎(泰国)单独税率为4.52%,森麒麟(泰国)为1.2%,较初审税率大幅下行16.57%、15.8%。其他泰国工厂税率为4.5%,下滑12.5%。 可见,泰国出口关税终裁好于预期,中国轮胎出口至美国市场没有停下脚步。2019-2023年,中策橡胶、玲珑轮胎、赛轮轮胎、森麒麟在美国半钢胎市份额从5.83%、8.16%、5.35%、2.14%分别提升至6.48%、9.02%、6.87%、3.8%。 不过,特朗普当选新一任美国总统,接下来在全球挥舞关税大棒的概率很高,中国轮胎间接出口会不会被再度增加关税,无法知晓。可见,中国轮胎企业出海始终存在这一方面的经营风险,值得投资者保持足够警惕。
lg
...
格隆汇
2024-11-17
特朗普的最大难题
go
lg
...
构精简至99个,并对政府部门进行大规模
裁员
,
裁员
率高达77%。 力度之大,远远超过80年代初的中国。 次日,“政府效率部”账号发布招聘启事:需要超高智商的小政府改革者,并愿意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如果你是这样的人,请将简历直接发送给本账号,埃隆和维韦克将对前 1%的申请者进行审核。 结合看,裁撤冗余的政府岗位,不仅仅是为了节省开支,更是为了引入新鲜血液,为接下来的改革创造条件。 特朗普想要美国再工业化,马斯克想得更多,甚至想要推动第四次科技革命、实现自己的终极梦想。 这些毫无疑问都极其难。 但现在,至少是个好的开始。 01 现实的困难 工业化难,再工业化同样很难。 不同于农业和服务业,工业从来都是人类社会最复杂的生产活动。 绝对不是招人、建厂房,然后就能开工那么简单。 客观来看,已经事实上去工业化的美国,想要重新工业化、乃至重建世界工厂,至少有四个直接难题: 1. 劳动力 截至今年6月,美国劳动人口数量为1.68亿人,实际被雇佣人数远小于这个数字。 其中80%从事服务业,第二产业雇佣人数长期维持在一千万左右。 作为对比,中国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高达2.1亿…… 在生产力没有巨大飞跃的情况下,以目前的劳动力规模,美国想要重建世界非常困难。 2. 产业链 美国虽然掌握了全球大多数尖端科技,但实用技术却是短板。 去工业化半个世纪至今,大量基础产业链丢失。666个工业小类、41个工业大类,能独立自主的不到5%。 以工业原料为例。 美国并不缺矿,但很缺加工类的产业;而中国占全球最工业原料市场份额超过40%。 一旦重新发展制造业,又限制进口中国商品,到时这个难题怎么解决。 虽然可以在别处市场另外扶持加工业,但必然需要付出时间和更高的金钱成本。 3. 能源 或者更具体一点,电力供应怎么解决? 2023年,美国总发电量约4.49万亿度,工业用电量约1.01万亿度,占比不到23%。 1万亿度工业用电,看似庞大,但从90年代到现在都几乎没有变化,明显反映了美国去工业化的现象。 作为对比,中国2023年总发电量约8.8万亿度,工业用电量超过6万亿度,占比约68%。 如果把中国的用电结构作为“世界工厂”的标准,那么美国的总发电量大概应为3.48÷0.32=10.875万亿度。 即便把标准再放低一点,也意味着电力生产翻一倍。 再看下图,现存美国电力系统的价值规模…… 毫无疑问,这是个超级大工程,不仅需要耗费数以万亿级计的资金,更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 4. 物流 水路方面,目前全球前十大港口,美国一个也没有。 最大的港口纽约港,吞吐量虽然高达6亿吨,但与现有的巨港相比,相距仍然巨大。 陆路方面,稍微好一些,长达40万公里的铁路只是老旧,并没有完全荒废。 无论如何,攻克这些难题又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和时间。 2021年,拜登曾发起1万亿美元基建投资计划,其中用于港口、铁路、公路的不足20%,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上面所列举的,并不全面。 但仅仅只看这些,特朗普要推动制造业回流,乃至让美国重新成为世界工厂、实现再次伟大,所需要耗费的成本,也将是个天文数字。 尤其是,想要在任期内的短短数年实现目标,几乎不可能。 除非从根本改写上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工业逻辑,生产效率、财富创造再次出现十倍、甚至数十倍进化…… 02 工业的巅峰 在中国之前,历史上没有争议的世界工厂只有两个,英国和美国。 虽然都被称作“世界工厂”,三者有相似性,但更有本质的区别。 最关键的,首先就是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次,发展路径也截然不同。 英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源于第一次能源革命。 蒸汽机使工厂摆脱对人力、畜力的依赖。 1760-1860年,英国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倍,以2%的人口贡献了世界一半工业生产。 巅峰时期,英国工厂生产了全世界约三分之二的煤、七分之五的钢、50%的铁、50%的棉布、和40%的金属器件……总工业产值占全世界比重高达51%。 到18世纪中叶,英国本土已经高度工业化,人均收入飙升的同时、生产成本也冠绝全球。 当时,有能承接产业链的地方,只有长期作为英国商品倾销地、有一定工业底子的北美大陆。 极度渴望财富的美利坚,抓住了机遇,大量配套产业和技术人员被打包输送到这里。 历史上第一次产业转移开始了。 作为英国产业链下游的加工厂,美国制造业开始崛起,并很快迎来质变。 美国能成为世界工厂,源于第二次能源革命。 电力为主、燃气为辅。 继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爱迪生首先将自激式发电机应用于照明、并发明了白炽电灯泡,将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力延长至夜晚。 仅仅几年后,特斯拉发明交流发电机,功率大、且极大降低发电的成本,为工业提供了巨大的能源。 杜里埃兄弟发明汽车、福特发明汽车生产流水线、莱特兄弟发明凭借内燃机发明飞机…… 众多新技术雨后春笋般出现,使得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国家。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越英国,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30%;1945年,占比达到最高峰56%。 这一地位,维持了长达116年之久。 直到2011年,美国第一工业大国的地位,才被中国反超。 很明显,英美成为世界工厂的动力源泉,都是作为能源革命引领者、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自然结果。 中国工业产能的崛起,则主要靠庞大的劳动力堆,与前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至少到现在为止,中国并不能称为“世界工厂”,更准确的称呼是“世界加工厂”。 所以,现在很多人、包括很多专家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为前提,讨论美国再工业化的种种困难,包括上文列举的那些难点…… 实际上,是在讨论美国成为“世界加工厂”,非常困难。 某种程度上,这是陷入了逻辑误区。 特朗普所谓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应该说的是让美国再次成为世界工厂,而不是成为世界加工厂。 严格意义上,如果中国不算第三个“世界工厂”。那也就是说,近十余年,世界工厂这个席位实际上是由全球各国合作担任的。 此时,美国想要重建世界工厂地位,究竟是回归曾经维持了一百多年的第二任世界工厂,还是新建第三任世界工厂、并继续由自己担任? 这才是当下这个时代,最关键的变量。 如果是前者,所面临的问题就如第一部分所说,主要方向是恢复曾经的生产力,困难的点基本围绕钱、能源和人力这几个方面。 如果是后者,就意味着在能源或生产效率上做出巨大突破,那前者的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目前的情况,大概处于两者之间。 03 尾声 历史上有三次科技革命,却只有两次能源革命。 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为什么日本作为美国产业链的承接地、同时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工业能力虽然一度辉煌,却最终无法成为第三个世界工厂。 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生产力并没有质的飞跃。 之后的四小龙、中国大陆、乃至现在的东南亚,总体上看都是在复制日本的剧本、而不是英美的路径。 而此时的美国工业,按照过去几十年的逻辑来看,要回归到第二个世界工厂的位置,确实只有大搞基建、让产业链大量回流,就行了。 特朗普自己也承诺:等我回到白宫,会立刻签署法案,批准在美国本土开采石油! 但最大的变化,在于马斯克突然成为新政府的关键人物。 马斯克的最终目标,不是成为政客,而是需要足够的工业力量,支持自己的太空事业。 从难到易,至少有三种猜想: 1.能源革命,目前最可靠的还是可控核聚变,但距离实用还是遥遥无期。 2.最底层的东西暂时还无法改变,但依然可以如第三次科技革命那样,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4.0。 虽然无法实现生产力飞跃,但依然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降低对人力的依赖,解决美国再工业化最迫在眉睫的人力和资金问题。 3.再不济,按照特斯拉模式,比如疯狂裁减人员,也可以将现有理论上的效率最大化。 (具体说起来,挺复杂的。关于这块,另起一篇文章再深入聊。) 分别对应三种结果: 美国继续引领新时代,成为第三代世界工厂; 恢复曾经第二任世界工厂的辉煌; 制造业回流、解决社会矛盾,但未能恢复世界工厂地位。 关键看马斯克愿意为了梦想付出多少,以及能创造多大的奇迹吧。 当然,还有第四种结果:以上三者皆不成。 你不得不承认,此时此刻,他才是全世界最关键的那个人。(全文完)
lg
...
格隆汇
2024-11-17
上一页
1
•••
23
24
25
26
27
•••
546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本周市场回顾:特朗普2.0关税成为关注焦点 美联储降息步伐减缓 黄金市场保持稳定
lg
...
分析报告:特朗普抵制加拿大汽车言论影响深远 或导致世界经济混乱
lg
...
下周展望:各国央行在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中采取不同政策 黄金继续延续避险功能
lg
...
NPR报道:美国政府正在谈判 让甲骨文和美国投资者接管美版抖音
lg
...
比亚迪新款车型撬动美洲市场 引发全球卡车厂商极度关注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5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694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828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19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