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财富汇
|
美股投研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SFFE2030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2023年度公募策略】华夏基金:对明年大势较为乐观,预计港股收益率大概率好于A股
go
lg
...
配置。建议配置行业为:新能源车、军工、
汽车产业链
。 风格方面,我们认为未来半年呈现剩余流动性向下、盈利小幅复苏的特征,总体呈现以反转投资为主的特征,并逐渐向景气投资过渡。
lg
...
金融界
2022-12-01
新能源时代下,谁会成为下一个比亚迪?
go
lg
...
雄辩的说明一个事实和趋势——中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
正全面驶入发展新风口。 一、新能源汽车正在扛起中国制造的大旗 以前,当我们提到“中国制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义乌小商品批发,靠质优价廉风靡全球。但现在,这种格局完全不同了,更能代表“中国制造”的,毫无疑问,是新能源汽车。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无论是产业链,还是新兴品牌集群上,无疑都是世界范围内引领者。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4日,全国现有约55.2万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其中,2022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11.8万家,1-6月新增注册企业平均增速为46.5%,保持高速增长。新注册车企数量的增加,至少说明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1.市场持续看好看多系能源汽车行业,才会把更多的资源倾斜到新能源汽车方向; 2.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水平已臻成熟,品牌和品质的认可度已经很高; 3.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旺盛,有大量的家庭和个人在购置和更换汽车时,会优先考虑新能源汽车。 最重要的是,疫情的影响正在淡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在疫情的刺激下,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所未有的加强了供应链的韧性,很多原来薄弱的环节,在疫情中被突显,然后被修复。 天眼查研究院的分析研究指出,整车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在研发、生产环节与关键供应商深度绑定。双方需要联合开发、数据共享,这样才有望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互信。整车企业对于供应链的管控,应建立在对供应链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面对供应链整合的需求,下游车企,无论是老厂家还是新势力早已开启了布局,仅就2022年上半年投融资事件来看,广汽集团、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纷纷出手智能充电、芯片、智慧出行以及最为重要的动力电池领域。 与此同时,中游动力电池企业巨头也是“步履不停”,比如:宁德时代也是“买买买”模式不减,入股、投资多家涉及锂矿、锂资源的相关企业,牢牢把控上游资源,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这正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布局全面,产业形态丰富所迸发出来的优势。现在不仅有了强势的供应链企业,新势力造车企业也都经过“爬坡”扎根站稳了。 二、国产新能源汽车销售势头强劲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更加趋于理性。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却并没有遇冷。这说明,新能源车的质量和用车成本等,已经被消费者认可和看重。 从乘联会发布的半年零售销售数据来,上半年新能源轿车销量排名中,五菱宏光mini EV销量共计188,653辆名列第一;比亚迪秦和比亚迪汉则占据了另外两席;特斯拉Model3已滑落到第四名,销量同比减少24.7%。 而从上半年新能源SUV销量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除蔚来ES6、比亚迪元PLUS外,大部分上榜车型销量翻倍增长,其中,比亚迪宋销量涨幅最大达856.3%。 此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市场呈现哑铃型,聚焦在高端和低端市场,缺乏中端市场产品,而比亚迪海豚的上市,意味着自主品牌车企开始发力消费者选购车时绕不开的十万级市场,并且在销售不到一年已冲进销量榜前十,凸显消费者对于此类产品的强烈需求。 而且,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国产新能源汽车的表现也很惊人。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总数高达14.4万辆,同比增长7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13.6万辆,同比增长69%,占到乘用车总出口量的38%。 2022年,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市场有墨西哥、智利、沙特、菲律宾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近期对澳大利亚、比利时、英国等发达市场的出口量也稳步走高。 据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报道,11月24日,国内某品牌402辆新能源汽车到港宁波舟山港铁路穿山港站,随后将搭乘集装箱船出口欧洲,标志着宁波舟山港打通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陆海新通道。虽然数量不大,但能出口到汽车生产历史悠久的欧洲,对于国产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意义却不同寻常。 三、电池成重点环节 与传统燃油车产业链不同,动力电池已成为新能源
汽车产业
的重点环节,其成本占全车比重近半,产业链上中游大量企业的生产经营围绕电池环节展开。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汽车电池相关企业1万余家,其中,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相关企业占比约34.7%,32.5%的相关企业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约18.5%的相关企业集中在制造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相关企业占比约41.3%。 从地域分布来看,湖南、广东、江苏三地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2700余家、2400余家、830余家;从成立时间来看,约56.7%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占比超过10.4%。 出乎意料的是,动力电池全国出货量第一的城市并不是宁德时代总部所在的福建省宁德市,而是江苏省常州市。目前,常州动力电池年产值占全国份额的三分之一、江苏省的三分之二,正稳步成为“全球动力电池中心”。 天眼查综合数据显示,常州拥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星星充电三家实力雄厚的新能源相关企业。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10名中,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的装车量分别位列第3位和第6位。 最近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常州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04.1%、124.8%、34.9%,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90%,预计全年新能源领域产值超过5000亿元。 动力电池属于新能源
汽车产业链
中游的细分领域,上游有原材料,下游有整车制造及服务。动力电池龙头企业落地,必然带动产业链上的相关配套企业落户。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常州有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3191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比超过87%,高新企业有44家。集中在2021年注册的相关企业有721家,年度注册增速达到48.9%。集中在2022年1月至10月新增注册的相关企业已高达924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国产新能源汽车已经用实力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路上,我们具备弯道超车的能力和潜质。尤其是,有如此之多的车企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真抓实干,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巨大市场体量的反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肯定会冲出很多“黑马”。
lg
...
金融界
2022-12-01
新能源车ETF(159806)涨超3% 恩捷股份涨超8%
go
lg
...
券表示,乘用车短期销量有所扰动,但国内
汽车产业
仍将长期受益于电动智能化趋势。乘用车整车,可关注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强势、产品结构持续改善的自主龙头;汽车零部件,可持续关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轻量化等增量领域,以及与比亚迪、新势力等新能源车企深度合作、产品价值量受益于车型配置提升的传统零部件供应商。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自动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01
Apollo智慧出行集团公布2022年中期业绩
go
lg
...
宝贵的经验,使集团可以进一步深入新能源
汽车产业链
,并于中国和海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建立更稳固的立足点。 进一步出售既有业务 于本期间,本集团就出售其部分钟表批发业务达成协议,总现金代价为5,000万港元。本集团拟将所得款项用于进一步开发其高性能顶级超跑和豪华智能电动车、提供出行技术解决方案业务及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lg
...
美通社
2022-12-01
开盘:A股三大指数跳空高开集体涨超1% 旅游酒店、酿酒行业涨幅靠前
go
lg
...
权重方向迎来分化,但赛道领域有所转暖,
汽车产业链
成为焦点,盘面行业轮动特征较为明显。考虑到当前经济基本面仍不平稳,股指出现快速上行的概率不大,所以投资者切勿追高,短期如有回调可对低位优质题材板块进行埋伏。 东北证券认为,年底影响市场趋势的因素中,经济基本面>政策预期>外部冲击>信用与流动性>机构持仓。当前经济修复和政策预期向好,疫情影响偏负面,但流动性宽松,今年12月市场将延续筑底反弹趋势。短期价值风格偏强但难持续,关注计算机、医药、地产产业链、部分新能源等。 中泰证券认为,“暖冬行情”在11月下旬短期震荡后仍将延续,结构上将由第一阶段的指数行情向“权重搭台,个股唱戏”以中证1000为主的结构性行情演绎,后续关注点在于国内各项政策的发力。估值修复进程上推荐的配置方向:1)军工板块,军工主机厂股权激励等改革在四季度落地概率较高;2)数字货币板块,计算机产业趋势、国家金融安全和人民币国际化存在共振驱动;3)稳增长-新基建相关的电力、特高压、电网改造等板块目前处在底部阶段,同时也有不错的景气度;4)资本市场发展方向,建议关注权重股中的券商板块等。
lg
...
金融界
2022-12-01
政策续杯?汽车股联动爆发
go
lg
...
购置税完整延续”。受上述传闻影响,今日
汽车产业链
涨幅居前,汽车整车、配件板块均大涨。相关行业ETF——汽车ETF(516110)大涨逾5%,新能源车ETF(159806)涨逾2%,智能汽车ETF(159889)涨逾2%。 政策端,11月21日,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提出深挖市场潜能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落实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阶段性减半征收购置税、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续等优惠政策,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华西证券认为,本次相关部门发文总体要求为确保2022年四季度为2023年实现“开门稳”打下坚实基础,结合过去几轮乘用车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坡,判断明年乘用车政策仍有望接力,实现平稳过渡。 基本面来看,2022年1-10月,汽车制造业完成营业收入7.48万亿元,同比增长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为6.7%。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加快落实、促进汽车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汽车制造业累计营收增速较1-9月份有所提升。在促销费政策的支持下,Q3 汽车行业旺季重现,Q3 汽车产销分别实现752.2 万辆和741.3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8%和29.4%,环比分别增长33.6%和33.7%。 从业绩表现来看,汽车板块22年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2022 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实现营收2.3 万亿元,同比增长1.2%,22Q3 行业营收0.9 万亿元,同比增长24.3%,环比增长29.3%。2022 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归母净利润838 亿元,同比下降1.5%,22年三季度汽车行业归母净利润296.5 亿元,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28%。随着政策刺激+供给改善+需求提振,汽车板块有望迎来三维共振。 10月以来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汽车市场整体需求有所下滑,但伴随高端新能源龙头车企为代表的新能源车降价以及汽车购置税补贴政策可能的延续,未来几个月的需求有望继续Q3增长的势头。以汽车ETF(516110)跟踪的指数为例,在经过三季度至今的调整后,估值几乎回到了二季度公共卫生事件较为严重时的位置,目前为30倍左右。这一估值水平的绝对位置和在过去2~3年内的相对位置都比较理想。智能汽车ETF(159889)和新能源车ETF(159806)标的指数的估值水平与之相似,均处于过去2~3年内性价比较高的位置。 (数据来源:wind) 医药板块依旧值得关注。相关部门表示,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加快提升8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 由于国内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散发、防控政策预期变化,九月底以来市场对疫苗加强接种、检测收治能力储备及特效药物研发储备与终端应用等关注度较高,出现主题性行情。 11月以来新增本土确诊人数逐日增长,从防控工具储备角度看,国产疫苗以及特效药物临床进展对市场情绪有望起到提振作用。目前,我国多款口服药正处于快速推进中,且已步入了研发后期阶段,2023年上半年有望陆续披露数据。疫苗方面,考虑到吸入型疫苗的显著优势,预计2023年雾化吸入疫苗也有望放量,疫苗赛道有望再次被点燃。可积极关注疫苗ETF(159643)投资机会。 此外,此前相关部门强调后续将加强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方舱医院建设,尤其是要加强重症ICU建设,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在建设过程中也会带来医疗专项工程、医疗检测检验设备等增量。当前医药板块估值水平仍处在历史低位,修复空间较大,投资性价比凸显。 本周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寒潮降温天气,同时本次寒潮过后,绝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将有显著的下降,气温的下降有望直接带动供热用煤和电力取暖的需求上升。冬季取暖的煤炭刚需会推动需求季节性的进一步上行。但非取暖需求或将保持疲弱,工业用煤逐步进入传统淡季。由于下游需求疲弱或加大停产力度,整体经济活动复苏缓慢导致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速维持低位水平。短期内,煤炭需求环比有提升,但天气将是主动力而非全面的需求提升。 煤炭行业当前景气度处于较高水平。从盈利能力来看,行业毛利率在 2020年达到本轮周期的底部后,在2021年回到上升周期,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持续提升。净资产收益率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景气度大幅提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 18.92%,创2015年以来的新高。煤炭行业是国企央企集中的典型行业,煤炭行业共38家企业,其中30家为国、央企。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到国有上市企业领域,具备煤炭资源整合诉求与整合能力的煤炭国央企的煤炭资产整合进程有望加速。煤炭企业高盈利、高分红、高股息,有望持续受益于“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探索过程。 (数据来源:wind) 长远来看,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一直处于不断上升中,目前新能源份额的增长很难完全消化社会总体新增的能源需求,加上公共卫生事件对煤炭供给侧的影响,煤价易涨难跌。在新能源占据主导地位之前,能源紧张的客观情况仍将存在一段时间。煤炭ETF(515220)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地产链各板块在昨日受消息面驱动上涨后,今日均有所回调。在稳需求、保交楼、稳主体的政策推动下,地产在方向上是逐步恢复的,但恢复过程或将是缓慢且充满波动的。当前,地产的政策底可以说是基本得到了确认,尤其是伴随着人行和相关部门的金融十六条的出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 政策底基本确定后,后续一段时间的关注重点是市场底,主要矛盾是居民的购房信心何时能够恢复,即对未来收入的信心。这与经济增长以及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有很密切的关系。历史上,地产的市场底和政策底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定,但在目前基本确定政策底的状况下,板块整体下行的空间已经比较有限了,因此当前也可以考虑逢低布局。可以关注建材ETF(159745)、家电ETF(159996)。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自动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2-01
债市早报:11月官方PMI指数在收缩区间延续下滑,月末资金面继续收敛
go
lg
...
05%、0.18%、0.24%。当日,
汽车产业链
集中走强,汽车行业申万一级指数上涨3.73%,大幅领先市场,煤炭、农林牧渔涨超1%,涨幅次之;而房地产相关板块经历前期大幅上涨后出现明显回调,建筑材料、房地产分别下跌1.76%、1.66%;当日,其余行业申万一级指数基本窄幅震荡,涨跌幅不超过1%。 【转债市场指数震荡收涨】11月30日,转债市场窄幅震荡走强,中证转债、上证转债、深证成指分别上涨0.17%,0.07%、0.37%。转债市场当日成交额899.7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5.82亿元。当日转债个券涨多跌少,456只个券中,281只上涨,173只下跌,2只持平。其中,特一转债及其正股延续强势上涨势头,转债上涨11.65%,大幅领先其他个券,受益于
汽车产业链
集体走强,当日涨幅前二十个券中有50%的个券属汽车行业,其中小康转债、瑞鹄转债、伯特转债、华通转债等涨幅超过5%;当日垒知转债大幅下跌7.13%,回吐前日部分涨幅,此外华森转债下跌4.11%,英联转债下跌3.03%,跌幅也比较明显。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 2. 转债跟踪 本周,盛泰转债拟于12月1日上市,华宏转债拟于12月2日开启申购;下周,大元转债拟于12月5日开启申购。 11月30日,深圳燃气发行不超30亿元可转债获深圳市国资委同意批复,瑞昂基因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4.5亿元。 11月30日,利元转债公告不下修转股价格,同时在未来三个月内(即公告披露日至2023年2月28日)如再次触发下修条款,亦不提出向下修正方案;纵横转债公告不下修转股价格,且在未来六个月内(即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如再次触发下修条款,亦不提出向下修正方案;科华转债公告预计触发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件。 11月30日,江丰转债公告拟于12月22日提前赎回,火炬转债公告预计满足赎回条件;29日,特一转债公告不提前赎回,且在未来3个月内(即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2月28日)如再次触发赎回条款,亦不行使提前赎回权;一品转债公告不提前赎回,且在未来6个月内(即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5月29日)如再次触发赎回条款,亦不行使提前赎回权。 (四)海外债市 1. 美债市场: 11月30日,受鲍威尔讲话暗示12月放缓加息影响,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普遍大幅下行。其中,2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10bp至4.38%;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7bp至3.68%。 数据来源:iFind,东方金诚 11月30日,2/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倒挂幅度收窄3bp至70bp;2/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倒挂幅度扩大6bp至12bp;5/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倒挂幅度收窄9bp至2bp。 11月30日,美国1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TIPS)损益平衡通胀率上行9bp至2.34%。 2. 欧债市场: 11月30日,主要欧洲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分化。其中,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bp至1.89%,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15bp,但意大利、西班牙、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分别上行5bp、4bp、6bp。 数据来源:investing.com,东方金诚 中资美元债每日价格变动(截至11月30日收盘) 数据来源:久期财经,东方金诚整理
lg
...
金融界
2022-12-01
基金早班车|11月,上涨收官!外资:布局中国资产时机已到;头部量化私募净值反弹
go
lg
...
4%,略显弱势。11月30日,盘面上,
汽车产业链
个股集体走强,燃气股早盘冲高,旅游股尾盘异动拉升。下跌方面,医药股陷入调整,地产股午后分歧跳水。沪深两市成交额9321.8亿元。MSCI半年度指数调整盘后生效,北向资金尾盘大幅进场扫货,实际净买入49.17亿元。 2.头部量化私募们最近一个月掀起了一轮净值反弹风暴。数据显示,11月来有业绩记录的26家百亿量化私募,整体收益为3.28%,其中24家实现正收益,占比为92.31%。具体来看,明汯投资、灵均投资、卓识投资、金戈量锐等多家百亿量化单月收益超过了5%。此外,诚奇资产、幻方量化、佳期投资等5家私募更是凭借11月的反弹,一举扭亏为赢,开启赚钱模式。 百亿私募聚鸣投资宣布,以自有资金申购公司旗下权益产品5000万元。 3.港股成交2220.89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27.69亿港元。盘面上,大消费强势拉升,餐饮、文旅、汽车股爆发;科技股多数上涨。中国台湾加权指数收盘涨1.16%。 4.多家外资机构发声,认为布局中国资产的时机已到。其中,高盛继续给予A股市场“高配”的建议,预计2023年A股估值会有明显回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优质国企股有望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摩根士丹利预计,MSCI中国指数到2023年年底将上涨14%。瑞银发布展望报告称,中国近期的举措表明经济增长仍然是重中之重,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互联网以及部分工业板块有望成为主要受益者。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认为,当前可以在中国市场上找到一些极具价值的资产。 5.公募基金冠军“争霸赛”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截至目前,黄海在管的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以较大优势领先,有较大概率成为年度权益基金“冠军基”。复盘公募圈的基金冠军争夺战,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尤为明显。今年,一众知名基金经理的产品受到挑战,小规模“黑马”则频频崭露头角。 6.个人养老金制度刚一落地实施,公募增量养老FOF便接续而来。12月1日起,中欧基金、英大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公募陆续上新养老FOF。仅在1日当天,将有英大基金旗下3只以2035年、2055年、2060年为日期目标的养老FOF开闸发售。此外,目前申报待批的还有易方达基金、泰康基金、平安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等公募旗下的逾15只养老FOF。 7.10月31日,首批科创板做市商正式开展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迄今已满月。截至11月30日,一个月来(23个交易日),首批42只标的股合计成交2730.86亿元,环比前一个月(9月21日至10月30日,同为23个交易日)增长12%。其中,超过六成标的股成交额超过前一个月;近六成标的股换手率超过前一个月。 8.中基协拟出台公募基金管理人及销售机构投资者教育工作指引,明确将对投资者教育工作情况进行定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监管评价、创新业务试点等工作的参考指标。 二、基金重仓股时讯 中信建投、国信证券、开源证券等10家券商12月投资组合正陆续出炉。从行业分布来看,信息技术、工业领域的金股数量最多,其次是材料、可选消费、医疗。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受“多箭”利好刺激而股价冲天的地产股,获得了机构的集体关照,金地集团、万科A、保利发展等均成为12月多家券商共同推荐的金股。 展望后市,券商认为市场或大概率回归基本面逻辑,A股有望走出较为明显的反转行情。市场短期风格或往“稳增长”方向轮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或成为中长期投资主线。 富时罗素公布富时中国指数系列12月审核变更结果,将于12月16日星期五收盘后生效。其中,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保持不变,备选股名单调整为爱尔眼科、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保利发展、汇川技术。 小鹏汽车推出限时保价政策,在2022年12月31日24:00前完成定金支付的订单,将持续享受2022年国家新能源补贴,不受交付时间影响。 知乎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12亿元,同比增长10.7%。经调整净亏损为2.51亿元,上年同期为1.12亿元。月均付费会员数达到1090万,同比增长99.5%。 贝壳第三季度净收入为176亿元,同比降2.8%;经调整净利润为19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8.88亿元。预计第四季度净收入145亿元至150亿元,同比下降约15.7%至18.5%。 三、宏观&产业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在“一段时间内”将需要采取限制性政策;最快12月就会放缓加息步伐;利率峰值可能“略高于”9月份的预期;已经在“足够严格”的政策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利率峰值水平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到目前为止只看到了劳动力需求和工资增长放缓的“初步”迹象;将在安全的水平停止缩表;软着陆是“可能的”,但不会给出具体概率。 工信部正式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名单,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 上海农商银行与港城集团、宝龙地产、复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为港城集团、宝龙地产、复地集团提供总额200亿元的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 四、基金预警 路通视信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实际控制人立案调查。 五、新发基金 11月新基金发行逐渐回暖。Wind统计显示,截至11月30日,11月共有137只新基金成立,总发行份额1234.07亿份,无论数量还是规模,均出现翻倍式增长,与三季度期间水平看齐。
lg
...
金融界
2022-12-01
12月1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go
lg
...
同比增速有望超10%。 传闻影响
汽车产业链
个股集体异动 周三,一则传闻引发A股
汽车产业链
异动。消息面上,有市场传闻称,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会延续,燃油车购置税减征政策或将延期。按照截至目前的政策口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将于2022年底终止。不过,截至发稿时,未见相关政策落地。有机构明确指出,该政策传闻具有不确定性。 人民币计价黄金跑赢主流投资品 “黄金+”成资产配置一大趋势 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全球多数非美元货币都出现大幅贬值。由于各国货币的下跌程度远超美元计价黄金的跌幅,因此以大部分非美元货币计价的黄金都实现了较高的涨幅。在全球主要风险资产和货币均出现下跌的情况下,以各国当地货币计价的黄金成为少数表现稳健的资产。 证券时报 资金利率再升扰动债市 回归政策利率大势所趋 分析人士认为,降准消息落地后,短期看,资金面波动已经有所平复,但年底波动或仍有放大的可能,对债市的扰动仍在;未来,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DR007)利率向同期限政策利率回归是大势所趋,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上行将成为必然。 券商12月金股逐个瞧 地产股成大热门 截至目前,已有10余家券商发布12月金股策略报告,从行业分布来看,信息技术、工业领域的金股数量最多,其次是材料、可选消费、医疗。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受“多箭”利好刺激而股价冲天的地产股,获得了机构的集体关照,金地集团、万科A、保利发展等均成为12月多家券商共同推荐的金股。 公募加速抢滩 养老FOF产品持续上新 分析人士指出, 养老FOF业务是近年来公募布局的重点业务之一,在2021年甚至更早时候,业内已在期待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能出台。如今,个人养老金政策已落地实施,接下来各家公司的养老业务布局力度应该会持续加大。 铝价万九关口震荡 库存再创历史新低 11月份以来,国内铝价显著上行,近日冲破万九关口,呈震荡走势。虽然已至行业淡季,但宏观政策利好消息频出,叠加市场库存低位支撑,铝市得以回暖。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需求弱势下铝价短期或仍承压,万九上方上行空间不大。 证券日报 发力稳投资 前11个月新增地方债发行逾4.7万亿元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地方债起到了扩大投资稳经济大盘的重要作用。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地方债发行72641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新增地方债发行473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再融资债券发行25293亿元,同比下降13.2%。 服务实体经济 年内A股股权融资规模达1.45万亿元 今年以来,新股上市募资规模明显增长,主要集中于“双创”板块。数据显示,股权融资方面,以上市日为统计口径,A股市场前11个月,共有364只新股上市募资5425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含增发、配股、可转债)规模达9094亿元,二者合计超1.45万亿元。 沪指11月份创年内最高单月涨幅 众机构热议12月份“暖冬行情” A股市场11月1日迎来月度“开门红”,在多重利好消息影响下,三大指数11月份震荡走强,月线均实现长阳,与此同时,北向资金也加速布局A股优质资产。对于即将开启的12月份行情,多家机构发布研报,表达积极看法。 可转债存量规模突破8000亿元 年内新券上市首日无破发平均涨幅30.19% 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持续扩容,沪深两市可转债存量规模已超8000亿元。同时,在可转债市场连续三年表现优异后,年内迎来震荡,中证转债指数下跌7.35%。不过,与新股破发比例提升不同的是,年内新券上市首日无一破发,首日平均涨幅为30.19%。 人民日报 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 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10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6亿千瓦,同比增长29.2%。目前,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部开工,第二批项目正在陆续开工,第三批项目审查抓紧推进。 21世纪经济报道 存储器产业持续承压 车规级业务成新增长点 近期披露的三季度财报显示,主要存储器原厂的销售规模都出现环比进一步下滑,相对具备稳定成长性的主要来自相对高门槛的车规级市场。华泰证券指出,当前需求放缓已从消费级市场蔓延至工控等市场,但汽车市场需求仍相对紧俏。 年内私募自购超30亿:百亿私募转乐观 看好中长期机会 数据显示,截止11月30日,年内一共有23家私募发布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约31.26亿元。其中12家私募自购金额在1亿元及以上,单家私募最大自购金额约为8亿元。随着11月市场行情向好,近1个月左右,不少私募对后市表示乐观。 第一财经 11月房企销售数据出炉 政策见底后市场底何时出现? 克而瑞认为,随着房企融资功能逐渐恢复,企业爆雷或将阶段性划上“休止符”,叠加稳经济政策持续加码,有望对冲行业下行预期;未来,缺失的信心有望逐步重塑,观望的潜在置业群体或将陆续入市,房地产交易也将逐步回归稳定,预计到明年二季度可能形成市场底。 电池技术迭代进程为何晚于预期?光伏厂商详解原因 据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是P型的PERC电池技术,市占率约为95%。随着P型电池技术光电转换效率“天花板”的迫近,光伏电池技术路线由P型向N型迭代已是业内共识。但光伏电池新技术的迭代,不仅仅看实验室的理论转换数据,更要从应用端的经济性角度有一个综合的考量。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lg
...
东方财富网
2022-12-01
汽车ETF(516110)上涨4.59%,其中自主品牌整车领涨
go
lg
...
强。 国产替代及渗透率提升:新能源车是
汽车产业
低碳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长迅速,国内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已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有望逐步实现对合资及外资品牌的弯道超车。2022年1-9月国内自主品牌及新势力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超过50%。电动化、智能化成为新能源车核心竞争领域,产业链竞争格局有望重塑,未来有望诞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整车及零部件公司。 汽车板块既受益于政策支持,自主品牌又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且优质标的较多,不确定性较低,业绩透明度较高,因此成为市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9月以来宏观消费预期转弱,叠加防控压力加剧等因素,汽车景气预期下行导致板块行情持续回调,9-10月产销端同比增速回落,汽车板块持续回调,回到5月水平(当时还未发布购置税减半的政策)。 短期来看,一方面,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有望提振汽车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新车上市提振+政策红利驱动的国内乘用车市场将有望再度走强。景气度边际改善,有望改善板块悲观预期,修复整车投资热情。长期来看,受益于国产替代及渗透率提升,板块成长性仍在。 (来源:界面AI) 声明:本条内容由界面AI自动生成并授权使用,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AI技术战略支持为有连云。
lg
...
有连云
2022-11-30
上一页
1
•••
328
329
330
331
332
•••
34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美突发重大消息!英国《金融时报》:苹果拟将“所有”美国iPhone业务转出中国
lg
...
【直击亚市】突发!中国考虑暂停部分对美关税 美联储暗示更早降息 全球市场大反弹
lg
...
决策分析:北京担忧经济的强烈信号!中美有意缓和贸易战,美元终于企稳
lg
...
特朗普开始退让、中国考虑暂停部分对美关税!市场大反攻,黄金失守3300
lg
...
中美领导人不太可能“直接”谈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经济承诺来了……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Web3项目情报站#
lg
...
6讨论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32讨论
#链上风云#
lg
...
82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913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21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