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锰铁锂业务 报告期内,随着电动卡车等商用车市场的发展,锰铁锂产品在大动力领域的销量大幅提升,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出货同比增长超100%,连续两年保持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 公司在多家客户中均为一供地位,一代产品获得头部动力电池企业近万辆汽车订单,实现EV领域量产突破。二代产品已完成论证与一阶段定型,单吨瓦时成本较磷酸铁锂低10%,获得了客户充分认可,完成批稳验证后,预计2025年将完成产线改造,实现批量生产与交付。 3、钠电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钠电正极产品开发取得较大突破,各项性能参数、工艺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等综合指标显著提升,在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领域已在头部电池厂商卡住领先位置,年出货量行业领先。 2025年初,公司接连获得3000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订单、数百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订单,并立即启动量产交付流程;此外,公司已开始在湖北仙桃新建年产6000吨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以满足市场头部战略客户需求。 4、前驱体业务 前驱体板块作为公司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与正极业务协同发展,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报告期内,前驱体业务成功推动公司正极与国内外知名客户的高镍/超高镍实现开发合作,前驱体产品也一同进入导入阶段。公司国内外前驱体产线均通过国际顶级客户的认证审核,标志着公司前驱体产品在技术与质量上已达到全球一流水准。 5、全球化进展 报告期内,随着全球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公司海外发展成果丰硕,布局成形: 客户端:新开发日韩、欧洲及北美国际客户57家;签订了多份国际客户开发协议,战略合作协议;韩国工厂获得日本客户认证许可,开始量产,同时被正式导入日韩知名电池企业供应链。 制造端:韩国区域,公司已建成年产2万吨高镍三元,6000吨前驱体的产能布局,另有4万吨高镍产能已经完成建设,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试生产;欧洲区域,公司通过投资并购,完成波兰基地的布局,首期2万吨中/高镍三元材料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中,有望2025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北美区域,公司已完成北美子公司注册,通过一年多的选址和准备工作,北美项目进入启动阶段。 问答环节 一、在美国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产能存在哪些风险?公司的韩国工厂如何应对? 答:目前美国关税政策变动较大,近期多个国家获得90天关税暂缓期,韩国在此期间实行10%关税政策。韩国作为美国的FTA国家之一,此前享受零关税政策,后续美国对韩加征关税有望低于其他国家,韩国仍将处于关税洼地。 公司在韩国已建成一期2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并于24年Q4实现单月满产,二期4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即将于25年上半年试生产。公司在美建厂的选址和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二、如何展望中长期三元市场的份额趋势? 答:公司始终坚定看好高镍/超高镍三元材料的市场综合竞争力,从全球范围来看,未来高镍/超高镍三元的市场份额一定会稳步提升。 首先,随着4680大圆柱电池、固态、低空飞行、机器人等新兴市场的长足发展,这些领域对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高功率性能的高镍/超高镍三元提出了明确需求。2024年,公司9系以上超高镍产品出货达到2.7万吨,占比提升至23%。作为高镍三元材料的龙头企业,公司率先实现了相关新兴市场的卡位,为公司未来业务的持续增长,带来了新的支撑。 其次,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以三元材料为主流,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长续航、高功率及低温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对三元材料存在刚性需求。2024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销量12万吨,逆势增长20%,海外客户累计销量首次超过2万吨,也体现了海外市场对公司三元材料的充分认可。 而且,三元材料中的镍、钴、锰、锂等有价金属可有效回收并循环再利用,从循环性能、环保性能、低温性能和成本等多方面考量,三元材料更具优势。 三、磷酸锰铁锂的最新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随着消费者对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需求的增加,整车厂和电池厂都在探索更高续航里程的产品。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的升级产品,从产品性能看,磷酸锰铁锂通过调节锰元素比例,相比于磷酸铁锂电池具备更高的电压和能量密度,以及更好的低温性能。目前市场上,锰铁锂的纯用和三元掺混方案均已有终端车型落地。 2024年,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出货同比增长超过100%,连续两年保持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原有小动力市场的基础上,随着电动卡车等商用车市场的发展,锰铁锂产品在大动力领域也实现了销量大幅提升。公司锰铁锂产品在多家客户中均为一供地位,一代产品已取得头部动力电池企业近万辆汽车订单,EV领域已实现量产突破。二代产品已完成论证与一阶段定型,单吨瓦时成本较磷酸铁锂低10%,预计2025年将完成产线改造,实现批量生产与交付。 四、钠电领域,公司产品的性能指标在什么水平?如何展望后续市场需求? 2024年,公司钠电正极产品开发取得较大突破,各项性能参数、工艺稳定性和成本控制等综合指标显著提升。公司钠电正极产品在动力、储能、启停电源等领域已在头部电池厂商卡住领先位置,年出货量行业领先,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025年初,公司接连获得3000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订单、数百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订单,并立即启动量产交付流程;此外,公司已开始在湖北仙桃新建年产6000吨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以满足市场头部战略客户需求。 展望2025年,钠电行业的出货预计将有大幅增长,增量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启停领域,钠电有望逐步替代铅酸电池。目前锂电启停电源存在倍率不足、寿命短等问题,2014年起锂电在该领域的渗透率至今未超2%,而钠电能够较好适配。储能领域,钠电从示范到大规模应用,预计近几年将陆续释放超万吨级钠电正极材料需求。动力领域,钠电产线规模化生产的电芯,全生命周期成本相比铁锂已有竞争优势,公司首创新型钠电一体化工艺装备已完成中试认证,独创技术将显著降低钠电制造成本。 五、公司固态电池领域的进展如何? 答:公司于2017年前后开始固态电池领域的研究,重点布局固态正极和固态电解质。 公司半固态电池用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保持稳定批量出货;全固态电池方面,包括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全固态电池用电解质材料,以及电解质关键原料等都在进行同步开发,已向全球主流电芯厂、整车厂及相关企业送样测评并得到充分认可,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容量与循环性能保持领先。 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性能行业领先,预计于2025年建成中试线,打通量产工艺。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开发硫化锂制备技术,规模化后降本预期显著。尖晶石镍锰和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持续配合多家客户进行验证,性能优秀,获多家客户认可,尖晶石镍锰已实现批量出货,预计2026年有望实现规模化量产装车。公司氧化物与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均在同步开发中,其中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向国内外电芯厂送样测试。 2025年,公司将进一步发挥在高镍领域的领先优势,巩固并提高公司高镍/超高镍产品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市占率,实现固态用超高镍正极材料关键客户批量试生产,硫化物电解质也将推动完成小批量出货。同时,公司将利用自身在高镍/超高镍的龙头优势,积极开拓低空及机器人市场,抢占新兴市场份额。 六、如何看待2025年欧美区域的市场需求? 答:2025年一季度,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有大幅增长,欧洲新能源市场已经迎来拐点。得益于碳排压力和终端消费者对电动车需求的恢复,欧洲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公司已于2024年并购波兰工厂,首期2万吨中/高镍三元材料项目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公司在韩国、波兰的产线布局,可满足定位于北美市场的供应需求。此外,随着欧美市场新车型的推出,公司三元产品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七、近期钴价上涨,是否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答:首先,公司产品对于钴用量相对较少;其次,公司会根据价格变化及时调整库存储备,所以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较小。 八、韩国二期及三期工厂的投产规划? 答:2024年一期2万吨/年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已建设完成,并于四季度实现单月满产。二期4万吨/年项目现已建成,目前处于调试阶段,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试生产状态。此外,基于客户需求和公司建设计划,公司自主设计的3000吨级的三期大产线工程也已进入论证与布局阶段。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lg...