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数字财富领导者
CoNET
|
客户端
|
旧版
|
北美站
|
FX168 全球视野 中文财经
首页
资讯
速递
行情
日历
数据
社区
视频
直播
点评旗舰店
商品
财富汇
外汇开户
登录 / 注册
搜 索
综合
行情
速递
日历
话题
168人气号
文章
工银瑞信:践行责任担当 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go
lg
...
系建设 2022年11月,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 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成熟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服务社会大众理财、助力养老金保值增值,既是行业设立的初心,也是行业发展的使命。据证监会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公司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的规模已达到4万亿元,占我国养老金委托投资规模的比例达50%,已成为养老金管理的重要力量。 工银瑞信始终将养老金业务作为长期发展战略重点,以“做优养老”为战略布局,积累了丰富的养老金投资管理和客户服务经验。公司同时拥有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社保基金境内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是业内极少数拥有养老金投资管理业务全牌照的基金公司,养老金类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居基金行业领先地位。 工银瑞信注重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产品供给,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多元的养老需求。养老目标日期基金方面,已成功运作时间跨度从2035到2060的目标日期产品,实现了目标客户群体从“70后”到“00后”的全面覆盖;养老目标风险基金方面,已成立稳健、均衡、积极等三只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另有一只产品已获批。总体来看,公司在管及获批的FOF公募产品数量处于同行前列,覆盖风险收益特征的养老基金的产品体系已基本搭建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养老金基金正式开售后,工银瑞信旗下工银瑞信养老目标日期2035Y、2040Y、2045Y、2050Y以及工银稳健养老Y等五只个人养老金基金Y类份额在全国36个试点城市率先“上架”销售。面客首日,即实现试点地区全部购买。据渠道反馈,上线10日,工银瑞信养老基金申购金额已突破亿元大关,充分体现了投资者对其产品供给能力和专业投资能力的认可。 工银瑞信表示,未来,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积极发挥专业机构投资者作用,在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战略、服务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追求和养老需求等方面奋发有为,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建设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来源:经 济 参 考 报)
lg
...
证券之星
2023-01-06
给每个中国人发1000元?2023年刺激消费成首要任务 经济学家热议政策选项
go
lg
...
大投资以帮助创造新的就业和收入,并完善
社会保障
网络,鼓励家庭消费,而不是积累储蓄。 他说,政府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支持最弱势群体的就业,特别是年轻人的就业。 现金补贴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管清友认为,在完善
社会保障
网络和收入分配改革等长期解决方案完成之前,直接向中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是一种临时措施。 他在上周的金融峰会上表示:“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只要消费者清楚地预期自己的收入有保障,并且觉得未来会更好,他们就会自然地消费。”“但现在的问题不是人们的预期很悲观,他们没有信心吗?这使得这种消费刺激非常必要。” 他呼吁政府在三到五年内每月向低收入家庭发放资金。 消费券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是另一位消费者直接援助的支持者。 他认为,尽管为保住就业机会而减税等对企业的支持措施今年应该会继续,但遏制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在需求方面。他在上周的同一个峰会上表示,政府应该直接补贴家庭,比如发放购物券。 他表示:“这些措施必须是具体的,并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政府将采取一些重大举措,以提振消费者信心,提高企业的生产意愿。” 他估计,如果政府给每个中国人发放价值人民币1000元(合145美元)的消费券,可能会使销售额增长数倍于券面值,从而使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约人民币4.2万亿元。
lg
...
夏洛特
2023-01-04
东方财富财经早餐 1月4日周三
go
lg
...
疗保障局批准,省医保局联合省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
厅将用于新冠病毒防治的金蒡清疫颗粒等14种医疗机构制剂和青石颗粒等6种中成药临时纳入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范围,支付期至2023年3月31日。 财新网:受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感染病例增加带来的短期冲击影响,2022年12月中国制造业景气连续第五个月收缩,且降幅扩大。1月3日公布的2022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9.0,低于上月0.4个百分点,为三个月来最低。 交通运输部:要着力扩大铁路有效投资,优化铁路基础设施布局,抓紧推进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充分用好助企纾困政策。要着力推动铁路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和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大力提升出行服务品质,持续深化铁路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国家邮政局:元旦假期(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全国邮政快递业共揽投快递包裹超21.3亿件。其中,揽收快递包裹10.6亿件,同比去年元旦假期增长15.2%;投递快递包裹10.7亿件,同比去年元旦假期增长11.5%,在安全平稳运行的同时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农业农村部:截至1月3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6.01元/公斤,比节前上升0.2%。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5.15元/公斤,比节前上升2.2%;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平均价格为7.17元/公斤,比节前下降0.8%。 界面新闻:2023年元旦3天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4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35.1%。 证券时报:网传一些医院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作为新冠重症用药之一,随后,很多网友在社交平台求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价格随之猛涨。有网友表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价格水涨船高,一天一个价,原本2.5克一瓶的价格是300到400多元,涨到了1300元,第二天倒卖的价格直接涨到了2200元。 中国基金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核酸检测需求的下降,全国多地已相继取消社会面免费核酸采样点。一位投行人士介绍,虽然社会上的共识是认为这三年核酸检测概念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但业内却有一个相反的共识,实际上,核酸检测企业的业绩问题特别是高额的应收账款问题,将在2023年集中爆发。 每日经济新闻:乐视视频发布《2023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信中宣布,2023年1月1日起,乐视将执行每周四天半工作制,每周三弹性工作半天,考勤时间调整为连续的5小时,比如上午10点至下午15点、上午11点至下午16点都是符合规定的。 第一财经:据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元旦2天上海市共发生线下消费金额120.1亿元,环比增长5.6%;线上消费金额109.8亿元,同比增长43.7%。主要商业综合体客流量,环比增长82.0%。其中,家用电器、针纺织品和建筑材料同比增势较好,分别增长1.7倍、46.1%和45.1%。 美团:元旦假期消费数据显示,生活服务业正加速回暖,日均消费规模同比2019年增长75%。其中,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四川等地消费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异地消费周环比增长近五成。业内表示,春节前后是我国居民因疫情而被压抑的消费热情集中释放期,预计全国各地零售、餐饮、住宿和旅游景区都将迎来一波消费高潮。 国铁集团:目标2023年完成旅客发送量26.9亿人次,同比增长67.6%;货物发送量39.7亿吨、同比增长1.8%;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完成运输总收入8175亿元,同比增收1239亿元、增长17.9%,总体恢复到2019年水平。 水利部:2022年三峡船闸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三峡船闸运行1.04万闸次,过船4.06万艘次,过闸货运量约1.56亿吨,创2003年向社会船舶开放以来货运量最大纪录。 盒马CEO侯毅:2022年是盒马新零售的成熟期,其中主力业态盒马鲜生实现盈利,盒马作为一个新零售业态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2023年将持续打造好商品,并加大App的经营职能,更加全面的互联网化。 The Elec:晶圆制造或半导体生产中使用的氖气价格在2022年暴涨了20倍,但目前价格已从3000万韩元/47升的峰值下降到500万韩元/47升。由于韩国芯片制造商增加使用中国和当地供应商的气体,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业内人士表示,芯片制造商预计价格会回到去年俄乌冲突爆发前的水平。 中新经纬:受车用芯片短缺、疫情和经济滞胀等多重因素影响,韩国整车企业2022年本土销量创下9年来最低水平,但随着海外需求复苏,总体销量有所增加。五大车企去年本土销量同比减少3.1%,为1388476辆,创下2013年以来最低水平。海外和总体销量同比分增5.7%和4%。 台积电:因应未来三年成长所需,在先进制程台湾扩产与投资研发、美日海外扩产、成熟制程升级等三大动力驱动下,今年资本支出有望逼近400亿美元,再创新高,换算年增5.6%起跳,不受半导体市场短线库存调整影响。预计1月12日召开法说会,届时有望释出最新资本支出计划。 河南住建部:将继续因城施策,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把握好“增、扩、优、化、强、促”六字方针,出台“1+N”政策举措,着力改善市场预期,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 中指研究院:2023年元旦假期期间(12月31日-1月2日),重点监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较去年元旦假期(2022年1月1日-3日)增长超两成,在多重利好带动下,部分城市售楼处到访量增加,但不同城市分化行情仍在加剧,核心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等成交面积较去年元旦假期增长,市场活跃度回升,但大多数三四线城市购房情绪仍在低位。 界面新闻:2022年全年,百城成交金额下跌40%,百强房企业绩同比降幅也保持在41.6%的较高水平。整个行业规模回到2015年。中指院监测显示,2022年销售额超千亿房企为2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1家;超百亿房企130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8家。房企销售额TOP10门槛同比降低41.9%至1673.1亿元,TOP30门槛507.2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5.8%,TOP100和TOP200门槛也分别降低至116.1亿元和23.9亿元。 CoreLogic Inc.:2022年澳大利亚全国房屋价值指数下降5.3%,为2018年以来首次下降。年度跌幅最大的是悉尼,下跌12.1%,其次是墨尔本,下跌8.1%。去年12月,全澳洲房价下跌了1.1%。2023年的头几个月,房价可能会进一步下跌,然后在利率见顶后企稳。该行业正在经受一代人以来最严重的货币紧缩周期的考验。 韩国财政部:将放宽对首都首尔大部分地区购房者的金融监管,以支持该国急剧下滑的房地产市场。从周四开始,在首尔的25个地区中,只有四个地区将留在财政部的“投机地区”名单上。分别是龙山区、瑞草区、江南区和松坡区,这些地区对购房者有更严格的抵押贷款规定和更重的税收。 央视新闻:从1月1日开始,外国人在未来两年的时间里将不再享有在加拿大购买住宅的权利,旨在解决该国的房屋和公寓短缺问题。难民和永久居民预计不受禁令影响,且这项法律只适用于城市住房,而不适用于避暑别墅等旅游设施。 卓朗科技:为满足公司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务发展需要,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拟主要用于重点软件研发项目的投入和数据中心资产的扩建。 信立泰: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同意SAL0133片开展治疗成人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适应症Ⅰ期临床试验。 广汇能源:预计2022年净利润113亿-115亿元,同比增长125.86%-129.86%。预计液化天然气LNG全年销量同比增长约48%,销售均价同比增长约100%。 中复神鹰:公司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新设一家全资子公司中复神鹰碳纤维连云有限公司建设“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建设项目”,建设多套聚合装置、原丝生产线、碳化生产线以及配套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59.62亿元。 光峰科技:公司于近日收到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开发定点通知书》,公司将成为赛力斯汽车的车载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其供应智能座舱显示产品(限于保密协议,暂不披露具体车型等信息)。 英飞拓:收关注函。2022年1-9月营业收入12.96亿元,同比下降40.14%,亏损2.47亿元。要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行业政策变化、市场需求以及公司业务开展、收入结构等具体情况,对营业收入下降、净利润亏损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说明与风险提示。 沪深股市:1月3日,沪指涨0.88%,报3116.51点,深证成指涨0.92%,报11117.13点,创业板指涨0.41%,报2356.42点。风电设备、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板块大涨,旅游酒店、酿酒、航空机场板块逆势走弱。 沪深港通:1月3日,北向资金净卖出6.45亿元。贵州茅台、泸州老窖、五粮液分别获净卖出3.94亿元、3.5亿元、3.15亿元。隆基绿能净买入额居首,金额为1.93亿元。 龙虎榜:1月3日,上榜龙虎榜个股中,资金净流入最多的是中国联通,为3.76亿元。机构参与龙虎榜中个股共涉及24股,其中15股被机构净买入,华电国际被买入最多,为2.07亿元。另外9股被机构净卖出,众生药业被卖出最多,为2亿元。 融资融券:截至12月30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15403.9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80.67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14445.1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79.36亿元;融券余额为958.8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31亿元。 证券时报:2023年首个交易日,两市成交额有所放大,全日成交近8000亿元,上涨股票数量接近4300只。春节前后消费恢复情况或成为市场风格拐点的第一观察点,消费恢复强度和结构决定了经济的弹性。但整体而言,政策预期交易逐步过渡至基本面交易阶段,单纯估值修复主线逐步过渡至估值和业绩双支撑的主线。重点布局产业政策和产业趋势共振的行业。 证券时报:疫情防控政策积极变化,将带动医疗机构诊疗量提高,看好2023年医疗机构的血制品需求恢复。此外,“十四五”期间单采血浆站将逐步获批,随着后续可能更多省份披露采浆站建设规划,多家血制品公司在采浆站数量上有望得到显著增长。近几年多家公司均有新品种获批上市或即将上市,看好其吨浆收入和利润上行空间。 财联社:1月3日信创概念热度再起,板块内个股掀起涨停潮。目前,信创产业逐步从政策驱动走向政策+市场双驱动,相关产业推进已是大势所趋,底层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细分赛道均有望受益。 券商中国:近年来,券商金股作为月度策略的精华,受各研究所的重视。从2023年1月最新出炉的金股来看,旅游、银行、传媒等板块的个股人气较高,受到诸多券商青睐。中国中免再次在本月登顶金股“人气王”,此外平安银行、兆讯传媒、顺丰控股、阳光电源、光峰科技、南方航空等个股也被多家券商推荐。 券商中国:基金公司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来看,2022年163家公募基金公司中仅有3家的主动权益基金获得正收益,基金公司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收益为-20.47%。截至2022年12月30日,135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有128家最近三年主动权益基金取得正收益,收益率均值为40.45%。 中基协: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1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6家,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2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6.38万亿元。 经济参考报:公募基金2022年业绩“排位赛”正式落下帷幕,对于主动权益类基金而言,业绩分化明显,首尾业绩差最高达到了98.44%。前两名均被万家基金包揽,第三名则花落金元顺安基金。整体来看,2022年基金市场表现平平,约三成基金斩获正收益,多数为规模不足20亿元的“小而美”产品。同时,由于市场风格的转换,知名基金经理旗下多只百亿规模产品亏损。截至2022年12月31日,剔除2022年成立的新基金,在全市场8949只公募基金产品中,共有2744只实现正收益,占比为30.66%。其中,在3677只主动权益型基金中,年内实现正收益的仅有121只,占比仅为3.3%。 证券时报:2022年中国内地股票市场包含IPO、增发和配股等多种方式在内的全口径募资事件共有986起,股权融资总金额为16867元,较2021年小幅下滑。首发成为2022年投行业务亮点,全年IPO募资额达5869.66亿元,创下A股诞生以来的历史新高。从承销商角度来说,行业“马太效应”继续加剧,“一哥”中信证券在承销额上仍然稳居第一,其次是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业内认为,在注册制深化改革下,券商以IPO为代表的股权业务快速发展、并购重组等财务顾问收入强化、跟投及私募股权业务退出贡献增量收益,券商大投行业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美股:标普500指数收跌15.36点,跌幅0.40%,报3824.14点。道指收跌10.88点,跌幅0.03%,报33136.37点。纳指收跌79.50点,跌幅0.76%,报10386.99点。 欧股:德国DAX 30指数收涨0.80%,报14181.67点。法国CAC 40指数收涨0.44%,报6623.89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收涨1.37%,报7554.09点。 亚太股市:1月3日,香港恒生指数收涨1.84%,报20145.29点,恒生科技指数收涨2.53%,报4233.37点。日本股市因假日休市一日。韩国KOSPI指数收跌0.31%,报2218.67点。 人民币:在岸人民币兑美元(CNY)北京时间03:00收报6.9134元,较元旦节前夜盘收盘跌134点。成交量296.16亿美元。 黄金:COMEX 2月黄金期货收涨1.10%,报1846.10美元/盎司。 原油:WTI 2月原油期货收跌3.33美元,跌幅4.15%,报76.93美元/桶。布伦特3月原油期货收跌3.81美元,跌幅4.43%,报82.10美元/桶。 韩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将对特斯拉处以28.5亿韩元(合220万美元)的罚款,因为该车企没有告知客户,其电动汽车在低温下续航里程会大幅缩减。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KFTC)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特斯拉汽车在寒冷天气下的续航里程与在线广告相比最多下降了50.5%。 中国新闻网:在《金融时报》对英国101名主要经济学家进行的年度调查中,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表示,由新冠疫情和俄乌局势引起的通货膨胀冲击在英国的持续时间将比其他国家更长。与其他G7国家相比,英国在2023年将面临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财联社:俄乌冲突导致石油等化石燃料价格飙升,各大能源公司普遍趁机大发“战争财”。据相关估计,光是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两家美国能源公司2022年就赚取了近1000亿美元的利润。 特斯拉:2022年第四季度生产了超过43.9万辆汽车,交付了超过40.5万辆汽车;2022年全年生产了136.96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7%;全年交付了131.39万辆汽车,同比增长40%;第四季度MODEL S/X交付量1.71万辆,预估1.86万;第四季度MODEL 3/Y交付量38.81万辆,预估40.56万。 SpaceX: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7.5亿美元,估值为1370亿美元。根据美国私人风投公司安德里森·霍罗威茨发给SpaceX潜在投资者的一封电子邮件,该公司可能将领投。 央视新闻:德国零售业正以不容乐观的态度进入新的一年。德国零售协会负责人表示,目前的零售业趋势调查显示,大多数零售商预计2023年销售不会马上恢复。仅2022年就有大约1.6万家商店可能永远关门歇业,是正常年份的3倍。预计这一趋势将在2023年持续下去。 Shibor:1月3日,隔夜shibor报1.4750%,下跌48.2个基点;7天shibor报1.9200%,下跌30.3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4150%,下跌0.7个基点。
lg
...
东方财富网
2023-01-04
新一轮刺激来了?中国财长: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 这些措施将齐头并进
go
lg
...
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三是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
。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积极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保障好因疫因灾遇困群众、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 四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继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涵养绿水青山。 五是坚决兜住基层“三保”底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县乡基层倾斜。督促地方强化预算管理,腾出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促进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问:下一步,财政部将如何加强地方融资平台管理,确保风险可控?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财政部门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开“前门”、堵“后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规范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内容。财政部对此高度重视,持续规范融资管理,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规范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推动形成政府和企业界限清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良性机制,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lg
...
夏洛特
2023-01-03
河南:将20种防治新冠病毒中药临时纳入医保,支付期至3月底
go
lg
...
障局批准,河南省医保局联合省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
厅将用于新冠病毒防治的金蒡清疫颗粒等14种医疗机构制剂和青石颗粒等6种中成药临时纳入河南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范围,支付期至2023年3月31日。
lg
...
金融界
2023-01-03
2023年度宏观策略展望:内需回归,走出荆棘
go
lg
...
持续高增,下半年公共财政则向卫生健康、
社会保障
和就业等民生领域倾斜(见图108)。下半年两本账对基建的支撑力度均减弱,意味着基建增速高增更多依靠准财政工具发力。 展望2023年,为对冲出口下行压力和推动经济重回合理区间,预计2023年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官方赤字率有望提升,同时为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预计中央为加杠杆主力、地方债额度总体稳定,预算内资金或继续向三保领域集中,而稳投资更多依赖于准财政政策工具扩容。同时鉴于上半年稳增长压力更大,预计2023年财政政策将延续前置发力特征。 一是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将提高至3%左右,中央为加杠杆主力 其一、国内需求不足和外部风险挑战加剧,要求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如2022年11月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同比下降5.9%和19.9%,预计受疫情感染率可能进一步上升、居民企业预期改善需要一定时间的影响,两者负增趋势短期不会出现明显缓解,国内需求不足亟待政策加力对冲;2023年全球面临的衰退风险上升,全球需求下降对国内出口的拖累加剧,国内经济增长对内需的依赖度明显提升,也要求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其二,调入及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空间不足,财政加力对赤字扩张的依赖度提升。受疫情超预期反弹加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影响,2022年公共财政调入和结转结余资金实际使用规模大概率超过年初预算。如假设2022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增速与1-11月份相同,国债和一般债净融资规模与年初赤字规模一致,估算得到2022年调入及结转结余资金规模约3.14万亿元,较年初预算增加约8146亿元(见图109)。同时尽管2020-2021年部分调入及结转结余资金未使用,但考虑到2015-2019年和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的超额使用,预计2022年末公共财政调入和结转结余资金可用规模有限,2023年其对实际财政赤字规模的贡献或有限,财政加力对官方赤字的依赖度提升。 其三,官方赤字率提高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一方面,按照当前名义GDP规模进行估算,官方赤字率每提高0.1%,财政赤字规模仅能增加约1200亿元,在准财政工具、政府债券限额等政策空间打开后,大幅提高的必要性不强。另一方面,除2020-2021年外,我国官方赤字率一直严守3%的国际安全警戒线,在2023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的判断下,最后实际超过3%的概率较低。 其四,与地方财政相比,中央政府加杠杆的空间更大。如2022年三季度末中央政府杠杆率为20.6%,低于地方政府8.5个百分点(见图110)。 二是预计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在3.65万元左右,发行节奏将继续前置。其一,稳增长诉求下,基建项目的继续建设和新建仍然需要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作为近年来基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2023年新增专项债仍需要保持一定的规模。其二,政府性基金收入对专项债的偿付保障能力下降,不支持专项债规模继续大幅扩张。如2018年以来,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持续低于专项债券余额,且随着土地出让收入增速的大幅下降和专项债券的持续扩张,两者差距持续扩大(见图111),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对专项债券的偿付保障能力不足。其三,截止到2022年10月末,专项债券限额仍有1.1万亿元的盘活空间,若经济修复不及预期,对其盘活仍可发挥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其四,可通过提高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比例和提高专项债券项目质量两方面入手,更好发挥专项债券资金对有效投资的带动撬动作用。其五,鉴于2023年上半年稳增长压力更大,政策节奏将体现逆周期性,同时根据报道,专项债券提前批额度已于11月中旬下达各地,也预示着2023年专项债券发行节奏或将继续前置(见图112)。 三是政策性金融工具和财政贴息将成为财政稳投资的重要抓手。其一,与传统财政工具相比,政策性金融工具和贴息工具使用较为机动灵活。时间上,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选择使用与否;流程上,不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规模上,受地方财力限制较小,且撬动作用较大,如政策性金融工具最大可撬动10倍杠杆;方向上,可以更精准聚焦基建和设备更新改造投资,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其二,两者均是货币与财政协调配合的重要载体,更加注重精准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扩容有利于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预计未来两大工具尤其是贴息工具将成为财政货币配合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其支持范围和力度有望迎来长期提升。其三,预计在专项债资金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继续扩容,对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形成支撑。 五、大类资产配置:转机初现,关注A股修复 (一)2022年资产价格表现:股、债、汇、商品轮番调整,资产回报下降 2022年主要大类资产价格总体呈现出“商品、美元表现占优,债券收益相对稳健,A股深度回调和人民币贬值”的分化特征(见图113)。但从边际变化看,各类资产价格波动明显,如一季度商品涨、股市跌,二季度股市反弹、商品和汇市跌,三季度股、汇、商品齐跌,四季度债市、美元出现调整,市场投资回报明显下降、投资风险趋于上行。 2022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与全球滞胀格局下宏观波动率显著上升,各种超预期因素颠覆市场认知密不可分。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四方面的超预期因素:一是外部地缘政治环境动荡超出预期。年内俄乌冲突持续时间之长、发展态势之复杂远超预期,给全球经济金融市场、能源粮食安全等方面造成严重冲击;同时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也明显升级。二是海外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超出预期。受供给约束、需求恢复和流动性刺激等各种因素的叠加影响,2022年全球CPI增速将罕见地超过8%,美国CPI增速创下40年新高,不断颠覆市场预期;为此美联储年内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加息之快、幅度之大也是过去40年最严厉的一次,而随着美元流动性的回收,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动荡明显加剧。三是全球经济放缓超出预期。受高通胀、强硬加息、地缘政治冲突、疫情蔓延和能源粮食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放缓幅度大幅超出预期,如根据IMF、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GDP约增长3%,较2021年增速回落约一半,低于各组织年初预测值1.5个百分点左右。四是国内疫情冲击超出预期。2022年国内疫情新发、多发、广发,导致经济运行、生产生活秩序多次被打乱,经济循环遭受阻碍,加上房地产市场等风险暴露,市场主体信心不足,国内经济恢复持续不及预期。 面对诸多超预期的因素,市场交易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一季度,俄乌冲突意外爆发加剧全球供给冲击和地缘紧张局势,同时国内疫情超预期反弹和稳增长政策不及预期等,加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商品暴涨、A股深度回调。二季度,供给冲击边际缓解,美联储大幅加息引发全球衰退预期升温,推动多数商品开始回落;但国内经济悲观预期好转支撑A股迎来反弹。三季度,美联储持续加息与全球经济放缓超出预期,推动商品价格继续回调,同时国内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叠加中美金融周期错位加深,导致人民币短期贬值压力加大,A股再度迎来剧烈调整。四季度,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导致避险交易步入尾声,美元指数回调,人民币汇率和黄金反弹;同时受国内防疫优化推动经济预期好转、理财遭遇赎回潮等因素影响,国内避险资产债券也迎来调整。 (二)2023年大类资产配置展望:关注A股修复,适当增配黄金 展望2023年,外部环境或依旧动荡不安,世界经济大概率延续滞胀格局,且压力重心将由“胀”转向“滞”;国内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发展面临的诸多因素边际好转,加上政策全力提振需求,经济总体有望回升。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延续滞胀格局,且压力重心由“胀”转向“滞”。主要表现为三层含义:一是受全球融资环境持续收紧、通胀维持高位、地缘政治冲突等偏短期因素,以及疫情危机导致全球劳动生产率下降等中长期因素的共同影响,2023年全球经济放缓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见图114-115)。二是需求放缓、流动性收敛和高基数决定2023年全球通胀增速将趋于回落,但受疫后因退休、死亡、移民减少等导致的劳动力供应短缺难以很快弥补,加上本轮大宗商品上涨并未带动其资本开支明显扩张,以及地缘政治冲突风险犹存的影响,预计通胀回落幅度有限,整体或仍有韧性维持在偏高水平(见图115)。三是受通胀基因依旧顽固影响,预计美联储加息高点更高、利率维持高位时间或拉长,全球流动性或依旧偏紧(若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除外),而金融市场对此预期明显不足,未来可能面临重估风险。 从国内看,经济增长方面,受防疫政策优化,货币、财政、产业、科技、社会五大政策协调配合全力拼经济,以及中央高度重视提振市场信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由冰点走向融冰之路可期,但地产修复节奏、外需放缓和工业企业去库存对经济的扰动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流动性方面,为提振需求,货币政策总基调将维持稳健偏宽松,上半年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但也不会出现大水漫灌,社融增速或以稳为主。 从非经济因素看,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疫情防控全面放开,预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或边际趋弱;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风险犹存,此外“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低增长”环境下,预计2023年全球债务风险将明显增加。 综上,在外部环境依旧动荡不安,地缘政治风险犹存,国内经济低位重启修复的基准预测下,预计2023年市场风险偏好难以全面点燃,但对国内风险资产相对可以更乐观一些。具体到配置上,我们认为2023年A股修复性行情值得期待,方向看好出行消费,医药板块,基础软件、核心硬件、国防军工等安全主线;预计债市总体承压,重点把握降息、超调等机会;商品方面大概率继续承压,但黄金配置机会增加且预计下半年表现或更优。 1、A股:修复性行情概率偏大,重点关注出行消费、医药和安全主线 受盈利、估值、人民币汇率、风险偏好等多重因素遭遇极端负面冲击的影响,2022年A股深度调整,走出大熊市行情。但物极必反,2023年多重因素正由极端负面的状态边际好转,对A股形成支撑,预计2023年A股大概率有望迎来修复行情,但恢复高度仍受到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国内信心恢复需要一个过程的制约,市场波动率或仍偏高。 一是从盈利看,2023年A股盈利有望逐渐筑底回升,但力度或偏温和。历史经验显示,A股企业盈利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度一致(见图116)。受PPI增速继续回落、出口放缓、库存仍处高位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工业企业大概率延续去库存周期,但工业利润增速领先库存周期约两个季度左右(见图100),预示着2023年工业企业利润和A股盈利有望逐渐筑底回升。然而国内经济和信心恢复需要一个过程,加之2023年外需大幅放缓,预计A股盈利回升力度或偏温和(见图117)。 二是从估值看,底部弱修复概率偏大。当前全部A股市盈率中位数已处于历史后10%的分位数水平(见图118),显示出市场估值底已经出现。展望2023年,我国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偏宽松,加上实体有效需求恢复,预计实体信用扩张有望加快,社融和中长期贷款增速或稳中略升。根据历史经验,社融和中长期贷款增速与A股估值走势较为一致(见图119),预示着2023年A股估值或有所抬升,但国内货币政策不大水漫灌,加之过去量级较大的房地产、城投等融资需求总体减弱,社融、中长期贷款增速改善或有限,对A股估值抬升作用不宜过度高估。 三是从资产性价比看,A股具备较大优势。如截至12月25日,国内股债吸引力指标、股票与理财产品吸引力指标,均为近五年历史最高值,表明与投资债券、理财产品相比,投资股票获胜的概率明显更大(见图120-121)。此外,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增速与房价增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见图122),2022年房地产市场风险暴露导致两者短期同向而行(2014-2015年也出现过类似情况),但随着房地产市场风险警报解除,加上未来房地产市场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预计居民资产由楼市加快向权益资产转移的趋势有望延续,对A股形成支撑。同时随着个人养老金加快入市,也会给A股带来新的增量资金。 四是从其他因素看,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加上中美经济周期逆向而行,即中国经济回升、美国经济持续回落,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外资流入A股的速度或重新加快(见图123)。但值得警惕的风险是,若海外衰退超预期、全球出现金融危机或国内经济恢复远不及预期,A股波动风险难以避免将加大。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我们认为“扩内需”、统筹发展与安全是2023年A股投资的核心关键词,建议重点关注四条逻辑主线: (1)防疫政策优化带来的出行类消费修复主线。根据海外经验,防疫政策优化后,各国餐饮住宿、娱乐休闲、服装鞋类等出行相关的消费板块修复弹性最大(见图47-48)。随着2023年国内防疫政策持续优化,加上CPI与PPI增速剪刀差扩大,A股纺织服装、商贸零售、社会服务等板块盈利有望波动上行,得到明显改善;此外目前上述板块市值占全部A股的比重处于历史最低位置(见图124),明显处于低配状态。预计2023年尤其是上半年,社会服务板块里面的酒店、旅游等行业,以及纺织服装、商品零售等板块均有望迎来盈利与估值的双升。 (2)兼具短期修复和长期高增长双重属性的医药、养老消费主线。从短期看,疫情爆发三年以来,我国医疗保健消费增速受损程度明显高于全部消费增速,且修复程度一直弱于后者(见图125),随着防疫政策持续优化,预计2023年医疗保健相关消费修复弹性和空间均较大,对A股医药生物板块形成盈利支撑。从长期看,目前我国医疗保健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不到9%,仅为同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一半左右,未来增长空间广阔,也是我国补短板的重要领域。此外,经过两年的调整,医药板块超配状态明显有所缓解,市值占比与营收占比的比值已也回到近十年均值水平。综上,预计2023年医药板块以及与养老相关的消费板块表现值得期待。 (3)国家安全相关的短板领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外部动荡不安的局势,发展与安全被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未来关系国家安全发展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将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资本市场的机会所在。具体而言,国家安全包括能源粮食安全、产业链安全、国防安全、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对应新型电力系统、生物农业、基础软件、核心硬件、基础原材料、国防军工等板块均存在一些投资机会。 (4)受益于信心重塑和数字化转型提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标志着对平台经济的监管政策开始走向常态化,并由过去的强监管阶段、规范发展阶段进入了支持发展阶段。政策风向的好转,叠加国内数字化转型提速,预计工业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有望迎来明显的修复行情。 2、债市:总体承压,重点把握降息、超调等机会 一是2023年国内经济总体有望回升,名义GDP增速大概率有所提高,对债市形成主要制约。我国利率走势主要由经济增长、物价等基本面因素主导,中长期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与名义GDP增速运行趋势较为一致(见图126),2023年名义GDP增速回升预示着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将面临上行压力。 二是随着国内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资金供求变化也会给债市带来压力。历史经验显示,资金供求是影响利率短期波动的重要因子。若以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分别代表宏观层面的社会资金供给、需求,那么社融与货币供应量增速之差,能够表示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变化,这个差额越大表示资金需求超过供给越多,市场资金紧张态势越明显,资金利率将抬高得越多,反之则相反。经验数据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2015年以来我国(社融增速-M2增速)之差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同步波动明显,相关性较高(见图127)。2023年随着实体需求回升,预计信用扩张有望加快,社融增速与M2增速剪刀差大概率由极低的低位明显回升,给债市带来压力。 三是节奏上,预计2023年下半年债市调整压力或加大。一方面,随着防疫政策优化初期感染率上升带来冲击消退,加上房地产市场逐渐恢复,预计2023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回升动力将趋于增强;另一方面,实体需求特别是服务消费的快速修复,将给国内通胀带来一定压力,而这种压力也将在下半年加快显现,对债市形成压制。 四是降息、市场超调等机会可适当把握。一方面,为提振实体有效需求,2023年降准、降息等宽松操作值得期待,市场利率和实体融资成本中枢有望进一步下行,给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下台阶提供支撑(见图128),因此2023年降息落地前后,国债利率仍有望跟随市场利率迎来一轮中枢下移。另一方面,2023年金融市场波动率或依旧偏高,若国内利率超调至3%上方较多,或海外出现经济、金融危机时,建议对债市重新保持乐观,国内利率中枢下行大趋势未变。 3、大宗商品:多重利空因素共振,大概率持续承压 一是从需求端看,2023年中美两大经济体均将处于去库存周期阶段(见图129-130),加上主要经济体大幅收紧货币政策,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压力加大,大宗商品需求继续趋弱或难以避免,对商品价格形成主要冲击。从节奏上看,上半年中国逆周期政策集中加快发力,将带动基建、地产等投资需求回升,有利于适度对冲总需求放缓的速度,对部分工业品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下半年中国稳增长政策力度边际趋缓,叠加外需回落,商品价格调整压力或更大。 二是从供给端来看,供给约束总体有望继续缓解。一方面,疫后发达经济体劳动力供应短缺难以很快弥补,但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全面放开防疫政策,预计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的制约边际上趋于好转,尤其是中国生产循环的恢复为全球供给改善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局势的演变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债务风险加大周期中,不排除地缘政治冲突继续对全球商品供给形成一定约束,加上新旧能源体系转换期,本轮能源价格上涨周期并未带动企业相关资本支出大幅扩张,能源、农产品等供给或仍面临一些压力,对两者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三是从金融层面看,受核心通胀仍有韧性的影响,预计2023年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加息高点更高,利率维持高位的时间或拉长,将导致全球流动性大概率依旧偏紧(若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除外),也会对商品价格继续形成制约。 4、黄金:配置机会增加,下半年或优于上半年 展望2023年,黄金走势依旧面临一些压力,但配置机会总体趋于增加,下半年表现或优于上半年。 一是根据黄金价格的传统分析框架,金价主要由美元指数和美国实际利率决定,且长期来看其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见图131)。展望2023年,预计美国实际利率和美元指数大概率呈现出两阶段的变化:其一,2023年上半年,受美国核心通胀仍有韧性影响,预计2月、3月和5月份的三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或维持高压态势,美联储加息高点更高,政策利率维持高位的时间或拉长逐渐被市场重新定价,加上CPI增速总体趋于回落,不排除美国实际利率维持高位甚至继续有所抬升;同时,欧元区经济基本面明显弱于美国,衰退风险更大,也将继续对美元指数形成一定支撑,美债实际利率和美元指数或仍对金价形成制约。其二,2023年下半年,随着美联储高利率风险逐渐得到释放和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状态,将推动美国实际利率真正走低,美元指数趋弱,对黄金价格形成支撑;加上全球金融市场波动或加剧,全球债务风险提升,黄金避险价值也会有所增加。 二是从历史经验的分析角度看,受劳动力短缺、逆全球化、老龄化、技术进步放缓等中长期供给冲击因素的影响,全球通胀中枢抬升正趋于长期化,美国本轮高通胀走势,与同样遭受严重供给冲击的19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期间通胀走势已较为一致(见图132)。而根据历史经验,1970-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期间黄金价格走势与美国通胀走势类似(见图133),2023年美国通胀读数回落尤其是在高基数驱动下的上半年回落几无悬念,如果历史重演,意味着黄金价格或依旧承压。金价与美国高通胀期间物价走势一致既是经验之谈,背后的亦有理论逻辑的支撑,一方面黄金的商品属性决定其与通胀走势存在联系,另一方面当通胀回落速度快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抬升也会对金价形成制约,反之则相反。因此,从历史经验的角度,也显示出2023年上半年黄金价格或仍存在一些压力。
lg
...
金融界
2022-12-31
债市早报: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转债市场指数集体走弱
go
lg
...
务院关于就业工作情况的报告,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
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报告了就业工作情况。报告提出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全力以赴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就业力量。具体来看,在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方面,强化宏观调控,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政、货币政策,推动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配套。 【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银保监会制定《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自2022年12月29日起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共六章48条,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原则。托管业务是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第三方,为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及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等提供财产保管及相关服务的行为,商业银行开展托管业务遵循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独立审慎、风险隔离原则,保障托管财产的独立性。二是明确商业银行开展托管业务应持续符合的基本要求。三是明确托管业务范围和托管职责。要求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是否能够实际控制,将托管产品财产分为可托管资产和其他资产,根据自身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适合的托管服务和其他服务,并应通过托管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等。四是提出托管业务管理要求。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托管业务治理架构,并从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业务独立性、授权控制、业务准入、宣传营销、数据保护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五是进一步强化持续监管措施、监管处罚、数据报送和自律管理等相关安排。 【商务部:巩固提升传统消费,加快发展新型消费】12月2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巩固提升传统消费。汽车、家电、家居、餐饮占社零总额四分之一左右,是消费的顶梁柱。将着力稳定汽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支持餐饮等行业恢复发展,促进家电家居消费,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束珏婷表示,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今年前11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27.1%。下一步,将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促进线上线下融合。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促进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发展首店首发经济,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释放消费新活力。 (二)国际要闻 【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回升符合预期】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回升符合预期,未像前一周升幅低于预期。12月29日,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继续回升,为22.5万,符合市场预期,此前一周约为21.6万,并未像此前一周那样回升人数低于预期;上上周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171万人,创今年2月初以来单周新高,大致符合市场预期。 (三)大宗商品 【国际原油价格小幅收跌,NYMEX天然气价格继续下跌】12月29日,WTI 2月原油期货收跌0.56美元,跌幅0.71%,报78.40美元/桶;ICE布伦特3月原油期货收跌0.53美元,跌幅0.63%,报83.46美元/桶;NYMEX 2月天然气期货收跌3.19%,报4.55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二、资金面 (一)公开市场操作 12月29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年末流动性平稳,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0%。Wind数据显示,当日有4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当日净投放资金2010亿元。 (二)资金利率 12月29日,央行继续大额流动性投放,银行间市场资金供给延续宽松,隔夜利率再创历史新低,DR007因跨年继续上行:DR001下行5.55bps至0.420%,DR007上行27.13bps至2.423%,其他期限利率多数小幅上行。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 三、债市动态 (一)利率债 1.现券收益率走势 12月29日,年底之际资金依然非常宽松,提振债市情绪,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普遍下行,短券表现更好。截至北京时间20:00,10年期国债活跃券220025收益率下行1.25bp报2.8375%;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220220收益率下行2.00bp报3.0050%。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 债券招标情况 当日无利率债招标信息。 (二)信用债 1. 二级市场成交异动: 12月29日,地产债成交价格整体稳定,4只债券成交价格偏离幅度超10%。其中,“20世茂04”跌超19%,“20宝龙04”跌超26%,“21碧地01”跌超75%;“20金地MTN004”涨超27%。 12月29日,城投债成交价格整体稳定,仅“PR芙蓉债”跌超18%。 2. 信用债事件: 荣盛地产:公司公告称,为徐州及廊坊3家子公司融资提供担保,总额不超16.15亿元。 金科股份:公司公告称,由于JINKE 6.85 05/28/24违约事件,票据暂停交易。 恒大地产:公司公告称,“15恒大03”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调整本息兑付安排等议案。 旭辉控股:公司公告称,8.4亿股配售及认购事项已完成,所得款项9.46亿港元。 华夏幸福:公司公告称,将华御江(武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华御汉(武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华御元(南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60%股权、华御城(深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给华润置地。 北汽蓝谷:公司公告称,公司和子公司极狐汽车按照持股比例分别向北汽新能源增资,增资总额为55亿元。 湖南兴湘投资集团:公司公告称,湘电集团75.91%股权被无偿划转至公司,资产规模153.79亿元。 重庆市永川惠通建发:公司公告称,重庆永川区国资管理中心所持公司100%股权划转至重庆永川城发集团。 南通二建:联合资信公告称,决定将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下调为AA,将“20南通二建MTN001”的信用等级下调为 AA,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武汉当代集团:公司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日,公司未能按期足额偿付“H19当代3”的利息和回售本金,合计金额2.025亿元。 渤海租赁:据招商银行公告,80%持有人已签署《“19渤海租赁SCP002”分期兑付协议》。 安信信托:公司公告称,本次公司与信托保障基金达成和解的债务总额合计55.24亿元,包括本金36.5亿元、2021年7月23日前的利息10.7亿元、2021年7月23日后计提利息8.04亿元。对于债务和解总额55.24亿元超过司法偿债确认42.63亿元部分的12.61亿元,将构成公司的债务重组利得。 正邦科技:公司公告称,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被法院裁定实质合并重整。12月29日,正邦集团有限公司及江西永联农业控股有限公司管理人收到南昌中院的(2022)赣01破38、39号《民事裁定书》,法院裁定对正邦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西永联农业控股有限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 美好置业:深交所向美好置业发出关注函 要求说明收购美好装配的相关交易是否涉嫌关联利益输送等问题。 龙湖集团:集团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及主要股东选择收取新股增持股份以代替收取现金分红。约3750.745万股新股及约1832.87万股新股将分别发行予Charm Tal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及Junson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Limited,涉及替代的总现金股息约9.89亿港元及4.83亿港元。 (三)可转债 1. 权益及转债指数 【A股三大股指震荡分化】12月29日,上证指数低开低走,震荡收跌0.44%,深证成指临近午时强力上冲,但午后震荡回收收跌0.13%,而创业板指低开高走收涨0.48%。当日,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多数下跌,仅医药生物、国防军工、计算机涨超1%,美容护理收涨0.58%;而房地产、煤炭跌逾2%,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等8个行业跌逾1%。 【转债市场指数集体走弱】12月29日,转债市场主要指数震荡走弱,上证转债、中证转债、深证转债分别下跌0.42%、0.40%、0.47%。当日,转债市场成交额492.4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2.23亿元。当日转债个券多数下跌,464只个券中102只上涨,361只下跌,1只持平。当日,转债上涨个券以医药生物、基础化工行业居多,贵广转债收涨14.68%,大幅领先市场,日丰转债涨超4%,伯特转债、药石转债、科伦转债、惠城转债涨超3%,涨幅居前;而台华转债、奥佳转债跌逾7%,横河转债跌逾6%%,新天跌逾4%,跌幅较大。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 2. 转债跟踪 12月29日,恒锋转债、睿创转债、声讯转债开启申购;节后,冠盛转债拟于2023年1月3日开启申购,福新转债拟于1月4日开启申购,汇通转债、大元转债拟于1月4日上市。 12月29日,亚泰转债公告不下修转股价格,同时在未来六个月内(即 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6月29日)如再次触发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亦不提出向下修正方案;董事会提议向下修正永22转债转股价格;嘉元转债、申昊转债公告预计触发转股价向下修正条款。 12月29日,金诚转债公告可能满足赎回条件。 (四)海外债市 1. 美债市场: 12月29日,除2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3bp至4.34%外,其余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普遍下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5bp至3.83%。 数据来源:iFind,东方金诚 12月29日,2/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倒挂幅度扩大7bp至51bp;5/3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倒挂幅度小幅扩大1bp至2bp。 12月29日,美国10年期通胀保值国债(TIPS)损益平衡通胀率小幅下行1bp至2.27%。 2. 欧债市场: 12月29日,除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1bp外,其余主要欧洲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其中,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5bp至2.46%,法国、意大利、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下行8bp、5bp、5bp。 数据来源:iFind,东方金诚 中资美元债每日价格变动(截至12月29日收盘) 数据来源:Bloomberg,东方金诚整理
lg
...
金融界
2022-12-30
银保监会就《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go
lg
...
的其他金融产品;专项资金包括来源于全国
社会保障
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保险公司的资金以及商业银行依法托管的其他资金。 第四条 商业银行所托管产品持有的财产(以下简称托管产品财产),包括各类银行存款等资金款项、股票、债券、未上市企业股权、其他债权、商品、金融衍生品等。 第五条 商业银行开展托管业务,应当坚持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独立审慎、风险隔离原则,确保自身管理水平与所托管资产的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和承担托管职责相匹配,切实防范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 第六条 商业银行所托管的产品财产与商业银行自有财产相互独立,与其所托管的其他产品财产相互独立。商业银行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所托管的产品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第七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审慎监管原则,对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八条 商业银行开展托管业务,应当持续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经营稳健审慎,风险指标符合银保监会有关规定; (二)具有完善的内部治理架构,制定完备的托管业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 (三)设有托管业务专营部门; (四)配备充足的熟悉托管业务的专职人员,核算、监督等核心业务岗位人员应当具备相应托管业务从业经验; (五)具备保管资产的条件,能够保障托管资产的完整性与独立性; (六)具有满足营业需要的固定场所、配备安全监控系统及安全防范设施; (七)法律、行政法规和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外国银行分行开展托管业务,除应具备上述基本要求外,其境外总行还应当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监管当局与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有良好监管合作。 第九条 商业银行开展托管业务,应当具有健全的托管业务系统,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能够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与托管合同约定,执行划款指令,及时办理清算、核算、交割事宜; (二)具有健全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能够抵御网络攻击,防止托管业务系统被入侵、篡改,实现托管业务数据的安全保密; (三)具有完备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应急预案,保障托管业务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 (四)能够及时从委托人、对托管产品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机构(以下简称产品管理人)等相关方安全接收托管业务相关数据; (五)从事投资于公开市场证券的产品托管的,应与交易场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等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的系统安全对接; (六)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章 业务范围与托管职责 第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是否能够实际控制,将托管产品财产分为可托管资产和其他资产。实际控制的情形包括: (一)商业银行为托管产品开立资金账户,保管托管产品所持有的各类银行存款等资金款项; (二)商业银行参与控制托管产品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开立的证券账户,掌握证券账户内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种类变动和数量增减信息; (三)商业银行根据市场规则和托管合同安排,能够控制托管产品项下的资产的交易过程、资金划转、资产流转; (四)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实际控制的情形。 第十一条 对于不属于本办法第十条规定范围内的其他资产,商业银行不得承担财产保管、资产估值、投资监督等职责,可根据自身能力和服务水平,按照托管合同约定提供事务管理类服务。本办法所称的事务管理类服务可以包括: (一)按照托管合同约定要素核对产品管理人的划款指令并进行资金划转; (二)按照托管合同约定的方式,提供资产所有权的验证服务; (三)投资协议、权利证明等相关材料的保管及相关信息记录服务; (四)托管合同约定的其他事务管理类服务。 商业银行提供事务管理类服务的,应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托管合同中明确约定具体服务事项、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与委托人、产品管理人签订托管合同,提供账户开立、财产保管、清算交割、会计核算、资产估值、信息披露、投资监督以及托管合同约定的事务管理类服务,应当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 同一托管产品同时投资于可托管资产和可托管资产范围以外的其他资产的,商业银行应当在托管合同中明确区分相应的托管职责和事务管理类服务。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开展托管业务,应当签署托管合同。托管合同应当至少包含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托管职责、履职方式、责任边界;合同的生效、变更和终止;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与托管合同约定,为托管产品开立专门用于托管资金存放和使用的专用存款账户,协助委托人、产品管理人开立证券账户等其他账户。托管账户名称原则上应当为产品名称,开户主体原则上应当为委托人或管理人。 商业银行应当结合托管业务特点,依法对托管账户开户意愿核实、开销户资料审查、反洗钱、预留印鉴管理、银企对账、撤销户及转久悬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 商业银行应当在本机构业务系统中对所托管产品的资金账户进行明确标识,与其他类型资金账户明显区分,实现账户名称与所托管的产品名称相对应。 商业银行不得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单独以自身名义为托管产品开立证券账户,不得为不同的托管产品开立混同账户。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定期核对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内的资金头寸、证券明细、净值等财产信息,及时核查资金到账、支付情况,确保托管产品财产独立完整。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托管合同约定,执行资金划拨指令,参与资金清算和证券交收。未获明确指令和授权的,商业银行不得擅自进行资金划拨或资产处置操作。商业银行不得违反法律规定,为其托管的证券资产确认证券持有人持有证券的事实。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为所托管的每只产品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对托管产品的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产品管理人为会计责任方的,商业银行应当复核产品管理人提供的托管产品财务数据。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复核、对账、数据备份等业务运作机制,妥善保存托管产品财产的账册、交易记录等资料。对依赖产品管理人所提供数据进行会计核算的,商业银行应当在托管合同中明确约定数据来源和免责情形。 第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托管合同约定的内容、频率和渠道进行信息披露。 对于产品管理人或其他相关方披露信息中需要商业银行复核的内容,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能够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复核,并与产品管理人或其他相关方明确约定,在其信息披露时说明商业银行复核所依据的数据和信息。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提供资产估值服务的,应当在托管合同中明确约定估值对象、估值原则、估值方法、估值时间以及差错处理等内容。商业银行估值结果与产品管理人无法达成一致的,商业银行应当及时提示产品管理人对不一致事项进行信息披露。产品管理人不配合的,商业银行应当及时向产品管理人的监管部门或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对托管产品投资运作进行监督的,商业银行应当能够充分获取开展投资监督所必需的数据信息,并在托管合同中明确约定监督事项、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等。 商业银行在监督托管产品投资运作时,发现托管产品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或合同约定进行投资的,应当拒绝执行,并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及时报告有关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开展托管业务,不得承担以下职责: (一)承担托管产品财产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 (二)为托管产品提供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担保,包括垫付资金、承诺本金或收益保障等; (三)代替产品管理人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四)保证投资项目及交易信息真实性; (五)保证托管产品资金来源的合法合规性; (六)对已划出托管账户以及处于商业银行实际控制之外的资产承担保管责任; (七)参与产品管理人对托管产品的投资决策; (八)负责未兑付产品的后续管理,包括资金追偿、财产保全、诉讼仲裁、债务重组和破产程序等; (九)产品管理人未接受商业银行的复核意见进行信息披露产生的相应责任; (十)因不可抗力,以及非本机构错误或过失造成的托管资产损失; (十一)国务院金融监管部门规定的不属于商业银行托管业务范围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开展托管业务,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混同管理托管产品财产与自有财产; (二)混同管理不同托管产品持有的财产; (三)侵占、挪用托管产品财产; (四)非法利用内部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 (五)利用托管业务进行利益输送或利益交换; (六)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三条 产品管理人存在拒不履行托管合同、被依法取消业务资格、被依法解散撤销等情形的,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终止托管服务,采取有关措施保护财产安全,告知委托人并向相关监管部门或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委托人变更托管银行的,原托管银行应妥善保管产品财产和业务资料,配合继任托管银行或其他托管机构做好移交工作。 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以及银保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战略定位和专业优势,通过本机构或附属机构主要从事托管及相关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应当为其托管的产品选定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存管银行。 主要从事托管及相关业务的机构,应当坚持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原则,建立健全风险隔离机制。具体规定另行制定。 第四章 管理要求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托管业务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对托管业务承担的职责。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当对托管业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建立与其托管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制度、操作流程、风险控制、内控合规、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的统一管理。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托管业务管理制度,包括合作机构管理、托管产品准入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人员管理、产品估值、会计核算、信息披露以及托管资金来源的合规性审查等,有效控制托管业务合规风险、道德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当确保托管业务与其他业务在人员岗位、物理场所、账户资金、业务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上有效隔离,防范利益冲突。商业银行托管其关联方所发行产品的,应当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隔离,防范不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统一管理原则,将托管业务授权纳入统一授权管理,并建立岗位制衡与流程约束机制。 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制定并实施客户资质、产品类别、资产类型的准入标准,实行名单制管理,定期评估风险情况并动态调整。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定,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和穿透原则,从托管业务收入中计提风险准备金,主要用于弥补因违法违规、违反协议、操作错误或者技术故障等造成的损失,并根据资本管理的相关规定审慎计算操作风险加权资产,计提资本。 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当加强对本机构托管业务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管理,禁止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利益。 第三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禁止产品管理人、从事产品销售业务活动的机构等,借助托管银行的品牌、声誉开展营销宣传。商业银行发现不当营销宣传的,应当督促相关机构及时纠正。相关机构未采取有效纠正措施的,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托管合同约定中止业务合作。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当妥善保管托管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托管合同约定收集、存储、使用托管业务相关数据信息。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托管业务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机制,定期审计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情况。 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开展托管业务应当满足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相关要求。 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与托管合同约定妥善保管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等相关资料,相关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5年。 第五章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加强对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持续监管,将托管业务的合规性和审慎性作为监管评级的重要依据。对于不符合托管业务资质、不满足托管业务能力要求、托管业务开展不审慎的商业银行,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依照法律法规和审慎监管原则,要求暂停相关业务。 第四十条 商业银行开展托管业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在规定的时限内未能采取有效整改措施,或者其行为严重危及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采取监督管理措施。 第四十一条 商业银行开展托管业务违反法律法规的,由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当在每年4月底前根据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要求,报送上一年度托管业务情况报告,内容包括托管业务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主要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情况、合规管理和内部控制情况、风险事件处理情况、系统运行情况以及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第四十三条 商业银行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发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一)托管部门的名称、住所发生变更; (二)托管部门组织架构发生重大变更; (三)托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发生变更,或受到刑事、行政处罚,以及被监管机构、司法机关调查; (四)取得或被取消其他管理部门认可的托管业务资格; (五)与托管业务相关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四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当向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依法报送托管业务相关数据和信息。 第四十五条 银行业自律组织依法实施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自律管理,维护托管业务的市场秩序、规范托管业务行为,可以采取警示、暂停或取消相关成员单位会员资格等措施,并将相关情况报送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政策性银行、信托公司、外国银行分行等从事托管业务的银行保险机构,以及符合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机构,参照适用本办法。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银保监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XX年XX月XX日起施行。对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存量业务,应在自本办法施行起一年内整改完成。整改过渡期间,商业银行通过垫付资金等形式,实质承担托管产品财产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的,应当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有关要求计提相应资本。
lg
...
金融界
2022-12-29
财政部:增强财政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强化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
go
lg
...
育体系,促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兜住基层“三保”底线。 五是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继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积极配合防范化解重要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六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预算管理制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税收制度,强化国有资产和资本管理,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 七是大力加强财会监督,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加强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不断提升监督效能,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 八是深化对外财经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lg
...
金融界
2022-12-29
就业市场将考验2023年美联储维持政策紧缩的决心
go
lg
...
支付、总统拜登减免学生债务、8.7%的
社会保障
生活成本调整以及1.7万亿美元的综合政府拨款计划继续推动收入增长,而在不利于通胀的供给侧因素消退之后,这些因素将使得通胀率保持在美联储目标之上。 2023年美联储面临的挑战将是,认识到通胀的需求驱动因素依然存在(ISM服务业指数,1月6日周五公布),即使不利的供给侧因素已经消退。很有可能在2023年初的某个时候,通胀率可能迅速下降,甚至逼近美联储的价格目标。但我们认为这可能会是假象。鉴于实际收入可能保持稳固,家庭仍有富余储蓄可用,我们认为潜在通胀率将稳定在4%左右,通胀将在短暂的通胀下降阶段结束后恢复原来的步伐。 要彻底压制通胀,美联储应该将利率上调至5.5%-6%。但这不是我们对美联储最可能采取的行动的基准预测。我们的基准预测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在2023年上半年将终端利率上调至5%,然后维持在该水平不变。 更重要的是,市场也不相信美联储的决心。而这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后果,因为金融环境的放松使得美联储更难控制通胀。对美联储决心表示怀疑的理由之一是:相比2022年,2023年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将偏向鸽派。 但到目前为止,对美联储将终端利率水平升至5%以上的的决心产生怀疑的最重要原因是就业市场(FOMC会议纪要,1月4日周三发布)。怀疑论者认为,当失业率开始急剧上升时,FOMC将暂停加息,甚至可能降息。2023年的第一周发布的一系列重要的就业市场数据将为未来几个月奠定基调,包括ADP(周四,1月5日),非农就业数据(周五,1月6日)和JOLTS职位空缺(周三,1月4日)。 对美联储决心的真正考验不是在1月,而是在年中之后、经济陷入衰退之时。
lg
...
金融界
2022-12-29
上一页
1
•••
125
126
127
128
129
•••
139
下一页
24小时热点
中国传大消息!上海正考虑绕过互联网“防火墙”的计划 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
lg
...
中美突发重磅!美国议员推法案要求终止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和小额豁免待遇
lg
...
重磅!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关系“非常好” 中美关系非常良好
lg
...
中美重大表态!特朗普称“宁愿不必对中国征收关税” 人民币大涨超300点
lg
...
特朗普一句话、美元与黄金突然“大变脸”!金价惊现V型反弹 如何交易黄金?
lg
...
最新话题
更多
#SFFE2030--FX168“可持续发展金融企业”评选#
lg
...
19讨论
#链上风云#
lg
...
56讨论
#VIP会员尊享#
lg
...
1694讨论
#比特币最新消息#
lg
...
828讨论
#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
lg
...
19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